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強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一礦,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機電設備是洗煤廠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電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更是重中之重,已成為制約選煤廠發展的關鍵點。
在煤炭洗選工作中,需要進行連續性的生產,如果生產過程因意外而中斷,就會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從而使選煤廠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近年來,隨著客戶對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選煤廠加快了機電設備的升級改造,設備的可靠性和自動化程度得到大幅提高。在生產過程中,機電設備長期處于高速運轉狀態,負荷變化較大、設備磨損嚴重、保護動作失效、作業環境惡劣等問題都會造成機電設備故障,如果機電檢修人員沒有按照計劃進行定期巡查和檢修維護,造成設備“帶病”運轉,最終會導致設備的零星事故頻繁出現,威脅職工的人身安全,另外個別設備故障還會影響整個廠區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使各個生產環節處于癱瘓狀態,給選煤廠生產經營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1)機電設備狀態磨損加速老化。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選煤廠為了提高產量,延長生產時間,加快生產進度,導致設備長時間、超負荷運轉,卻將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拋之腦后,造成機電設備的老化和磨損嚴重。部分設備年久失修,而且超出了使用年限,但為了節約設備的更換時間,依然長時間工作。廠區領導干部通常會基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慮繼續使用老舊的機電設備和落后的選煤技術。設備與技術的落后不僅會降低整體生產效率,而且會增加機電設備的維護成本,同時會降低設備的安全性能,給現場操作埋下安全隱患。
2)設備維護檢修缺乏綜合性管理。大家所熟知的機電設備維修管理分為三個階段:事后維修、計劃性檢修和預防性維修。面對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一些選煤廠積極改變管理思路,使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生產單位對于機電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從單一的計劃性維修轉變為“計劃+預防”的綜合性維修管理,不僅要加強對設備故障的排查,同時注重對設備使用壽命的管理。檢修人員改變了靠經驗維修的現狀,加強業務素質的提升,全面掌握機電設備性能,積極了解維護保養常識,主動實施標準化檢修作業流程,建立設備的管理和維修臺賬,實現機電設備制度化管理,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長遠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3)維護管理和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在選煤廠的機電設備管理中,不僅缺乏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而且缺乏科學的管理過程,無法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管理。針對生產現場的各類機電設備,技術人員忽視了前期的管理工作,導致機電設備運行狀態不佳,時常發生故障,對選煤廠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產生直接影響。一些老廠區的設備監測和診斷技術比較落后,在日常管理中以事后維修為主,缺少在線監測和自動控制系統,無法對設備的狀態和參數進行實時的監測、診斷和維修,另外在對機電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時缺少專業的機電理論知識,這些問題都影響著生產現場機電設備的穩定運行。在企業管理中,制度是首要前提和保障,很多選煤廠缺乏完善的績效考核與維護管理制度,設備管理上缺少標準化的管理過程,人員管理上存在“多勞少得,同工同酬”的現象,機電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較低,工作標準不高,操作方法不規范,這些問題都影響著機電設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1)嚴把日常維護管理關。想要保障機電設備的正常安全運轉,必須加強現場管理,嚴把日常維護管理關,重視管理效率和檢修質量,使選煤廠的整體工作質量得到提升。一是制定周期性的維護保養計劃,根據設備使用說明和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周期性維護保養計劃,并建立設備管理臺賬,詳細記錄設備的運行狀態、存在問題以及處理措施。在廠房內部,除了設備內部結構以外,還需要注意對PLC的管理、變頻器的除塵以及配電柜的檢查,每半年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停產檢修計劃,從內部傳動結構到外部每顆螺絲都進行詳細認真的檢查,確保設備完好;二是完善日常維護管理制度,設備維護實行定人員、定設備、定責任的管理制度,要求負責人搞好所承包設備的點檢及維修保養工作,一旦出現問題嚴格責任追究,包機人員必須熟悉設備的構造原理、操作程序及使用和維護技術,發現問題必須及時處理,遺留或處理不了的問題按程序逐級匯報,嚴禁設備“帶病”運轉;三是做好維護管理書面記錄,針對日常的更換損壞零部件、設備緊固工作以及加強潤滑管理等做好書面登記和存檔工作,對于每次發現的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2)嚴把設備狀態維修關。想要保證機電設備質量,嚴把設備狀態維修關是關鍵。在選煤廠生產管理中,機電設備狀態維修工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機電設備狀態監測,在生產車間建立集中控制室,在線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及時調整設備的運行參數,一旦出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向集控人員發出警報,減少事故的擴大。另外,監測系統還能夠對設備的運轉狀態進行記錄,技術人員能夠根據設備常見問題、產生問題次數、問題造成后果等記錄進行科學分析,有利于生產單位建立完善的機電設備管理制度;二是機電設備狀態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員針對設備出現的問題,會合理采取小修、中修、大修等方式,其中小修方式主要針對設備零部件松動或磨損;中修主要是對設備主要部件進行維修;大修主要針對傳動系統、電機軸承、設備大梁等部位進行更換或修正。采取合適的維修方式能夠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從而確保設備正常運行;三是設備臨界狀態判斷,設備臨界狀態主要是指一個設備出現較多的停機次數和較長的維修時間,影響正常生產秩序,就需要將其列為重點養護管理對象。機電管理人員要對設備的臨界狀態進行合理判斷和分析,制定針對性措施,在臨界狀態到來之前就加強養護與維修工作,避免出現事后維修的狀態。
3)提高人員配備合理性。選煤廠的機電設備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需要廠區領導根據職工的專業技能,合理配置管理人員,提高機電設備管理維護水平。在選煤廠日常工作中,機電管理部門的基礎工作包括設備隱患排查、現場監督檢查、技術服務指導等,機電檢修人員的基礎工作包括機電設備的安裝、保養、維修等,在安排機電崗位人員時要全面了解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特點和專業技術水平,針對崗位需求合理分配人員。另外,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管理人員還需要加強溝通交流,技術人員要加強設備改造,提高運行性能,優化作業流程;檢修人員要加強設備故障排除,減少停車頻率,提高生產效率;安檢人員要做好全面巡檢,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認真記錄,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報送安檢部門;保養人員要做好潤滑和除塵措施,保持設備的良好狀態。
綜上所述,加強機電設備的管理與維護是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機電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守規章制度,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優化設備工藝流程,使機電設備更好地滿足選煤工作要求,提高選煤廠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