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時間:2021年10月1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北2、北3展廳
主辦單位: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西安美術學院
展覽展出200余件劉文西先生的美術作品及手稿、文獻、照片,選取了劉文西先生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分為滿腔真情繪領袖 筆墨丹青為人民 深入生活求創作 三個單元進行系統展示,展出了包括《毛主席和牧羊人》《毛主席到陜北》《溝里人》《東方》以及歷時13年創作的百米長卷《黃土地的主人》等經典作品。“人民藝術家 劉文西先生一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終身扎根西北黃土地,深入人民生活,將對領袖、人民、生活的熱愛之情和為人民塑像、為時代抒情的使命感訴諸筆端,以精湛的技藝和情感豐沛的筆墨創造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的典型藝術形象與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對我國當代水墨人物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開幕時間:2021年10月16日
展覽地點: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
主辦單位: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北京畫院,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此次展覽共有陳湘波、陳濤、陳亮、方政和、韓斌、林藍、李雪松、李恩成、李志國、劉海勇、莫曉松、麻元彬、馬順先、許敦平、許曉彬、姚震西、陰澍雨、周午生、鄭阿湃、鄭雅風等20位中青年藝術家參與,展出了他們的花鳥畫精品近作90余幅。這些藝術家通過個人學識修養和技藝秉性將花鳥畫意識和表現語言賦予了時代新象,詮釋了中國花鳥畫藝術強大的包容性與創造性。本次展覽在展陳布置上也頗費心思,動線曲徑通幽,錯落的展墻上借鑒古代園林設計,采用借景的方式,使得空間層層遞進,吸引不少觀眾拍照打卡。關山月美術館副館長陳俊宇表示,展廳中的每一個盆景都和展覽作品相呼應,其高低錯落、疏密濃淡都與展墻上的作品相關,松樹、竹影、梅窗、書畫,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整體的視覺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還特別展出陳湘波的數字新媒體裝置作品《觀·荷》。此裝置是以他2017年創作的《荷·晚暉》為元素,將中國傳統工筆畫與現代空間美學相結合,運用現代新媒體交互技術與觀眾產生互動,這也是關山月美術館數字發展部首次嘗試用新媒體方式重新演繹傳統藝術。

開幕時間:2021年10月21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五層19、20、21號展廳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南京博物院
此次展覽分為 開宗立派融古出新 與 后學綿延名家輩出 兩大部分,共展出中國美術館、南京博物院藏清代
常州畫派 精品佳作80件(套),其中有惲南田《寫生花卉圖冊》《殘荷蘆草圖》等經典作品。常州畫派的創始人惲南田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書畫家。他才高識遠,創作的沒骨花卉、禽獸、草蟲,形神兼備,盡態極妍,方法是 點染粉筆帶脂,點后復以染筆足之”,水、色、墨融合無痕,鮮亮透明,清雅溫潤。其活色生香的作品面貌在襲古之風籠罩的清初畫壇獨樹一幟,被奉為“寫生正宗”,對明末清初的花鳥畫有 起衰之功”。他的作品也成為清代院體效仿的范本,馬元馭、蔣廷錫、錢維城等都是其追隨者。主辦方表示,活化這些典藏其意有三:一是重申畫家要學會承而善變,推動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是強調畫家應始終保持 真 我 的感受面對自然現實,表現自然現實;三是倡導畫家須注重學識修養,當兼具學者識見、詩人氣質與行家功底。

開幕時間:2021年10月22日
展覽地點:遼寧省博物館展館一層1號廳
主辦單位:遼寧省博物館
展覽集中了日本淺井收藏、中國李可染畫院、湖北省博物館、遼寧省圖書館和遼寧省博物館的近300件藏品,包括200余幅創作于江戶和明治時期的浮世繪原版作品,以及中國明清刊刻版古籍、日本江戶時期 和刻本 古籍、中國明清時期 洋風姑蘇版 版畫等藏品。“浮世繪三杰 鈴木春信、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率各大宗師齊登場,全套46幅《富岳三十六景》、55幅《東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界最大派系歌川派眾多門生的畫作,都將集結亮相。展覽以全新的觀察視角與學術研究成果和數字化互動方式多角度地呈現了浮世繪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其與中國文化的不解之緣。

開幕時間:2021年10月23日
展覽地點:北京榮寶齋美術館
主辦單位:河北美術學院
本次展覽由《中國書畫》雜志、《書法導報》、《書法》雜志學術支持,展出姜壽田新近創作的書法作品86件。作品涵蓋小品、條幅、斗方、中堂、冊頁、手卷,形式豐富多樣,系統體現其近期書法學術思考理路。姜壽田,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書法導報》副總編輯,河北美術學院專職教授、書法學院學科建設與史論研究所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

開幕時間:2021年10月23日
展覽地點:北京硯山畫館
主辦單位:北京硯山畫館展覽共展出張振國精心考證、書寫的拓片題跋作品36件,題材上分為佛造像、泉笵、青銅鏡、經幢、漢畫像、古硯等六大類。張振國接受采訪時表示,拓片題跋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面對一件古器物拓片時,要有敬畏之心,不可草草一揮而就,更忌不負責任地隨意書寫。張振國,河北正定人,號棠村,法名圓振,齋號觀云精舍。主要從事金石學的傳播與研究,師從童衍方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香港國際青年藝術家協會藝術顧問,金石契微信公眾平臺聯合創始人。
開幕時間:2021年10月24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一層2、6號展廳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此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同時被列入中國美術館 典藏活化 系列展,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的73位美術家創作的83件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攝影、水彩等藝術門類,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焦裕祿、楊善洲、王有德等一代代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一系列墾荒、改造鹽堿地、植樹造林、治沙、建設水利工程的生動畫面,按照時間關系和主題,分為 墾殖:綠化祖國 建設:重整河山 防護:綠色長城 新顏:綠水青山 四個篇章。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表示,此次展覽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美術家們扎根現實生活,用優秀美術作品歌頌了英雄輩出的偉大時代,歌頌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在這些經典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代代建設者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辛勤耕耘的身影。在這片熱土上,他們開荒修渠、植樹造林、興修水利,以 敢教日月換新天 的英雄主義氣概積極投身新中國的建設,奮發圖強,立志擺脫貧困,建設美麗中國,建造美好家園。

開幕時間:2021年10月28日
展覽地點:紹興博物館一號廳
主辦單位: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本次活動是以“文脈千年尋夢紹興”為主題的 2021東亞文化之都·中國紹興活動年 的重點活動之一。展覽共展出中、日、韓三國100余位書法家的精品力作,旨在享受書法藝術之美、漢字之美的同時,見證 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與東亞三國間人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共同追求。據悉,本次展覽于11月7日在紹興結束后,將移師敦煌進行巡展。

8月29日至9月10日,由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西藏自治區文聯主辦,西藏自治區書法家協會、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承辦,西藏美術館籌建辦協辦的 李彬捐贈西藏美術館書法作品公益展 及系列公益活動在拉薩舉辦。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能生主持了29日的開幕式。西藏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段勝前致辭,同時為李彬頒發了捐贈西藏美術館收藏證書。西藏自治區書協主席蒲玉輝宣讀了中國書法家協會的賀信。此次展出的公益捐贈作品共計100件,有蠅頭小楷、寸楷、中楷,也有單字二米以上的大字行書、楷書、草書、隸書、篆書。這些作品在展覽結束后即由西藏美術館永久收藏。李彬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西藏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他說“借此展及系列公益活動,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向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獻禮”。

10月19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國際竹藤組織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竹文化節暨第二屆中國(宜賓)國際竹產業發展峰會(竹產品交易會)在“長江首城·中華竹都”宜賓盛大舉行。本次竹文化節以“竹福美麗中國,促進鄉村振興”為主題,作為專項活動之一的“清風雅韻·中華竹都”全國竹文化書法大展同時開幕。書法大展由中國竹產業協會、書法報社主辦,展出特邀名家作品40件,一等獎作品10件,二等獎作品20件,三等獎作品30件,入展作品106件,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展作品集也同時首發。在18日晚舉行的“東方有竹”竹文化主題晚會上,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代躍為本次大展一等獎作者代表何其狀、高磊軍、王博頒獎。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原委員侯開嘉、原理事王春新、理事韓戾軍等參加活動。本次竹文化節高峰論壇、竹產業投資推介、竹文化體驗活動、竹產品線上線下展陸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