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穎,張峰
1.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外一科,山東青島 266001;2.青島市第五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科,山東青島 266001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脅,其發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近幾年,我國乳腺癌患者人數整體有上升的趨勢,且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1]。乳腺癌患者受疾病影響,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均承受多重的打擊,生活質量下降明顯,對于護理有著較高的要求。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綜合護理干預進一步突出了患者的主體地位,可以根據患者需求,給予患者多維度、多層面的全方位護理,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2]。該文方便擇選2018 年7月—2019年7 月于該院接受治療的80 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隨機分組方法分為兩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40 例,就綜合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和應用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方便擇取該院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隨機分組方法分為兩組,即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40 例。對照組患者最小年齡28 歲,最大 45 歲,平均年齡(31.7±2.5)歲;病程 3 個月~2 年,平均病程 (8.42±1.21) 個月。研究組患者最小年齡 27歲,最大 44 歲,平均年齡(32.4±2.9)歲;病程 2 個月~2年,平均病程(8.27±1.43)個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相關診斷標準。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術前健康宣教。乳腺癌患者承受著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如果患者對于乳腺癌和手術治療缺乏科學地了解和認識,就可能出現恐慌、焦慮等不良心理,這不僅會增加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還會降低患者的護理依從度,阻礙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3]。對此,護理人員必須給予患者科學的術前健康宣教,通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屬對乳腺癌疾病的基本認識,明確手術治療的基本內容、注意事項等,在幫助患者建立對乳腺癌疾病和治療方案基本認識的基礎上,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相關并發癥與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4]。②心理護理。乳腺癌患者很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同時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可能由于治療的不良反應,加深不良心理的滋生和發展。對此,要在護理整個過程貫穿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首先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要從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患者解答自身的疑慮,在溝通與交流中建立患者對自己的信任,幫助患者逐漸建立康復信心,指導患者通過科學的方式排解不良心理,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③運動護理。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應及時給予患者運動護理,通過有效、科學地運動,幫助患者加速患側上肢的恢復,避免水腫等并發癥。術后3 d 內,患者都處于臥床期,此時運動護理要注意細節的掌控,從手部鍛煉、腕關節鍛煉,逐漸發展到肘關節功能鍛煉,整個過程循序漸進,不宜幅度過大,以低強度、短時間為原則,慢慢恢復患者的患側上肢運動能力。臥床期結束后,患者可以采用坐姿進行運動,運動內容以屈肘運動為主。術后5 d,患者可以初步嘗試肩部的運動。術后10 d 左右,患者拆線后可逐步開始上肢功能的鍛煉,此時可以配合八段錦等進行運動。乳腺癌患者在運動時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久,要合理控制運動強度,在不同階段的節點,由護理人員陪同指導,以確保運動護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④飲食與睡眠護理。飲食方面,考慮到乳腺癌患者手術創口較大,滲出液總量較大,要優先為患者補充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飲食,控制減少脂肪的攝入,禁止辛辣、生冷的食物,給予患者全面的營養,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幫助患者制定飲食計劃,通過與患者家屬的良好溝通,確保每日飲食達到應有的標準。睡眠方面,良好地睡眠對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患者術后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疼痛等,影響患者正常睡眠。此時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良好的睡眠環境,加強溫度、濕度的控制,幫助患者正常睡眠,對于部分特殊情況的患者要給予相應的藥物,幫助患者睡眠。
采用生命質量評價量表,調查、統計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量表共包含4 個維度,分別是生理狀況、情感狀況、功能狀況和社會家庭情況,4 個維度分別為 28 分、24 分、28 分和 28 分,數值越高表示狀況越良好,生活質量越高。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調查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完成。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共有問題20 項,每項5 分,滿分100 分。采用3 級評價標準,由高至低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分別對應 80 分以上、60~80 分、60 分以下 3 個分數區間。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生理狀況 情感狀況 功能狀況 社會家庭情況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21.59±6.33 14.12±3.31 6.613<0.001 19.86±5.34 12.25±3.94 7.252<0.001 18.54±4.47 12.61±3.35 7.019<0.001 19.57±5.01 12.84±3.23 7.140<0.00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近幾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現代人的生活模式、生活理念、飲食結構等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乳腺癌患者人數呈逐年增長的趨勢[6]。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脅,其不僅會造成生理上的痛苦,還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降低患者生活質量[7]。目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方案主要有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3種,3 種治療方案雖然可以有效治療疾病,但同時也會造成包括術后疼痛、化療不良反應等,這些不良反應也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8]。對此,加強對乳腺癌患者的護理,在乳腺癌患者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給予患者全方位的照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科學的護理模式,其重點突出了患者的主體地位,可以從患者的角度,根據患者自身需求,給予患者多維度、多角度的護理,從而有效解決患者面臨的問題,滿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綜合護理的內容十分全面,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運動護理等,與常規優質護理相比,在內容更加全面的基礎上,對具體細節進行了改善[9]。以心理護理為例,心理護理貫穿于患者護理整個過程,護理人員需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進一步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問題,充分利用自身專業技能優勢,幫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樹立患者康復信心,從而提高心理護理的有效性[10]。
該組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研究組患者的生理狀況評分和情感狀況評分分別為 (21.59±6.33)分和(19.86±5.34)分,高于對照組的(14.12±3.31)分和(12.25±3.94)分(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 97.5%,高于對照組的 77.5%(P<0.05)。這與李選治[11]的研究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4%高于對照組75.0%(P<0.05),基本一致。這證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給予患者更全面、優質的護理,患者生理狀況、情感狀況等生活質量評分全面提高,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綜合護理干預強調了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要求護理人員開展全過程的心理護理,其更有利于培養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給予乳腺癌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且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