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書
(云南省鎮雄縣文化和旅游局,云南 昭通 657200)
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思想,需要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重要發展思想進行堅持,保證人們能夠擁有幸福感和安全感。這是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全新目標,凸顯出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基層群眾文化進行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保證全社會人民能夠擁有一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當前需要基于民生的角度,把握住發展的關鍵,加強在基層群眾文化方面的建設和發展工作,真正發揮出其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遵循的原則中,第一條就是需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堅持,這就意味著社會中不管組織和從事怎樣的活動,都需要將“人”作為最先需要考慮的內容,考慮人民的實際利益?;凇耙匀藶楸尽钡暮椭C社會構建思想,在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中,也需要將“人”放在首要位置上,事事考慮到群眾的實際需求,并且將該理念與各類文化活動結合在一起,切實的提升群眾精神文化水平[1]。由于各種群眾文化活動,是社區、農村、城鎮中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因此,完善文化建設工作,對于創建和諧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滿足精神需求。在十九大的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去到新時代后,我國社會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了人們逐漸增長的,對于美好生活的一種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發展之間的一種矛盾??梢?,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對于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生活質量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因此,積極的開展一些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類活動,保證能夠更多的群眾能夠積極參與到其中進行互動,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互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們的文化品位,同時也對人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活動基礎方面。當前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活動基礎不夠完善是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尤其是一些相對比較偏遠的地區,如貧困地區往往難以配套對應的基礎設置,造成文化活動難以實現有效開展。如很多的群眾比較喜歡跳廣場舞,但是卻沒有相對比較安全的設備和環境,造成群眾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文化建設無法有效開展。又如,很多地區的人們都想要有一個能夠讀書看書的環境,但是大部分地區對于圖書室、圖書館方面的建設工作,都沒有真正落實在實際中,加上無法有效規范群眾的讀書行為,造成文化建設效果不佳。
2)專業人才方面。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工作,需要專業的人才給予大力支持,才能夠保證文化建設的有效性。但是實際上很多地區正是由于缺少對應的專業人才,造成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無法順利的開展,并且實現更好的發展。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需要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地區,相對比較偏遠,不僅是在硬件條件方面無法與大城市相比,并且在薪資待遇方面也有著比較大的差別[2]。因此一些專業的人才不樂于到該地區開展相關的工作,造成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無法專業的開展,限制了文化建設的有序進行。
3)活動形式方面。當前在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對活動內容進行完善以外,也需要注重活動形式上的多種多樣,保證能夠真正吸引群眾參與到其中。而根據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活動形式依然比較單一,部分地區主要以廣場舞或者是戲曲表演等作為主要形式。這就造成一部分不感興趣的群眾無法參與到文化建設中,降低了群眾文化建設的實際效果。
1)加大資金投入。為了保證完善基層文化建設的基礎,保證文化活動能夠更加積極有效的開展,需要加大在文化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情況[3]。首先,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計劃,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在我國的整體文化建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要加強這方面的資金投入情況,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基本文化設施進行計算,并且制定對應的計劃,合理的對應場地進行籌建和完善。其次,需要積極鼓勵社會中的力量參與到建設中,借助社會的理想,將公共文化的服務范圍變得更廣,保證建設的效果能夠更好。同時,可以通過減免稅費、項目幫扶等政策,將社會中的資金吸引到文化建設中來說,為文化建設提供資金上的支持,保證建設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強團隊建設。想要保證文化建設工作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擁有一支專業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管理團隊非常有必要[4]。首先,需要將隊伍中人員的數量進行擴大,在保證文化建設隊伍功能的基礎上,促使隊伍能夠實現更加穩定的發展和壯大。如可以在群眾文化的實際活動中,發現和挖掘一些骨干分子,將其培養成為管理隊伍中的一員,保證隊伍的質量和水平。其次,需要定期的對現有團隊人員進行培訓,保證相關的管理人員在職業素養、專業水平上都能夠實現有效提升,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以此保證在與群眾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群眾的信任、支持,促使群眾文化建設能夠實現繁榮發展。
3)創新內容形式。對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是保證群眾積極參與的重要基礎。首先,需要營造出良好的文化建設氛圍,加強相關的宣傳工作,保證每個群眾都能夠了解建設的重要性,鼓勵其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建設中,為文化活動開展獻計獻策。其次,需要對文化活動的內容進行豐富,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這樣一方面能夠保證群眾之間互相熟悉,拉近群眾與群眾的距離,另外也可以利用這些活動將增強全民體質落實在實際中。最后,可以考慮與區域實現協同發展,通過將文化資源實現物盡其用和一物多用,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文化建設的最大效用。如可以與相鄰地區的文化建設管理和組織人員開展交流座談會,互相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分享資源,促使區域間互通的同時,也能夠增加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機會,促使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更加有效的開展[5]。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工作,符合當前社會的實際發展目標和形勢,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種重要方式。為了保證建設的實際效果,需要積累更多的經驗,明確和滿足群眾的真正需求,不斷地對建設內容、方式等進行創新,真正將文化建設工作長期、有效的堅持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文化建設的實際作用,為更加有效的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