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肖琴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 產科, 河南 洛陽471000)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ICP) 孕婦膽汁淤積后會使胎盤絨毛間隙縮小、 表面毛細血管痙攣, 進而造成胎兒血流不暢、血液灌注量下降, 最終導致胎兒重要器官缺血, 出現窘迫現象。 同時ICP 還會引發胎兒早產及孕婦產后出血現象, 對母嬰健康狀況影響極大[1]。 目前, 臨床常以多烯磷脂酰膽堿為主要藥物治療ICP 孕婦, 雖可調節膽汁分泌并促進其排出, 但單純使用該藥對孕婦排出有害物質及免疫功能作用并不理想。 谷胱甘肽具有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 解毒及抗氧化作用[2]。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對ICP 孕婦皮膚瘙癢癥狀及妊娠結局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 年3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ICP孕婦62 例, 以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31 例。 觀察組年齡22 ~33 歲, 平 均 (27.57 ± 1.32) 歲; 體 重55 ~78 kg, 平 均(64.13 ± 7.49) kg; 孕周28 ~39 周, 平均 (35.52 ± 1.34) 周;經產婦11 例, 初產婦20 例。 對照組年齡21 ~34 歲, 平均(27.36 ± 1.98) 歲; 體重53 ~75 kg, 平均 (63.56 ± 7.65) kg;孕周28 ~38 周, 平均 (35.41 ± 1.53) 周; 經產婦12 例, 初產婦19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ICP 診斷標準[3]; ②孕婦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藥物過敏; ②孕婦年齡≥35歲; ③既往有剖宮產史。
1.3 方法兩組孕婦均予以常規治療: 熊去氧膽酸 (上海普康藥業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H20150703, 規格: 50 mg/片), 每次口服10 mg/kg, 2 次/d; 腺苷蛋氨酸 (海南全星制藥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H20150821, 規格: 0.5 g/支) 1.0 g 與5%葡萄糖500 mL 混合后靜脈滴注, 1 次/d。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 多烯磷脂酰膽堿 (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150715、 170311、 190411, 規格: 5 mL ∶232.5 mg) 10 mL 與5%葡萄糖500 mL 混合后靜脈滴注, 1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谷胱甘肽 (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生產批號H20150217, 規格: 0.1 g/片) 口服治療,0.4 g/次, 2 次/d。 兩組均連續治療10 d。
1.4 評價指標①于治療前及治療10 d 后采用Ribaha 評分評估兩組孕婦的皮膚瘙癢情況, Ribaha 評分標準如下[4]: 白天夜間均有持續性瘙癢, 記4 分; 間斷性瘙癢且癥狀有變化, 記3分; 間斷性瘙癢但無癥狀變化, 記2 分; 偶發瘙癢, 記1 分;無瘙癢, 記0 分。 ②治療后均隨訪至孕婦分娩結束, 統計兩組的不良妊娠結局, 包括宮內窘迫、 早產、 產后出血等。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皮膚瘙癢情況治療前, 兩組的Ribaha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 >0.05); 治療后, 兩組的Ribaha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Ribaha 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Ribaha 評分比較 ( ± s, 分)

表1 兩組的Ribaha 評分比較 ( ± s, 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31 3.04±0.86 0.41±0.13 16.836 0.000對照組 31 3.03±0.87 0.93±0.16 13.218 0.000 t 0.046 14.044 P 0.964 0.000
2.2 不良妊娠結局治療后, 觀察組的宮內窘迫、 早產、 產后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n (%)]
ICP 多發于妊娠中期或晚期[5], 其特征是膽汁酸升高和皮膚瘙癢, 目前尚未明確其發病機制, 但有研究[6]指出ICP 發病與孕婦體內雌激素水平增加導致膽汁分泌異常有關, 因過多的雌激素會提高肝細胞膜膽固醇磷脂比值, 從而降低膽汁的流動性與膽酸的通透性, 阻礙膽汁流出, 淤積于肝內。 目前, 臨床常采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ICP, 但并不能有效促進孕婦排出體內因膽汁淤積而產生的有害物質, 且對免疫功能的改善并不明顯。 因此, 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臨床意義重大。
熊去氧膽酸可通過減少膽汁中脂固醇和改變膽汁成分, 達到溶解脂固醇、 促進膽汁分泌的效果[7]; 腺苷蛋氨酸進入體內可參與主要生化反應, 可通過質膜磷脂甲基化和轉硫基反應,調節肝細胞膜流動性, 促進解毒過程中硫化產物的合成, 阻止膽汁淤積于肝內[8]; 熊去氧膽酸與腺苷蛋氨酸常作為常規用藥輔助治療ICP。 多烯磷脂酰膽堿以完整分子的形式進入肝細胞,與肝細胞膜結合后分泌入膽汁, 恢復受損的肝功能及肝代謝活力, 具有促進肝組織再生、 調節膽汁分泌并促進排出作用[9]。但單純使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ICP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調節肝組織的免疫系統, 常需要聯合其他藥物一起治療。 谷胱甘肽口服進入體內后以還原型和氧化型兩種三肽化合物形式存在, 其中還原型三肽可升高體內能量, 改善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謝, 從而使免疫系統正常運轉[10]; 同時, 該藥在肝細胞內可參與生物轉化, 使肝組織內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后排出, 具有整合解毒的作用; 另外, 該藥還有抗氧化作用, 且作為食品的基礎原料時可增加人體免疫力, 抗腫瘤及延緩衰老。 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有效調節ICP 孕婦膽汁分泌, 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 解毒及抗氧化。 ICP 孕婦膽汁不能正常排出后, 會淤積在身體其他部位, 沉積在刺激神經末梢的外周血管中, 引發皮膚瘙癢。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 兩組的Ribaha 評分均較高, 表明孕婦體內膽汁淤積較為嚴重; 治療后, 兩組的Ribaha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的Ribaha 評分低于對照組, 同時觀察組宮內窘迫、 早產、 產后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表明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可有效改善ICP 孕婦皮膚瘙癢及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 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可顯著改善ICP孕婦皮膚瘙癢及妊娠結局,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