孫繼濤

楊村村曾一度是信訪重災區,先后有兩任村支部書記因發展缺乏思路、村級管理不善、群眾意見大、信訪問題多等原因被免職。村“兩委”干部隊伍也不夠穩定,加上發展過程中阻力大、遺留問題多,造成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群眾貧困等一系列問題。
在茨河鎮黨委的指導下,大家經過摸索實踐,認識到:統一干群思想才能凝聚力量,以黨員帶動群眾,以先進影響后進,才能擰成一股繩、聚起一團火、開創一片天。
村黨支部從百姓宣講入手,建立了宣講隊伍,邀請“紅色文藝輕騎兵”進村以文藝形式宣講黨的政策,邀請駐村第一書記、新鄉賢、大學生村官、退休老干部、有威望的老黨員充實到百姓宣講隊伍中,隨灣就片召開屋場會,分片、分組收集群眾意見,通過集中研究、限時答復、現場解決群眾訴求。
2016年以來,村里先后召開屋場會89場,把175個問題解決到組、到戶。通過宣講,干群有了交流的平臺,黨群、干群之間聯系得更加緊密了,統一了共謀脫貧發展的思想。
近幾年來,楊村村著力補齊村級發展基礎設施短板,實施了全村人畜安全飲水項目,新建了8個蓄水池,埋設了4萬余米入戶飲水管道,建成50噸水塔和3處小型泵站,解決了三個小組人畜長期靠天飲水的難題。投入11余萬元安裝的22盞路燈,照亮了山村夜,也點亮了群眾心中的希望。投入30余萬元新建的14間豬舍、10間牛舍,為貧困戶搬遷提供了必要的生產設施。各種投入讓村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和很多貧困村一樣,楊村村面臨的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要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楊村村真正活起來、富起來,必須破解人才制約的瓶頸。
我動員自己的表弟回村,邀請在外務工成功人士回村發展產業。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返鄉創業者王建東新建了有1500頭生豬的養殖基地,羅丹新建了有30頭梅花鹿和10只鴕鳥的養殖基地。村黨支部還高度關注他們的實際困難。王建東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缺口較大,村支部協調駐村工作隊、有關縣直單位的幫扶支持,爭取到20多萬元,新建了一座標準化化糞池,解決了他的環評和資金難題。
為克服疫情影響,在鎮黨委政府領導、支部謀劃、大戶推動下,村里掀起了建設“共享養豬場”的熱潮,豬壯壯合作社與自愿參與委托寄養的貧困戶簽訂《市場主體養殖大戶委托寄養生豬協議書》。2020年9月,“共享養豬”第一次召開分紅大會,39戶困難群眾共分紅78.7萬元,由楊村村探索的致富經驗《共享養豬》還被拍成了電教片。
如今的楊村村已擺脫貧困的帽子,干部群眾精神面貌有了嶄新變化,正沿著共進共享的幸福路,向著美好的新生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