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望春

民政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在社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全省民政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認真履行服務職能,著力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下功夫,在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上求實效,助力民政對象提高生活品質,推動新時代湖北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提升困難群眾生活品質。聚焦各類特殊困難群眾,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職責,進一步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健全覆蓋全面、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著力推進綜合救助、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在推進特困人員縣、鄉集中供養基礎上,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和應急性救助服務。在做好按標施保、兜底保障基礎上,對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加大保障力度,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保障范圍。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快速響應、個案會商“救急難”工作機制,加強臨時救助與其他救助制度、慈善幫扶措施的銜接。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推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增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治理和服務功能,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著力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發揮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牽頭推進城鄉社區治理,著力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機制,指導城鄉社區全面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改革和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綜合監管,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提供社會服務。大力推進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推動建立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服務機制,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精細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公平性、精準性和協調性。
圍繞中心服務群眾,提升民政社會服務質量。認真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持續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分布式、多功能、專業化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支持連鎖化大型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推進智慧養老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綜合評估和輪候制度,探索將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為國有養老服務企業,實行農村中心福利院縣級直管;鼓勵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以多種形式開展合作,將養老機構設置的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以縣級或鄉鎮人民政府為主體,加快推進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運營和管理,積極推行節地生態葬法,健全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擴大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免除對象范圍。
(作者系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