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張波
濟南市濟鋼醫院呼吸內科,山東濟南 250101
肺炎是指由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發熱、咳痰等癥狀,可通過空氣傳播,根據患病環境可分為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與醫院獲得性肺炎。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是指在醫院外罹患肺實質炎癥,其病因是由細菌感染引起肺部感染,常見細菌有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屬于呼吸系統疾病。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炎性標志物,與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預后有關[1],有學者認為 NLR、血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對細菌性肺炎的鑒別具有一定價值[2]。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可以反應血小板活化程度,其活化程度增加表示機體處于嚴重的炎癥反應中,與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近期預后有關,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鑒別具有診斷價值[3]。早期正確診斷、及時采用抗生素有效治療是治愈社區獲得性肺炎關鍵,因此該研究通過便利收集2016 年 10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173 例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病歷資料,觀察細菌性與非細菌性感染患者NLR、PCT、MPV 水平,探討其對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患者診斷與鑒別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便利收集該院收治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173 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98 例,女 75 例,年齡 20~76 歲。納入標準:患者臨床診斷、病原學診斷標準均符合參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 年版)》[4];臨床癥狀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肺部濕羅音等;X 線片表現為肺炎改變;病程<1 周。排除標準:肺結核、醫院獲得性肺炎、免疫性缺陷肺炎、肺部腫瘤患者;肺栓塞、肺水腫、肺不張、肺血管炎以及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者;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或有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患有慢性炎癥疾病者;近3 個月接受過類固醇類藥物治療;病例資料不全者;精神病、治療依從性差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批準。
1.2.1 一般資料采集 患者入院后對其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特點等基本情況進行錄入。
1.2.2 血常規和血清PCT 指標檢測 抽取患者入院治療前者清晨空腹靜脈血4~5 mL 置于抗凝管中,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XE-5000,日本Sysmex 公司)對血常規進行檢測,其中包括WBC、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NLR、MPV。取 3 mL 靜脈血 3 5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電化學免疫分析儀(e602 羅氏)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
1.2.3 細菌性肺炎標準 [4]采集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痰液送檢痰培養,若連續2 次痰培養結果為細菌陽性視為受試者為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以此為分組標準,將173 例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分為細菌組與非細菌組。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χ2檢驗,采用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確定NLR、MPV、PCT 的聯合診斷方程,采用受試者工作 特 征 曲線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評價3 項指標單獨及聯合的診斷價值,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 AUC)比較采用 Z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患者痰液培養結果顯示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患者113 例(細菌組),社區獲得性非細菌性肺炎患者60 例(非細菌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臨床癥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淋巴細胞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細菌組患者白細胞數目(WBC)、中性粒細胞數目、NLR、PCT、MPV 均明顯高于非細菌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采用應 ROC 曲線分析 NLR、PCT、MPV 對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患者的診斷預測價值,結果顯示NLR、PCT、MPV 的 AUC 面積依次為 0.763、0.814、0.717,截斷值分別為 1.406、0.515、9.660;3 項指標聯合診斷預測的AUC 面積為0.915,顯著高于3 項指標單獨診斷預測的AUC 面積(P<0.05),見圖1、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常規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常規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WBC(×109/L) 中性粒細胞計數(×109/L)淋巴細胞計數(×109/L)NLR MPV(fL) PCT(ng/mL)細菌組(n=113)非細菌組(n=60)t 值P 值12.66±2.88 9.58±1.78 7.548<0.001 7.24±0.87 4.69±0.59 20.342<0.001 3.68±1.22 4.03±0.94 1.937 0.054 1.67±0.88 1.04±0.48 5.149<0.001 10.28±1.76 9.25±1.65 3.743<0.001 1.15±0.71 0.37±0.11 8.445<0.001

圖1 NLR、PCT、MPV 對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診斷的ROC 曲線分析

表3 NLR、PCT、MPV 對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診斷ROC 曲線比較
肺炎是肺泡、肺間質、氣道發生的炎癥反應,機體在感染、炎癥反應以及損傷情況下,會使局部炎癥細胞活化并產生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發生相應機體器官反應。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防衛,以不同類型的白細胞參與機體的防御反應,肺炎患者發生細菌感染時,也會導致機體內包細胞含量增加。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兩種類型,中性粒細胞具有變性運動、吞噬活動的功能,其在血液非特異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機體抵抗病菌入侵的防衛系統。中性粒細胞含有大量溶酶體酶,可以吞噬細胞內的細菌以及組織碎片。機體內中性粒細胞含量明顯降低時,機體的發生感染的機率明顯增加。淋巴細胞是免疫細胞大類型的統稱,參與機體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
NLR 是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值,韓丹等[5]研究認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數比值有利于WBC 未升高的老年患者肺部細菌感染的診斷準確率,同時還對老年患者肺部細菌感染治療預后有較好的評估價值。該研究結果顯示細菌組患者WBC、中性粒細胞數、NLR 均明顯高于非細菌組(P<0.05),而兩組患者的淋巴細胞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尤其等[6]研究顯示細菌性肺炎患者的中性粒細胞數目以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水平顯著高于病毒性肺炎患者。該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構有相同的趨勢,推測NLR 可能對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鑒別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該研究通過ROC 曲線分析顯示,NLR 的ROC 曲線面積為 0.763,以 1.406 作為截斷值,其診斷靈敏度為60.18%,表明NLR 對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PCT 為降鈣素前肽物,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降鈣素是由甲狀腺C 細胞合成,不會進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PCT 含量較低[7]。當機體被細菌感染,發生炎癥反應時,神經內分泌細胞、巨噬細胞也能分泌PCT,導致血清中的PCT 含量增加,當機體感染或炎癥受到控制時,血液中的 PCT 含量就會降低[8]。已有研究表明[9],PCT 可以作為細菌感染的標志性物質,可以用于鑒別細菌感染與病毒性感染。PCT 水平監測可以代表將軍管理策略,以限制不必要的抗菌治療[10]。Self 等[11]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住院PCT 水平進行分析,發現PCT 對細菌性肺炎陽性結果的敏感度為76.3%,Abers 等[12]也認為PCT 可以作為確定肺炎病因的輔助指標。該研究結果顯示細菌組患者體內的PCT 水平顯著高于非細菌組患者,同時ROC 曲線面積為0.814,截斷值為0.515,其靈敏度為73.45%,證實PCT 對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有較好鑒別診斷價值。
血小板是從骨髓成熟巨噬細胞胞漿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在止血、炎癥及免疫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3]。MPV 是常規實驗室檢查,以全血細胞計數測量,被認為是血小板功能及激活標志,其水平升高與疾病發病率及病死率增加相關。Gorelik 等[14]回顧性分析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間MPV 水平變化,結果顯示MPV水平增加提示會增加患者不良預后。何華云等[15]研究認為多種炎性因子與血小板相關指標聯合檢測能夠提高新生兒的細菌感染性敗血癥的診斷價值。劉元明等[16]研究認為,NLR 與降鈣素原(PCT)聯合在肺結核、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鑒別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該研究結果顯示NLR、PCT、MPV 聯合診斷預測的靈敏度高于其單獨診斷預測,3 者聯合可以提高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的鑒別價值。
綜上所述,NLR、PCT、MPV 對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具有一定的診斷鑒別價值,并且NLR、PCT、MPV 聯合可以提高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肺炎鑒別價值,可以作為臨床輔助檢查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