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河南省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00)
根據我國最新的報告顯示,國民平均每日閱讀書籍時間較以往有著明顯的下滑趨勢,這從側面也反映出我國文化素質教育仍未被重視。因此,我國政府開始大力倡導“全面閱讀”,促使人們去積極閱讀。
但由于新媒體閱讀的便利性,給傳統閱讀行業,如圖書館、出版社等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雖然互聯網新媒體的出現便捷了人們的閱讀,但長此以往,人們本身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日常生活中的思考能力,甚至平時的閱讀能力與審美能力都會大幅度下降。不能夠較高水平地接受閱讀所獲得的知識。
1)新媒體的概念。新媒體作為當前科技的前沿領域,在各行各業都有著長足的發展。在教育學界,新媒體普遍被認為是互聯網媒體、數字互動媒體、車載移動媒體和掌上媒體等多種形式的融合,有學者認為新媒體的發展終將會取代傳統的教育模式,開辟出一個新興教學領域。相對于以往熟悉的報紙、廣播和電視,當今更多的則是平板電腦和手機來獲取信息。
2)特點。新媒體覆蓋面極廣,“全球互聯”的概念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盛行,全世界各個地區的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新媒體來獲得信息;其次,互聯網新媒體傳播速度極快,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布訊息;最后,互聯網新媒體不受用戶限制,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來發表自身的觀點。
1)公共圖書館是大眾閱讀的最佳場所。從古至今,讀書是每一代人都在堅持和努力的事情,將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才能夠變得更加強大?,F如今,閱讀的方式、種類呈現多樣化的態勢,而其中公共圖書館在其中更具有優勢。不僅因為其擁有舒適的閱讀環境、安靜的閱讀氛圍,而且其豐富的館藏書籍也可以帶給讀者更好地體驗。
2)閱讀推廣是公共圖書館自我發展的捷徑。自古以來人們往往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因此,圖書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推廣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愛好讀書的人進館閱讀,對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全面閱讀的濃烈氛圍也可以吸引政府和一些投資企業的目光,為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引進資金。
3)閱讀推廣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社會是國家賴以生存的運轉機器,其中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齒輪。近些年,“學習性社會”一詞火遍全網,其內容涵蓋了科學、生活、社會、情感等多個領域,并被標志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特征。隨著我國物質需求的不斷降低,探索精神領域的需求逐漸被凸顯處理。因此,全面激發國民的閱讀熱情,是我國不斷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1)部分公共圖書館用戶流失。隨著互聯網信息的快速發展,電子書的出現使人們不再需要抽出時間閱讀書籍,而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去在網上搜索一些想要獲得的知識。但這種方法的弊端也尤為明顯,一旦某些信息沒有上傳至網絡,那么用戶下意識會認為此信息不存在,從而造成思維的局限性。同時,隨著互聯網用戶的越來越多,與之對應的公共圖書館用戶相應地就會降低。
2)公共圖書館沒有較強的新媒體推廣意識。公共圖書館作為傳統行業的代表,在我國已發展了許多年。早先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叫做“府”、“閣”、“觀”、“臺”、“殿”,圖書館一名是19世紀從國外傳過來的。在現代,通常情況下公共圖書館僅用海報、報紙宣傳等形式來公布其推廣活動,而忽略了線上宣傳,存在較大的思維局限性。即使有一些線上的宣傳,往往也僅僅是豐富了部分公共圖書館長期用戶的信息來源,并沒有擴大公共圖書館的用戶群體,滿足非公共圖書館用戶的需求。
3)公共圖書館的危機逐漸加重。除互聯網新媒體會分走一部分讀者外,24小時書店、VR虛擬閱讀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眾目光。以24小時書店舉例,其內部裝飾典雅,不僅提供全天的閱讀人性化服務,使讀者有著很好的閱讀體驗,而且其通常會引進近期知名的書籍,更新速度很快。相較于公共圖書館一直沿用的傳統裝飾和閱讀設計,新穎的閱讀模式更加能吸引讀者眼光。
1)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中的職能引導者。全民閱讀作為我國所提倡的國民素質提升方式,其重要程度顯而易見。而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便利完全符合國家的相關要求,其自身利用場地的便利性,為廣大民眾提供了開放、平等的閱讀服務。通過宣傳閱讀的優異性,為廣大民眾普及了閱讀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程度,為民眾排憂解難,成了人們汲取知識的橋梁和途徑。
2)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的主陣地?!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在當前我國的社會當中,幾乎不存在沒有讀書的地方的現象。公共圖書館早已普及至各市、縣、鄉、鎮當中,而倡導讀書更是其主要職責。因此,公共圖書館要成為提供民眾閱讀資源的主場所,為廣大民眾開放、利用其收藏的圖書資源,為每一個民眾提供閱讀服務。
3)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的教育倡導者。公共圖書館通過各種讀書活動、知識講座、討論等形式,將館藏的豐富資源奉獻給民眾,讓民眾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書香的氛圍,體驗到文化知識的內蘊魅力,從而增加民眾的自身素養,提高文化知識水平。
1)用戶行為分析機制。公共圖書館作為閱讀服務的基礎設施,在整個社會當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隨著我國新媒體行業的不斷蔓延,各個領域都在努力將自身特色融入到新媒體環境下,以求更好的發展。對此,公共圖書館也不例外。其將自身信息傳入APP當中,通過與廠商或者軟件開發商合作,在網絡上推廣本身;且可以發布隨機問卷,通過調查用戶喜好,來追求更高質量的服務,對潛在客戶進行挖掘。
2)信息發布傳播機制。在信息推廣當中,常常會有優質信息與垃圾信息的區別,此時新媒體環境下的公共圖書館可以參考客戶意見,區分垃圾信息,將其刪除,且將優質信息以更大力度的推廣。同時,可以通過分享有禮的方式讓客戶進行信息分享。此時,客戶篩選出了自身所覺得友好的信息,進一步為公共圖書館提供了便利。最后,可以設置意見專欄,對客戶提出的意見進行反饋和整改,提升圖書館的整體形象。
3)信息交互推廣機制。新媒體行業最大的優勢之處就在于其信息的廣交互性,每個網名都是信息的接收者與傳播者。對此,公共圖書館可以采取活動和內部推銷等方式,將本館信息推銷出去,以此來發掘出更多的潛在客戶。同時,這種推銷方式不僅節省資金,還能夠從中學習到現代新媒體的新技術,為將來做鋪墊。
1)閱讀服務的建設。閱讀服務質量是整個公共圖書館在服務于民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對于文化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整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需要依從于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不同的用戶提供相應的個性化服務。同時要對來閱讀的民眾一視同仁,不因身份而存在偏見。從服務內容上,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讀者有著舒適的體驗感;從服務手段上,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強調獨特新穎。
2)閱讀環境的建設。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的建設離不開良好閱讀環境的營造。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用戶能夠在公共圖書館中獲得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從而促使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到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文化建設中。公共圖書館通過內部的裝飾與合理的空間布局,將整個閱讀空間進行合理分配,可以在不同類別的書籍區設計不同風格的裝飾,讓讀者感覺耳目一新。
3)閱讀資源的建設。豐富的閱讀資源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核心競爭力。公共圖書館要根據民眾需求,時刻豐富自身閱讀資源的儲藏,其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來增加館內閱讀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同時,不同區域的圖書館可以根據地方特色來收集當地特色文化資源,比如地區戲曲、美術等,用獨有的文化特色來吸引讀者。
1)通過新媒體來傳播館藏資源信息。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現代盛行的新媒體環境來推廣自身。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的收藏也日益豐富,通過網上問卷、街頭采訪等形式來推測日常生活中讀者所喜愛的書籍,以此在宣傳過程中可以有所側重。同時,公共圖書館的宣傳可以不局限于線下形式,通過新媒體的跨區域宣傳,增強與用戶的互動體驗,從而更好地吸引人群。
2)通過新媒體來提高服務質量。隨著新媒體和數字化閱讀的全覆蓋,人們獲取信息的閱讀模式越來越碎片化。公共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活動的主要陣地,必須依據用戶新生的需求改變其閱讀服務模式。通過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為用戶創造體驗式閱讀的服務模式,提升用戶的閱讀體驗。同時,公共圖書館可以邀請作家、出版者等人員來講述圖書背后的故事,使用戶能夠深入了解作品內容。
3)利用新媒體來創新移動閱讀端。移動閱讀端能夠成為公共圖書館推廣全民閱讀活動的新增長點。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完善,用戶能夠非常便捷的獲得其所需要的信息,數字化閱讀已經成為當前用戶的主要選擇。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傳統的閱讀模式已經不符合用戶閱讀的潮流。但是新技術的出現對公共圖書館來說并不是只有挑戰,同時也為公共圖書館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持。公共圖書館則要正視并積極利用新媒體來創新其移動閱讀端,降低用戶投入的時間和交通成本,實現公共圖書館的現代化轉型。
4)加大網絡圖書信息數據庫的建設。對于數據的收集和管理是每個行業都需要重視的基礎建設之一,公共圖書館也不例外。有關圖書數據信息庫的建設與整理,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渠道來獲取圖書信息,通過和當地政府與一些文化企業的聯合,調查客戶需求,以此來豐富館內圖書信息,滿足當地居民對于書籍的需求。同時,要對信息庫進行定期的維護,安裝先進的安保網絡,實時更新圖書信息,保障客戶的使用體驗。
5)利用微媒體開展數字閱讀推廣活動。在現代生活當中,每個擁有手機的人幾乎都離不開QQ、微信、抖音、微博、快手等各種社交軟件。在這些軟件當中,人們接收到世界各地的實時信息,以此來滿足精神需求。所以,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這些微媒體技術來進行線上宣傳和閱讀,不僅有書籍的閱讀,還有一些新穎的短視頻廣告用來吸引讀者。這種不受地域和空間限制的信息傳播方式,極大地便利了我國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提升全民文化素養提供了保障。
6)重視公共圖書館自身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公共圖書館作為服務行業的代表,其自身價值是重大的,但同時,其接納管理人才的渠道卻比較匱乏。在現代的教育產業當中,有關圖書管理的專業少之又少,且其中有著過硬技術的人才更是難以尋找。對此,圖書館作出了“崗前培訓”的工作,對所招募的人員進行統一培訓,但即使這樣依舊收效甚微。所以,為了更好地推廣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服務,培養高技術人才,增強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是刻不容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