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娟, 劉倩
(洛陽市中心醫院 消毒供應室, 河南 洛陽471000)
消毒供應室屬于醫院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負責醫院各科室可回收利用物品的滅菌、 消毒及醫療物品發放工作。 若消毒供應室質量管理出現問題, 可能造成患者交叉感染, 尤其是手術器械消毒滅菌不合格會直接影響患者預后, 引發醫療糾紛[1]。因此, 在消毒供應室有效實行質量管理模式是臨床研究熱點之一。 精細化質控管理是以常規管理模式作為基礎, 進一步深化管理理念及模式, 注重抓住管理問題中關鍵環節的管理模式,以精、 細為特征, 通過強化責任落實、 過程控制、 考核執行,利于提升質控管理質量[2]。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精細化質控管理對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及風險事件發生率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8 月至2019 年9 月我院消毒供應室的護理人員20 名, 其中護士長1 名, 主管護師6 名, 護師10 名, 護士3 名。 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主要包括手術鑷、 血管鉗、 手術剪、 彎盤、 管道器械、 持針鉗、 骨科套接器械等。
1.2 方法2017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對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實施常規質控管理。 采取隨班次輪轉模式, 不固定工作人員,對手術器械實施回收、 分類、 清洗、 檢查、 維護等。 2018 年9月至2019 年9 月對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A) 成立精細化質控管理小組, 護士長擔任小組長, 設立專人負責手術器械消毒滅菌工作, 取消隨班次輪轉模式; 進一步規范手術器械回收、 分類、 清洗、 檢查、 維護、 包裝等流程。(B) 具體實施: ①分派專人負責器械回收: 注意仔細清點回收器械, 規范評估器械性能, 觀察器械表面是否有血漬、 銹斑等, 并準確記錄器械規格、 數量, 方便后期核查。 ②分派專人負責清潔: 手術器械清洗狀況會直接影響器械消毒質量, 需徹底清除器械表面銹斑、 血漬, 將醫用小蘇打粉500 g +液體石蠟440 mL 混合調至稠糊狀, 涂抹在器械關節軸部位, 持續活動關節至銹斑、 血漬清除; 用多酶浸泡、 清洗、 消毒; 小組長隨機抽查清洗、 消毒效果, 落實責任制, 督促小組成員規范完成工作。 ③分類: 根據不同器械性能、 用途合理分類, 檢查其性能是否完好, 更換嚴重磨損部件, 指派專職檢驗人員用光源放大鏡查看器械表面是否有蛋白質、 血漬殘留, 未達標器械重新清洗。 ④器械包裝: 包裝已清潔、 分類好的器械, 分派專人優先處理急救配置包, 然后包裝雙鉗包、 單鉗包等。 包裝時再次核查器械表面是否存有銹斑、 血漬等, 發現異常及時上報、處理, 確保器械安全; 嚴格審核器械型號、 規格、 數量, 將工作編號一同放在包裝內, 落實責任制, 提升工作人員責任心。
1.3 觀察指標①抽檢手術器械270 件, 對比實施常規質控管理和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后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的消毒滅菌合格率。 ②對比實施常規質控管理和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消毒后供應室手術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 包括生物監測、 B-D 試驗結果, 檢測次數共計270 次。 ③對比實施常規質控管理和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后消毒供應室的風險事件發生率, 包括銳器傷、記錄缺失、 漏放化學指示卡等。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消毒滅菌合格率抽檢手術器械270 件, 實施常規質控管理后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為93.70% (253/270); 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后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為99.63% (269/270); 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的手術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高于常規質控管理 (χ2=14.713, P =0.000)。
2.2 消毒滅菌質量檢驗手術器械270 次, 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后手術器械生物監測、 B-D 試驗合格率均高于常規質控管理(P <0.05)。 見表1。

表1 不同管理模式下手術器械消毒滅菌質量比較 [n (%)]
2.3 風險事件發生率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質控管理 (P <0.05)。 見表2。
消毒供應室需執行嚴格規范化操作, 避免所回收利用醫療器械二次污染, 以降低院內感染風險, 因此加強消毒供應室質控管理的臨床意義重大[3]。 常規消毒供應室質控管理中多采取輪班制, 責任劃分不明確, 加之交接班混亂, 質控管理效果一般[4]。 精細化質控管理注重將管理落實至個人, 且將管理結果與個人績效考核掛鉤, 可提高責任人重視程度, 促使自覺認真檢查、 清洗、 維護每件器械, 及時更換影響使用的器械, 利于確保手術器械無菌性及手術安全性[5-6]。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手術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及生物監測、 B-D試驗合格率均高于實施常規質控管理, 表明精細化質控管理能顯著提高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及消毒滅菌質量, 分析原因在于精細化質控管理總結以往消毒供應室質控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進一步深化整改, 精細化操作流程, 針對性制定質控方案, 通過規范回收、 清洗、 分類、 包裝、 滅菌、驗收、 發放等環節, 深化質控理念, 提升了工作人員責任感,同時分派專人負責專項工作內容, 針對性制定嚴格的醫療器械回收標準, 降低了醫療器械表面殘存微生物、 血漬, 有效預防了交叉感染; 仔細排查特殊器械是否有血漬、 銹跡, 用小蘇打粉、 多酶等重點清洗隱蔽位, 有效提升了清洗效果; 手術器械分類混淆, 不便于醫護人員使用, 在精細化質控管理中結合手術器械類別、 性能、 規格等分類包裝, 利于工作人員辨認, 提高了使用舒適性。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 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后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質控管理, 表明實施精細化質控管理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 究其原因在于精細化質控管理中固定崗位工作人員, 落實責任制, 并注重環境管理, 做到井然有序, 可提高防范意識, 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表2 不同管理模式下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n (%)]
綜上所述, 精細化質控管理能顯著提高消毒供應室手術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 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