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珍 賈淑翠
(逸文環境發展有限公司,河南 新鄉 453200)
近年來,建筑行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人們對于建筑的要求不斷提升,也給建筑行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目前,鋼筋混凝土構件因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受力好、投入成本低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然而,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因受到原材料以及施工養護技術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容易出現裂縫或強度降低的情況,這些問題會對建筑質量產生很大影響,會給建筑的后期使用帶來很大隱患。因此,相關建筑負責人員需要加強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原材料和施工細節的把控,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進行每個環節的施工,確保施工質量,盡量避免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
第一、材料強度大。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需要對鋼筋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科學配比,制作成復合材料,以提升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強度。與其他施工材料相比,鋼筋混凝土材料性能優異。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較弱,但抗壓性能較高;鋼筋材料與其相反,抗拉性能較好,但抗壓性能較弱。將二者進行結合形成復合材料,能夠充分利用兩種基礎材料的優勢,其抗壓性能及抗拉性能均較高,符合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第二、材料獲取便捷。與其他施工材料相比,混凝土和鋼筋獲取范圍廣泛,幾乎不會出現材料短缺的現象,具有原材料獲取便捷的優勢。第三、結構性能較好。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提升房屋建筑的整體性,進而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及防爆性能。
1)后澆帶施工。建筑結構中使用鋼筋混凝土會導致建筑物表層或者內部結構存在裂縫,這也就是說出現了混凝土后縮的狀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也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所以,為保證建筑結構的完整性、穩定性,避免在建筑材料出現脫落的狀況,通常采用后澆帶施工的方法,其應用到鋼筋混凝土施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平常在防止建筑物滲漏、澆筑混凝土和重復澆注等方面用到后澆帶施工比較普遍,建筑單位針對后澆帶施工技術也在不斷地完善改進,進而保證建筑物更穩定、安全。
2)模板施工。在建筑工程現澆混凝土施工環節,作業人員可采用多層模板支架系統進行承重,在實際施工過程之中,作業人員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提高定位標高的準確性,放線定高環節要詳細記錄下各項數據,并進行復測,提高定位標高數據的精確性。例如,在某建筑工程項目之中,作業人員通過做好定位標高工作,并合理控制基礎模板垂直度,能夠有效減少作業偏差的產生。針對模板與墊層結合部位,可以使用較為細膩的水泥砂漿來填補,從根本上減少漏漿現象的出現。第二,混凝土振搗過程當中,需要使用模板支撐體系來承載,對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要求比較高,模板要具備容易拆卸特點。在建筑工程模板支撐體系當中,主柱是重要的承力部件,一般采用鋼管為主柱材料較多,在安裝環節,要合理控制器垂直度。通常來說,主柱需要利用支架,將其進行科學的連接,而且支架具備良好的重力分散效果,在作業過程當中,采取剪刀撐連接形式,利用多組的三角形構造,有效提升模板支撐體系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在立柱的底部、托架與模板間,采用適量墊板,能夠增大摩擦,保證縫隙得到有效的填補。
3)鋼筋綁扎施工技術要點。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在房屋建筑結構施工中,特別是在框架剪力墻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好鋼筋捆綁及連接工作,具體控制措施有以下幾點。提高鋼筋框的固定效果利用定型模具及鐵絲等配件,根據施工標準對鋼筋進行固定處理,并對鋼筋的固定效果進行檢驗,以避免鋼筋出現位移影響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確保焊接質量符合要求利用電渣壓力焊接方式對直徑相對較大的鋼筋進行焊接,對于直徑相對較小的鋼筋,可利用捆扎焊接的方式。在焊接時,需要對焊接距離進行科學的設置。此外,在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剪力墻施工中,鋼筋用量相對較大,梁柱節點較為密集,施工時應對梁柱節點的位置與施工順序進行科學的設置,避免出現施工順序不佳或位置不當導致工程的質量受到影響。在鋼筋捆扎施工前,需要做好相應的圖紙審核工作,同時對鋼筋的焊接位置與規格型號進行確認,為后續施工環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4)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要點。混凝土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溫度條件是應當混凝土建筑工程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在混凝土建筑施工過程中應當嚴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溫度問題,創建合理的施工環境,營造良好的施工條件。對于原材料的選擇應當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含水量、陽光、溫度、風力等等能夠符合相應的標準,避免材料中含水量過高造成的混凝土灌注之后氣泡過多現象。并且,在灌注的過程中應當注意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出現的特殊情況,嚴格計算其長度、寬度、厚度。第一次振搗之后應當進行一段時間的靜置之后進行二次灌裝,而后進行再次振搗。混凝土在進行澆筑之前應當清潔模板中的雜物,保證澆筑環境的整潔,不影響混凝土澆筑后的質量。檢查模板中鋼筋的排布,砂漿的灌注等等,控制澆筑的整體需求。在澆筑的過程中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等部位的設備是否出現位移情況,并且是否存在變形、阻塞等情況,一旦發現應當及時進行清理,并且停止混凝土澆灌,當問題處理好之后進行澆灌工作,防止由于澆灌不當引起的工程建筑質量問題。
1)科學設計房屋結構。在房屋建筑中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之前,相關人員需要先了解建筑場地的周圍環境情況,對現場的地質情況進行勘查。根據周圍環境測評、地質勘查結果和項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確定合理的混凝土技術要求,設計出合理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兼顧人文環境因素對結構進行相應設計,確保設計之后的結構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地質環境,保證房屋建筑質量。
2)合理添加外加劑。在建筑項目中,為了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現的各種缺陷,通常都會使用到外加劑。外加劑種類較多,且外加劑的使用情況因環境和施工要求不同而不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而粉煤灰的合理使用可對混凝土的干縮性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混凝土的水化熱情況,從而減少混凝土裂縫。
3)建設完善的管理體系。完善施工技術管理體系和管理責任制度,并加強工程監管工作,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流程及施工工序進行嚴格的規范。在管理過程中,應對各個崗位的職責、權力及工作內容進行明確,確保施工人員能夠正常進行施工作業。當出現施工問題時,應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從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質量及效率。
4)加強施工人員培訓。做好人員培訓工作,提升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在進行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時,還需要做好人力資源配置工作,充分發揮各崗位人員的能力,建設一支專業知識及施工經驗豐富、責任心及安全意識強的施工團隊。
鋼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在施工過程中,必須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把握技術的優勢,發揮出最大作用。同時,應深層次研究應用要點,深入分析技術的關鍵點,能夠切實提升建筑工程的堅固性和穩定性,最終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