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瀾
(大連新機場沿岸商務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工業園是片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載體,承載經濟、產業、生態等功能的實現,園區基礎設施是的建設基本上以公益性、準公益性設施為基礎,資金的投資回收期長,在財政政策緊平衡下,綜合考慮投融資一體化是必然選擇。應合理規劃設計投融資路徑,爭取政府資金、社會資金支持的最優化,構建完善的投融資機制,創新基礎設施投融資渠道和方式,從而緩解工業園區發展中的壓力,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保障。
首先,工業園區的高負債比例問題會導致財務風險。在新時期發展中,入園項目逐漸增多,政府以及平臺公司為了滿足自身發展需求,逐步實現市場份額的擴增,往往會通過貸款的途徑獲得資金。因此,會使企業的負債增大,對于投融資長期持續的活動造成影響。其次,對于投融資的管理成效不佳。工作人員未能認識到投融資管理的重要性,在實踐工作中未能了解國家相關政策要求,投資需求和融資金額的匹配度較低,限制了園區的規模化發展[1]。此外,未能做好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交流,缺乏對工業園區發展方向和目標的規劃,導致在投融資活動中缺乏長期性。最后,投融資渠道過于單一。對于政府部門的依賴程度較高,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往往依靠政府財政撥款,資金籌措方式缺乏多元性,未能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價值。
1)制定規劃方案。在基礎設施投融資活動中,應該做好規劃設計,明確工業園區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以增強園區發展動力,為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奠定保障。針對工業園區所在區域環境明確基本定位,綜合考量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要素的影響。在投融資中不能照搬既有模式,而是應該明確自身的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尤其是在土地資源利用上要做到最大化,防止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2]。對當前發展規劃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使其更具可行性和科學性,確保基礎設施投融資與工業園區發展的協同性,在統一目標指引下逐步實施投融資活動。
2)加強政府主導。政府部門應該明確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的創新,對當前投融資渠道加以創新和改進,增進各個部門的溝通與合作。為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工業園區的政策支持,通過多項優惠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緩解政府部門財政壓力的同時,能夠實現不同產業的協同發展。做好園區內各個企業融資需求的調查和分析,增進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集體信用支持的方式為企業獲得資金。尤其是多個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使得銀行服務意愿增強,在投融資中獲得更大的支持。通過專家評議會和風險代償資金的方式,降低投融資活動中的風險,實現對各個投融資方案的全面評估和優化,保障各方主體利益[3]。除了依靠銀行貸款外,還應該通過政府專項債、PPP、片區開發模式融資的方式拓展融資渠道,這也是控制融資成本的有效途徑。此外,資產具備資產證券化條件后,可以通過企業債券、RETIS、信托融資等方式,通過社會資金的募集緩解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壓力。
3)完善政策體系。完善的政策體系,可以對投融資活動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優惠政策方案的制定,可以提高各方主體在基礎設施投融資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礎設施建設包含了多項內容,比如熱力、道路和燃氣等等,在項目建設中可以采用獨資、參股或者轉讓、TOT、BOT、ABO等方式。增進政府部門和園區管委會的交流,為項目建設提供便利條件,明確投資活動中法人的主體地位。首先,應該構建完善的土地使用優惠政策。土地資源的使用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涉及項目整體的資金平衡。在土地使用中可以采用轉讓、租賃、分級出讓等方式,應該在合作中做出明確規定,通過租金減免政策的制定減輕企業壓力[4]。其次,應該對稅收優惠政策和財政扶持政策予以完善。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和園區基本情況設定稅收優惠標準,根據投資總額確定財政扶持比例。
4)創新項目管理。基礎設施建設中,應該做好項目管理,這是實現資金高效利用的關鍵,有利于增強投融資活動的規范性。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應該做好全面調查與分析,綜合分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后評估的方式,分析投融資中遇到的問題及影響因素,以便在后續工作中加以改進和優化,使項目效益最大化。在政府投資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還應該對當前決策機制予以優化,保障決策的可行性與科學性,實現對各項實踐工作的有效指導[5]。增進與設計單位、項目評估單位,產業運營方和項目負責人的交流溝通,明確各方主體責任,對于存在重大問題的項目進行整改,嚴格遵循決策程序和要求。此外,還應該強化約束機制。針對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實施控制和約束,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周期較長,因此需要一個長效機制作為保障,以確保投資控制目標的實現。
5)建設生態型園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中,應該以生態園區建設為基本目標,通過“港產城人”的融合,實現對投融資活動的有效指引,有利于工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針對園區的污染問題進行評估與分析,在投融資過程中加強污染問題的治理,通過技術開發與創新解決當前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增進產業園區內不同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實現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使中間產物、材料和剩余原料等得到最大化利用[6]。以生態環保理念為指導,實現對投融資活動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規范,從而加快環境友好型工業園區的建設。
當前工業園區普遍存在高負債比例的問題,同時缺乏對投融資工作的專業化管理和開發時序的規劃,導致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推進緩慢,限制了新常態下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為此,應該通過制定投融資規劃方案,加強政府主導,完善政策體系,創新項目管理和建設生態型園區等途徑,優化基礎設施投融資體系,使工業園區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以及持續融資能力,推動工業園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