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群, 林佩佳, 姚娟華
(汕頭市潮陽區人民醫院 婦產科, 廣東 汕頭515100)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細胞容量減少并低于正常范圍下限的一種常見臨床癥狀。 由于紅細胞容量測定較為復雜, 臨床上常以血紅蛋白濃度來代替。 而在懷孕期間出現貧血是全球性健康問題。 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 其發病率隨孕期增加呈逐漸增高趨勢, 且貧血越嚴重, 對母體和胎兒造成的不良影響越大[1-2]。 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抵抗力低下, 會提高貧血性心臟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產后出血、 失血性休克、 產褥感染及胎膜早破發生率, 妊娠與分娩風險均會明顯增加, 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 因此, 提前預防妊娠期貧血對確保母嬰健康至關重要。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初次妊娠孕婦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及貧血程度的影響因素,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980 例初次妊娠孕婦的臨床資料, 依據是否出現缺鐵性貧血分為對照組 (未出現缺鐵性貧血, 800 例) 和觀察組 (出現缺鐵性貧血, 180 例), 并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將觀察組分為輕度組 (血紅蛋白100 ~109 g/L, 100 例)、 中度組 (血紅蛋白70~99 g/L, 60 例) 和重度組 (血紅蛋白40 ~69 g/L, 20 例)。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診斷符合 《婦產科學》[3]中相關標準; ②單胎、 胎位正常; ③孕周≥28 周; ④病歷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 ①妊娠前出現缺鐵性貧血; ②合并其他血液系統疾??; ③合并慢性消化系統疾病; ④惡性腫瘤; ⑤傳染性疾?。?⑥精神及意識障礙。
1.3 方法制作一般情況調查表, 詳細記錄患者一般人口學資料, 包括年齡、 文化程度、 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等; 通過查閱病案的方法研究孕次、 膳食鐵攝入情況、 孕前保健次數。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兩組的孕次、 文化程度、 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輕度組、 中度組、 重度組年齡≥35 歲、 膳食鐵攝入差、 孕前保健<3 次占比均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初次妊娠孕婦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及貧血程度單因素分析 [n (%)]
2.2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經Logistic 多因素分析顯示, 年齡≥35 歲、 膳食鐵攝入差、 孕前保?。? 次是引發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危險因素 (OR>1,P <0.05)。 見表2。

表2 初次妊娠孕婦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及貧血程度Logistic 回歸分析
妊娠期貧血是妊娠期常見的合并癥, 屬于高危妊娠范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 血漿增加多于紅細胞增加, 血液呈稀釋狀態, 又稱為 “生理性貧血”。 妊娠期間胎兒生長發育需要鐵, 而孕婦血容量增加使紅細胞需要鐵, 但孕婦對鐵的攝入量不能在短期內大幅增加, 因此臨床上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4]。若不能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將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甚至危及母嬰生命安全。 因此, 了解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原因, 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對改善孕婦預后尤為重要。
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常見的臨床表現有疲勞、 面色蒼白、 乏力、 心悸、 頭暈、 呼吸困難、 煩躁等, 嚴重程度與貧血程度密切相關。 本研究中經Logistic 多因素分析顯示, 年齡≥35 歲、膳食鐵攝入差、 孕前保?。? 次是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發生的危險因素。 隨著孕周增加, 孕婦機體內血流動力學、 循環血量、 物質代謝及激素等會發生相應改變, 以更好地為胎兒供應充足的營養物質。 一般而言, 適齡孕婦能夠很好地適應并能代償機體變化。 但由于高齡孕婦年齡較大, 此時已錯過生育的黃金年齡, 機體耐受力和調節力也有所下降, 自身生理及健康水平都處于弱勢[5]。 高齡孕婦血容量增加更為明顯, 且對鐵的攝入量也有所降低, 故貧血發生率較高, 且年齡越大其病情越嚴重。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最為直接的表現為鐵元素缺乏, 體外補充是最為有效的方式。 輕中度貧血者以口服鐵劑治療為主, 如多糖鐵復合物, 并改善飲食結構, 進食富含鐵的食物; 重度貧血者口服鐵劑或注射鐵劑治療, 還可少量多次輸注濃縮紅細胞; 極重度貧血者首選輸注濃縮紅細胞, 待血紅蛋白達到70 g/L、 癥狀改善后可改為口服或注射鐵劑治療[6-7]。 若補鐵治療無效,則需進一步明確是否存在未規則治療、 吸收障礙、 失血、 缺乏葉酸、 地中海貧血等因素。 另外, 定期進行孕前保健, 包括產前檢查等能夠為孕婦提供優生健康教育, 并進行體格檢查、 臨床實驗室檢查, 詳細記錄血壓、 血脂、 血糖值, 針對檢查結果予以風險評估及咨詢, 若發現妊娠期貧血則及時進行干預[8]。同時為不同嚴重程度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孕婦提供健康教育及營養指導, 早發現早治療, 避免發展為嚴重貧血, 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發生率, 改善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 年齡≥35 歲、 膳食鐵攝入差、 孕前保健<3 次是初期妊娠孕婦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危險因素, 故需關注高齡孕婦妊娠期身體各項指標, 鼓勵并督促孕婦增加產前保健次數, 制定針對性補鐵方案, 增加鐵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