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會云,高志強
1.濰坊市第二人民醫院五官科,山東濰坊 261041;2.濰坊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劑科,山東濰坊 261041
分泌性中耳炎在耳鼻喉科是一種較為常見非化膿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多發于春冬季節[1]。一旦患上該疾病,患者可存在耳悶、聽力下降、閉塞、耳鳴等臨床表現,搖頭可聽見水聲,若未得到有效治療,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2]。因此,臨床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方案,對分泌性中耳炎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案,同時,還需要重視患者臨床護理服務質量。該研究主要對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該院收治90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因采用不同護理方案予以分析,報道如下。
該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方便選擇該院收治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確診為分泌性中耳炎者;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資料不完整者;肝腎功能障礙者;手術禁忌證者;精神心理障礙者;中途退出者。按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對照組 45 例,男 21 例,女 24 例;年齡 6~75 歲,平均年齡(38.27±5.55)歲;病程 1~10 年,平均病程(4.72±1.27)年。研究組 45 例,男 22 例,女 23 例;年齡 8~72 歲,平均年齡(37.56±4.33)歲;病程 1~8 年,平均病程(4.62±1.1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兩組均采用鼓膜穿刺術,常規消毒麻醉患者患側外耳道,耳內鏡置入,明確穿刺位置,距鼓環3 mm 作為進針點,予以鼓膜穿刺術,流出積液后,則以微型吸引器徹底吸出積液,使用消毒棉球將外耳道塞住,然后使用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情況,給予患者圍手術期基礎護理及用藥指導,術前:告知患者術前相關注意事項,了解其病情狀況和檢查結果,是否存在過敏史,對手術方式和麻醉方法進行核對,備好手術用品和器械,手術室溫濕度調節,加溫輸注液體至37℃;術中:密切監測患者血壓、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并記錄其積液性狀和數量;術后:常規予以抗生素治療,防止感染;定時查看穿刺點是否出血或感染,體溫有無異常,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優質護理,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多數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不了解手術過程,易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心態,加重應激反應,導致其依從性降低,因此,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手術室環境以及注意事項,告知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和應對措施,同時詳細解答患者疑慮,并給予鼓勵和支持,減輕其心理負擔,提高手術成功率。②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耳道內需保持干燥,勿進水,以免發生感染;指導患者掌握正確滴耳方法;適量進行運動,增強自身機體抵抗力;勿用力咳嗽,不可掏耳朵,勿進行劇烈運動;術后3 個月,不可乘坐飛機,以防穿刺點出現出血、疼痛等現象;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勿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③飲食指導。勿進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多進食富含大量維生素和蛋白質食物,保證大便通暢,以免便秘導致穿刺點疼痛、出血。④出院指導。定期回院復診,復診過程中由醫生取出棉球,并清除耳道內分泌物。
按(SAS)焦慮自評量表與(SDS)抑郁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分數值越高,負面心態越差;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依據科室自制調查表評估兩組滿意度,主要評估護理態度、護理技能、環境護理、護理質量等項目,滿分0~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滿意度越高,分為非常滿意(>90 分),滿意(60~90 分)及不滿意(<60 分);生活質量:采用 SF-36 量表評估,包括生理機能、精力、軀體疼痛等,分值0~100 分,分值高表示質量好[3-4]。
研究數據選擇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 SAS(36.25±3.73)分、SDS(37.96±4.63)分等心理狀態評分均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s),分]

表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s),分]
組別SAS護理前 護理后SDS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45)研究組(n=45)t 值P 值62.74±6.66 63.63±9.64 0.510>0.05 46.32±4.78 36.25±3.73 11.141<0.05 63.55±5.96 64.38±9.99 0.479>0.05 45.75±5.88 37.96±4.63 6.982<0.05
研究組穿刺點出血、細菌感染、面癱等并發癥發生率6.66%比對照組26.66%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n(%)]
研究組非常滿意44.44%,對照組非常滿意37.77%,研究組滿意度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7.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干預后,研究組生理機能(87.36±6.19)分、精力(88.16±5.38)分、軀體疼痛(89.37±5.63)分、精神健康(88.34±6.36)分等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生理機能 精力 軀體疼痛 精神健康研究組(n=45)對照組(n=45)t 值P 值87.36±6.19 73.26±5.62 11.313<0.05 88.16±5.38 72.16±5.73 13.656<0.05 89.37±5.63 74.15±5.92 12.497<0.05 88.34±6.36 73.65±5.37 11.839<0.05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疾病,發病率高,好發于春冬季節。該疾病是以聽力下降、閉塞、耳鳴等作為臨床表現,若得不到有效治療,會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5]。目前,臨床多采用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可保護患者聽力,消除其炎癥反應,徹底清除積液。但有研究[6-7]指出,同時配合有效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提升治療療效。為探討鼓膜穿刺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護理分析,該研究針對該院收治90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臨床資料予以分析。
該研究顯示:研究組護理后 SAS(36.25±3.73)分、SDS(37.96±4.63)分等心理狀態評分均比對照組優(P<0.05); 研究組非常滿意 44.44%,對照組非常滿意37.77%,研究組滿意度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7.77%(P<0.05);表明對行鼓膜穿刺術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減輕患者不良心態,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其臨床滿意度,護理效果顯著。分析原因考慮是: 護理人員對行鼓膜穿刺術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多實施常規護理,雖具有一定護理效果,但由于該護理內容單一,無法滿足患者基本需求,導致其臨床依從性和配合度低,嚴重影響治療效果[8-10]。該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患者給予優質護理,由于多數患者不了解手術相關知識,存在焦慮、恐懼等心態,加重了應激反應,致使其依從性降低,因此,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手術室環境及注意事項,告知術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解答其疑慮,給予鼓勵和支持,緩解其不良心態,提升手術成功率[11]。術前告知相關注意事項,了解患者病情狀況、檢查結果、過敏史等,核實手術方式和麻醉方法,將手術用品和器械備好,手術室溫濕度調至適宜,加溫輸注液體至37℃[12]。術中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血壓、呼吸、脈搏等。術后予以抗生素治療,定時查看穿刺點有無感染或出血,體溫有無異常,若發生異常及時告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13-14]。同時,向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告知其耳道內保持干燥,不可進水,以免感染;可適當運動,增強自身機體抵抗力;不可用力咳嗽,勿掏耳朵和劇烈運動;給予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可進食富含大量維生素和蛋白質食物,勿進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等食物,保證大便通暢,以防便秘致使穿刺點出血、疼痛,護理人員按照上述一系列護理措施,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使其早日康復。研究組穿刺點出血、細菌感染、面癱、繼發性鼓膜穿孔等并發癥率為6.66%,比對照組低26.66%,結果與李秋蟬等[13]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穿刺點出血、細菌感染、面癱、繼發性鼓膜穿孔等并發癥發生率為4.65%,低于對照組 18.60%(P<0.05)]相符,表明優質護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且干預后,研究組生理機能(87.36±6.19)分、精力(88.16±5.38)分、軀體疼痛(89.37±5.63)分、精神健康(88.34±6.36)分等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表明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利于其預后快速康復。受外部環境與樣本例數等因素,兩組遠期效果有待臨床研究予以分析補充。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應用于行鼓膜穿刺術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能緩解患者不良心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還能有效提高其滿意度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