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田勝敏,馬金良,王方祥,解同川,劉澤宇
(中國石油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技術服務分公司,天津300283)
近幾年,處于減少征地和節約投資等考慮,各油田單位開始大規模進行井叢場建設[1-3]。但目前井叢場的試油作業仍是單井試油的重復,工廠化的整體試油、測試的作業模式還未真正的實現。井叢場現有開發模式主要是根據平臺上待施工井的數量選擇搬上1臺或多臺修井機,每口作業井都要在井口四通兩側分別連接一套壓井流程和一套放噴流程[4],修井機之間相隔數口井同時作業。在實際工作中,井叢場試油節奏快,需頻繁挪動施工設備,每次挪動都需要對設備重新拆卸和安裝,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占用了較長的施工周期,不利于井叢場快速試油施工,不能發揮井叢場的自身優勢。如何對井叢場完鉆井快速試油、測試投產,縮短井叢場整體建設周期,是備受油田建設者關注的問題。利用連續油管安全、高效、機械化程度高的優勢,代替修井機起下管柱,對提高作業速度有巨大的幫助[5-7]。但連續油管作業在通井、刮削、替漿、沖砂等常規井筒施工準備中的應用已較為成熟,欲在這些施工中提速已非常困難[8-10]。因此,欲在井叢場中使連續油管施工提速增效,必須尋求新的突破,開發新的作業模式。本文由精簡內控主流程入手,充分利用連續油管的技術優勢,按照是否打開油氣層開發了兩種“連續油管+修井機”的聯合作業模式,并通過指導多個井叢場的施工,驗證了作業模式的高效性。
由于目前井叢場施工中,每口作業井均連接一套壓井流程和一套放噴流程,不僅占用大量的資源,而且耗費大量的拆、搬、安時間。因此,需根據連續油管與修井機的聯合作業模式,設計一套井叢場中各井通用的內控主流程。
在進行井叢場施工時,先將所有井口都安裝好采油樹,然后安裝內控主流程。內控主流程和內控分流程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兩圖中的圖示說明如圖3所示。內控主流程上的壓井管匯、節流管匯分別位于井叢場所有井的最外側,被所有井共用。內控主管線上對應每口井油管頭四通兩側位置都留有接口,可分別連接內控流程對應井的油管頭四通閘門上,接口不用時可用閘門或絲堵封閉。

圖1 內控主流程安裝示意圖
在不打開油氣層的情況下,使用連續油管進行通井、替漿、刮削等井筒準備作業的井叢場,先期采用連續油管從井場一側開始以三口相鄰的井為一個小井組,進行井筒準備作業,作業完畢后移動至下一個小井組。待連續油管作業第二個小井組時,第一小井組可搬上修井機,進行射孔、完井等作業。修井機作業完畢依次轉移至相鄰的下一口井作業,直至全部井都作業完畢。當修井機與連續油管之間的間距足夠大時,也可以再搬上一臺修井機進行射孔、完井作業。該種作業模式如圖4所示。

圖2 內控分流程安裝示意圖

圖3 圖1和圖2中的圖示說明

圖4 不打開油氣層作業模式
在打開油氣層的情況下,由于井控的要求,保證作業工序的連續性,不能長時間井筒等待,需盡快地下入完井管柱,因此不能采取分井組的作業模式。在該種情況下,使用連續油管進行通井、替漿、刮削、射孔等完井前所有井筒準備作業的井叢場,采用修井機追蹤連續油管施工的方式。連續油管從井場一側第一口井完成射孔作業后,移至第三或第四口井施工,修井機搬上第一口井進行下完井作業。修井機作業完畢依次轉移至連續油管射孔后的第三或第四口井作業,直至全部井都作業完畢。只要能滿足修井機與連續油管同時作業的條件,連續油管的施工順序沒有硬性要求。處于井控方面考慮,修井機與連續油管的銜接應緊湊,要保證修井機搬上、下完井的周期要在連續油管移至下口井進行射孔作業的周期之內。
井叢場的內控主流程及“連續油管+修井機”的聯合作業模式已先后應用于十余個井叢場的施工,現以5個井叢場的施工為例,說明聯合作業模式的高效性。井叢場的施工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通過應用“連續油管+修井機”的聯合作業模式,根據各井叢場具體施工工序的不同,最高可縮短井叢場建井周期53.3%,平均縮短建井周期43.6%。所以,現場應用表明,開發的作業模式使用一套井叢場各井通用的內控主流程,可以最優的設備數量,合理的井場布局,優化的作業方式,高效地完成井叢場試油完井作業,可有效縮短井叢場試油周期,大幅提高井叢場建設的經濟效益。
(1)根據井叢場的作業特點,設計了一套井叢場各井通用的內控主流程。
(2)按照是否打開油氣層開發了兩種“連續油管+修井機”的聯合作業模式,即分井組的作業模式和修井機追蹤連續油管作業模式。
(3)現場應用表明,開發的作業模式可以最優的設備數量,合理的井場布局,優化的作業方式,高效地完成井叢場試油完井作業。
(4)在“連續油管+修井機”聯合作業模式中,使用連續油管實施試油工序越多的井叢場,最終的投產周期越短,提速效果越明顯。因此,相關技術人員下一步應從施工方案的技術角度入手,讓連續油管最大限度地參與實施各項常規試油工序,不斷完善聯合作業模式,實現井叢場的提速增效。

表1 井叢場的施工結果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