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還有3年多,剛從國外簽完訂單回來的王陽一早就趕到了長春市郊區的工廠。他和工人們為趕制2600余雙旱地輪滑鞋而忙碌著。“冬天主要是為運動員訓練和比賽服務,現在則主要是服務輪滑愛好者。”這位曾為張虹打造出2014年索契冬奧會“金牌戰靴”的鞋匠說。
王陽和從事冰鞋制造的絕大多數商人不同,7歲開始學習花樣滑冰,11歲轉戰短道速滑,他青春一直根植在“冰雪夢”上。正當他開始憧憬到更大的舞臺上去展現自我時,傷病卻悄然而至。
2005年,王陽24歲因為疝氣手術而提前退役。為了生活,他一度去蘭州漂泊,做一名輪滑教練。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陽結識了當地會縫制冰鞋鞋面的匠人,已多少摸索出冰鞋鞋底工藝的他與匠人合作,做出了第一雙純手工冰鞋,這讓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我做運動員的時候穿的冰鞋幾乎都是進口產品,不是按照中國人的腳型設計的,所以穿起來并不舒服,那時候就想著啥時候能有自己專屬的冰鞋。”王陽說,“剛開始就靠自己改,把紗布和速干膠貼在鞋里面的受力部位,發力就更舒服,后來就慢慢嘗試著自己做鞋。”最初的改鞋工具,其實就是紗布和速干膠。王陽回憶道,只要把這兩樣東西簡單地“糊”在鞋上,就能使運動員滑行時發力更加集中,起速后調整重心也變得容易,高速滑行時摔倒的概率也大大下降……初次改鞋的那年,王陽就獲得吉林省運動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冠軍,后來他甚至穿著自己改制的冰鞋,“滑”進了國家隊。
2011年,王陽貸款收購了澳大利亞一家倒閉的冰刀品牌,把冰刀制作技術引了進來。“雖然他們的技術落后了,卻給我提供了一個入行學習的機會。”他用大量的時間“惡補”鋼材相關知識,走訪國內外多個鋼材加工企業,終于攻破了國外冰刀行業的“技術壁壘”。
“我們是冰雪大國,也是未來的冰雪運動強國。我希望更多國人能穿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冰鞋。”王陽說。
(綜合新華網體育、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