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德,徐程剛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紹興供電公司,浙江 紹興 312000)
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是國家電網公司改革和發展的基礎,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本質安全”源于20世紀50年代宇航技術界,主要是指電氣設備具備防止可燃物質燃燒所需能量釋放的安全性,后被英國化工安全專家Trevor Kletz提出本質安全理念,即事故預防的最佳方法不是依靠附加安全設施,而是通過消除危險或降低危險程度取代安全裝置,從而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隨著本質安全在安全生產各個領域大范圍研究和應用,“本質安全”的內涵和理念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豐富。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強化本質安全的決定。強化本質安全是深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確保安全的治本之策。
國家電網公司對于本質安全的定義是內在的預防和抵御事故風險的能力,其實質是隊伍建設、電網結構、設備質量、管理制度等核心要素的統一。本質安全的實質就是預防和抵御事故的能力。
利用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風險管理原則與指南》提出的風險管理理論,對歷次安全生產事故進行分類統計,分析事故主要特點、發生原因及暴露問題,發現作業現場的安全風險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1) 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有不按規程操作、不佩戴防護用具、違反各類安全規定等原因。
(2) 環境的不安全狀態,主要有安全防護裝置功能缺失、設備反事故措施未落實、環境隱患未治理等因素。
(3) 管理機制的不安全,主要有安全責任未落實、崗位要求不明確等。抓好作業現場安全風險管控,就能有效消除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本質就是只要抓好作業現場人、環境、管理三個核心要素,就能確保作業現場的安全生產工作。
對此,國網紹興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專業為落實作業現場安全風險管控工作要求,結合公司強化本質安全的決定,根據多年的變電運維安全管理經驗積累,根據風險管理的人、環境、管理三個核心風險要素,系統創建了變電運維專業“培訓+風險庫+履職卡”風險管控機制。
國網紹興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專業“培訓+風險庫+履職卡”提升作業現場本質安全機制,主要是針對作業現場最核心的人展開的,即“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風險預控和規范履職”三個環節。
(1) 安全培訓提升作業人員安全管理、技能水平。安全生產關鍵在人,科學合理地抓好員工隊伍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升員工的技能水平和安全素質,對于打造一支負責任、素質高、能力強的安全生產隊伍十分重要。國網紹興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專業根據多年安全培訓積累,逐漸建立了以《事故案例讀本》《安全一本通》為主要內容的安全培訓機制,該機制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事故案例讀本》是國網紹興供電公司根據變電運維專業特點,多年積累的上級下發的事故案例,經過梳理,分類統計了與變電運維專業有關的事故,如觸電、高墜、誤操作、誤調度、小動物侵入等,針對每一事故案例分別分析事故暴露問題,結合專業要求,提出變電運維專業需要吸取的經驗教訓、措施,并舉一反三地做好同類問題的防范對策,真正做到事故案例學習更有針對性,實現“他人亡羊我補牢”。
《安全一本通》同樣是針對變電運維專業在現場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安全問題,經過匯總分析梳理編制而成。它是針對變電運維專業實際,全面匯總生產全過程中的相關管理規定、制度標準,包含國家電網公司統一制度標準,省公司及地市公司實施細則及補充制度等。逐條篩查,分門別類,將篩選好的變電運維關聯制度標準進行歸類梳理和提煉,突出“精華”內容,編制形成“變電運維制度簡化制度”。
《安全一本通》是紹興供電公司根據歷年的變電運維專業安全管理的經驗積累,針對變電運維專業相關的工作任務編寫的安全方面的書籍,通過安全學習,來提升變電運維人員安全管理、技能水平。
(2) 風險庫指導作業現場安全風險辨識、預警和預控。根據歷次安全大檢查,隱患排查等工作,國網紹興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專業建立了變電運維專業的《安全風險庫》,此安全風險庫涉及國網紹興供電公司所轄各個單位管轄的各個變電站現場的所有人身、設備、電網安全隱患。以此為基礎,當變電站現場進行現場作業時,先進行現場踏勘,變電運維班編制《風險預控指導書》,從而使得現場風險辨識、預警及預控措施的制定及落實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現場安全風險踏勘效率高,風險覆蓋全,貼合實際,預控措施的編制和落實方便簡單,使得風險預控更加得心應手。
通過以風險庫為基礎編制的《風險預控指導書》來指導現場作業,一是提高作業現場現場踏勘的效率;二是根據風險庫來辨識,使得辨識的安全風險不會出現遺漏,并且辨識出來的風險及風險等級準確度較高;三是《風險預控指導書》對應的預控措施是根據現場實際提前編制的,符合現場實際,預控措施編制和落實方便、快捷。
(3) 編制各級人員安全履職卡,規范各級人員盡責,全方位、全過程地履職。從變電運維專業的現場作業人員來分析,現場主要有變電運維人員、班組管理人員、專業管理人員和領導,針對上述人員崗位職責的不同,分別編制相對應的崗位履職卡,對其現場的主要工作提供全面、科學、標準的履職方案,指導作業現場各級人員遵照執行,實現作業過程“一卡式”管控。
根據作業現場各級人員的不同,分別編制變電運維人員(值長、正值、副值)和到崗到位人員(領導、生技、安質)作業現場的履職卡,這是國網紹興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專業針對每一個作業現場,為加強作業現場安全風險管理,抓好現場各級人員盡責、全方位全過程履職,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
其中變電運維人員的履職卡主要分三種,分別是變電運維值長、正值、副值,崗位層級逐級分解細化,結合崗位工作職責分配、人員能力、分工等差異情況,分別建立與三個層級全部崗位人員相對應的履職卡,明確崗位各層級單值內24 h作業任務和職責分工,更好地將崗位職責和上級制度標準對應到每一個崗位的具體日常管理工作,供不同崗位層級變電運維人員對號入座,參照執行。履職卡覆蓋從接班到交班的全過程,包含“接班—倒閘操作—工作票辦理—日常巡視、維護及定期切換試驗—交班—事故異常處理”六大階段內容,具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履職卡”框架
可以看出,“變電運維人員履職卡”覆蓋了變電運維崗位當值作業的基本內容,不僅貼合實際,還實現了交接班期間的作業指導閉環管理。在具體條目內容充實完善中,“工作任務卡”分崗位層級,以流程推進的形式明確了各階段作業的關鍵要點,并注明了具體禁止事項等。其概括性強,一目了然,易于判斷選擇,方便查閱和定位評價作業行為。
到崗到位人員履職卡根據變電運維專業實際情況,分別編制了領導、生技和安質三種履職卡,根據崗位安全職責,履職卡各有側重;并同時編制了相關執行規定。變電運維專業將深入落實各級人員到崗到位制度作為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加強現場全過程安全風險管控、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機制的一項重要手段。該舉措提高了該室各級管理人員在現場到崗到位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確保到崗到位的職責能高效、全面、全過程履行。
國網紹興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專業結合風險管理理論,創建的“培訓+風險庫+履職卡”提升作業現場本質安全機制,是通過管控作業現場中安全生產的三個核心要素:人、環境、管理,從而提升人員安全技能、安全風險辨識防控以及安全管理水平,最終來確保作業現場安全組織到位、風險預控措施到位、履職到位,實現作業過程處于“可控、在控”狀態。
以《事故案例讀本》和《安全一本通》等為主要內容的安全培訓為抓手,有力提升作業現場各級人員安全理論水平;以《風險預控指導書》為主要預控措施,加強作業現場安全風險預警和預控能力;以各級人員履職卡為主要手段,來規范作業現場各級人員盡責履職。“培訓+風險庫+履職卡”這三項措施適用于各電壓等級變電站及系統內各設備運維管理單位下屬的變電運維專業。
變電運維“培訓+風險庫+履職卡”提升作業現場本質安全機制在運用中,通過循環評估反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變電運維《事故案例讀本》需要滾動更新,需要定期發布,滿足現場實際需要,比如針對智能變電站各類運維事故,就需要增加相關專題事故案例分析。
(2) 培訓效果評估需要有進一步的探索,僅靠日常普通的手段,如培訓后的測試等,還是不夠,需要結合實際的作業現場進一步完善。
(3) 由于人員自身的安全素質不同,在實際執行中,每個人的安全風險預控能力和水平還是存在差距,特別是作業現場的值長和到崗到位人員,可能會在出現風險評估預警或者措施不到位,造成風險預控不到位、不全面、有偏差。
(4) 風險庫也同樣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補充,隨著電力體制的改革和發展,特殊接線、特殊設備及新設備會在作業現場產生新的安全風險,有的風險會消失,所以風險庫要實時更新,不斷完善。風險庫的補充和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5) 變電運維“培訓+風險庫+履職卡”提升作業現場本質安全機制在實際執行中,只抓住了安全生產的主體—作業人員,而實際現場的突發性事件(如設備故障引起的事故處理等)等動態風險往往不是一個方面引發,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變電運維“培訓+風險庫+履職卡”提升作業現場本質安全機制的落地應用,特別是強化大型及復雜作業現場安全風險管控是不斷完善的過程,還需在以下環節進一步改進。
(1) 隨著智能電網和特高壓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設備,新評估風險,完善風險庫。
(2) 加速作業現場風險預警管理與其他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機融合,如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各級風險庫的建立維護,作業現場風險管控、風險控制卡的范本編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