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花
鄭州市中醫院兒科,河南鄭州 450007
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以慢性咳嗽為唯一或者主要臨床癥狀,屬于兒科特殊類型哮喘,容易因臨床癥狀不典型而漏診,或者誤診為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癥[1]。據相關研究[2]發現,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是誘發小兒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且治療不及時還可進展成典型哮喘,導致病情遷延難愈,嚴重影響小兒精神狀態與自我認知,降低其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對于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采取藥物療法,但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發作還與環境、家長認知、飲食情況等密切相關,因而還應輔助以護理干預[3]。中醫特色護理技術乃中醫學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在中醫藥領域發揮重大作用,但在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護理中有無可行性,仍有待研究。筆者為探索進一步改善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治療結局的護理方法,特開展該次前瞻性分組對照試驗,納入2019 年1—12 月收治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130例, 其中65 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干預,并從該病治療效果、患兒依從性以及家長滿意度方面研究,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并獲得倫理學委員會審核。以該院納入130 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①患兒均存在慢性咳嗽等臨床癥狀,以清晨、夜間為主,持續時間超過4 周,符合《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4]中關于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標準; ②患兒家長或者監護人對該研究知情同意,且神志清醒、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上,可獨立完成問卷調查;③患兒住址距離醫院不足5 km,方便隨訪。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心肺等臟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精神障礙、全身性感染、意識不清者;③合并肺炎、肺結核、氣管異物等病癥;④因其他原因出現慢性咳嗽或者存在嚴重支氣管炎者。
按摸球法將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分成對照組65例和研究組65 例,兩組護理方法不同:對照組單純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男 33 例,女 32 例;年齡 5~12 歲,平均年齡(8.64±1.05)歲;病程 2~9 個月,平均病程(5.67±1.06)個月。研究組加用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干預,男32例,女 33 例;年齡 5~12 歲,平均年齡(8.65±1.02)歲;病程 2~9 個月,平均病程(5.65±1.09)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對比性。
對照組:入院后予以平喘、止咳、吸氧、抗感染以及化痰等綜合治療,6 歲以下患兒每日睡前口服1 次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國藥準字 H20064828),4 mg/次,而 6 歲及以上患兒 5 mg/次,1 次/d,均堅持治療 14 d。治療期間輔助以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①定期開窗通風,保證空氣新鮮,預防煙塵、煤氣、冷空氣以及霧霾等刺激患兒;同時,保持病房干凈、整潔、衛生,調為適宜的溫濕度,預防感冒。②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即發放關于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宣傳冊,制作時保證圖文并茂,并為患兒家長細致講解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病因、進展、療法、意義以及轉歸等,安撫患兒及其家長負性情緒,使其配合醫師治療。③指導家長為患兒提供清淡、營養的食物,如絲瓜、山藥、薏米粥、蓮藕等,增加維生素和蛋白質攝入,多進食有止咳化痰作用的食物,如梨、蜂蜜等,嚴禁進食內含防腐劑、海鮮類食物以及刺激性食物,進食時保證食物溫涼。
研究組:在上述治療與護理干預基礎上,運用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具體操作如下:①認知干預。為患兒、家長派發關于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醫護理手冊,包括病因、危害性、中醫療法及其作用、經絡針灸穴位等基本中醫常識,告知家長如何自護,并指導家長通過飲食調護、情志干預、督促活動等科學方法增強患兒體質,強化其免疫功能。②為患兒配伍中藥湯劑,以清熱養陰活血化瘀類中藥為主:炙麻黃10 g、沙參15 g、玄參 15 g、白茅根 10 g、滑石 6 g、麥冬 15 g、川牛膝 10 g,萊菔子 6 g、紫菀 9 g、天冬 8 g、蟬蛻 8 g。取水煎服,1劑/d,分早晚各服1 次。③中藥封包組方,取延胡索15 g、白芥子 10 g、法半夏 19 g、紫苑 6 g、甘遂 9 g、細辛 3 g 封包,置入專用藥缽中,加入250 g 混勻置入微波爐里,以中火加熱 3~5 min,溫度在 40~70℃內,取出置入專用布袋內,綁緊袋口,混勻藥物,測試袋溫后,指導患兒保持平臥位,取穴熨敷,包括大椎穴、膻中穴、中府穴、膈腧穴、肺腧穴、天突穴、扶突穴、溫溜穴等,每次封包熨敷時間是 15~20 min,2 次/d,檢查治療 14 d。④對于咳嗽、嗆咳陣發者,可通過語言溝通等分散注意力,同時遵醫囑快、準、穩完成拔火罐操作,取穴腎俞穴、脾俞穴、肺俞穴,密切注意火罐吸附情況,預防火罐松動、滑落后砸傷患兒。⑤在患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相關癥狀發作時,以針灸療法止喘,并對舒氣穴嚴格消毒后,予以針刺治療。
(1)治療依從性: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依從性,包括用藥、飲食、推拿、拔罐等治療期間的配合行為,堅持用藥、積極配合者為完全依從;有抗拒行為但經醫護人員、家長安撫后配合者為基本依從,哭鬧;抗拒需要家長強行限制其活動接受治療與干預者,視為不依從。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例數+基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00%。
(2)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總體療效:觀察患兒治療12 d 后咳嗽癥狀變化,結合肺功能檢查結果,評價其總體療效,總體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00%,判斷標準為:①咳嗽癥狀消失,肺功能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視為基本治愈;②咳嗽癥狀基本消失或者明顯減輕,肺功能改善,視為好轉;③咳嗽癥狀、肺功能無改善跡象,或惡化,視為無效。
(3)家長滿意度:自擬家長滿意度調查問卷,根據家長主觀感覺評價護理服務、操作技能、護理項目安排、問題解決能力、患兒舒適度等項目,共100 分,總分超過 90 分者為滿意,80~89 分為基本滿意,低于 80 分者為不滿意。家長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患兒總體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咳嗽變異性哮喘總體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比較
小兒咳嗽作為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好發于冬季與秋季,而伴隨全球空氣質量惡化,國內灰塵、霧霾日益增多,而小兒的呼吸系統未發育成熟,小兒咳嗽發生率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而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作為小兒咳嗽繼發性疾病,發生率隨之升高,且近年來居高不下,引起了相關學科醫學研究者關注[5]。目前,臨床上對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采取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茶堿類藥物治療,療效尚可但存在復發風險,且西藥會引起諸多不良反應,加重患兒痛苦,影響患兒依從性與家長滿意度[6]。
鑒于此,西醫對于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護理工作亦十分重視,但常規護理內容僅能滿足患兒與家長對飲食、環境、認知等方面需求,無法切實減輕痛苦、輔助優化治療結果。相比之下,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包括針灸、拔罐、推拿、穴位熨敷等干預方法,利用中醫傳統取穴,相輔相成,有止咳平喘、疏散風邪等功效,且安全性較高[7]。①口服活血化瘀類藥物。該種藥物改善患兒機體微循環,解決患病部位瘀血凝滯、代謝障礙的問題,增強患兒對疾病的抵抗力,諸藥合用,共奏降火清熱、祛瘀通絡之功效,滋養肺陰、胃陰,濡養咽喉,從而發揮止癢鎮咳之功效[8-9]。②應用中藥熱封包療法。通過封包熱蒸氣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緩解氣道高反應性,利用熱蒸氣將中藥離子滲入患處,通過溫熱效應達到調和氣血、溫經通絡的目標[10-11]。③拔罐、針灸聯合應用。進一步強化溫經通絡、補氣散寒作用,增強患兒免疫力,從而優化治療結局,這也是研究組患兒的咳嗽變異性哮喘總體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的主要原因。④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中醫認知干預,加上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均無明顯不適感、安全性高,可進一步改善患兒依從性。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治療依從性100.00%高于對照組的 89.23%(χ2=5.436,P<0.05),咳嗽變異性哮喘總體有效率98.46%高于對照組的86.15%(χ2=6.933,P<0.05),家長滿意度 100.00%高于對照組90.77%(χ2=4.368,P<0.05)。這與鄭草花等[12]研究:在常規西醫護理基礎上聯合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干預,可有效提高咳嗽變異性哮喘總體有效率: 觀察組咳嗽變異性哮喘總體有效率為 96.23%,高于對照組的 79.25%(P<0.05);研究結果一致。另外,家長滿意度也是醫護人員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直接反映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結果2.3 提示研究組家長滿意度為100.00%,且與對照組相比有差異,推測與研究組患兒治療12 d 后療效更佳、依從性更高等因素相關。
綜上所述,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的運用,不但可改善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治療依從性,還可增強其治療效果,提升家長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