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加速了數字化發展,世界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而“數智化”就像是一粒未來的種子,在科技力量催化下迅速發芽,人類正在進入一個“人機物”三元融合的萬物智能互聯的時代。
5月31日,2021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從數字經濟到數智時代”中歐數字經濟高峰論壇在北京豐臺舉辦。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學界和業界的專家學者們圍繞產業數字化、智力數字化和數字新基建等內容,深入分析了數字經濟最新理念和經典案例,為其賦能傳統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芬蘭是全球公認的數字領跑者。芬蘭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杜恩雅介紹說,“數字化芬蘭”已經被納入到芬蘭政府的戰略發展框架中,研發、政府、企業等在此框架下將眾多領域進行整合,制定出建立數字社會的發展步驟,從而建立一個運轉良好的數字經濟體,在所有商業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德國貿易投資署是德國聯邦政府負責經濟發展的官方機構,支持德國企業“走出去”。貿易投資署駐華代表朱德威認為,汽車行業仍然是未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領域。他說:“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體現在‘共享汽車’,這讓汽車的所有權發生了改變。”在數字生產方面,朱德威介紹,空客漢堡工廠位于德國漢堡市,是空客在德國規模最大的企業,也是全世界三大飛機制造中心中最大的一個。在這里,德國有整個飛機的裝配線,生產線也發生了變化,例如更輕量、更自動化等等。
在圓桌論壇環節,國內外嘉賓探討了如何在北京中關村豐臺科技園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為中關村豐臺園數字經濟產業賦能發展提供借鑒參考。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園駐華首席代表葉夫根尼·科所拉波夫表示,希望能把俄羅斯最優秀的創新型企業“引進來”,提高他們的能源效率。許多企業都在致力于實現數字化,包括發展智慧制造業、打造智慧城市等等,希望能夠借助國家級科技園平臺,將這些技術在全國大力推廣。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表示,北京是全球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十分富裕的城市,正在努力打造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近年來,中歐關系日益緊密,圍繞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趨于多元化、創新化和前瞻化。中歐在科技創新上進行了巨大的投入,各有優勢,存在較強的互補性。中國與歐盟及其成員國、歐洲其他各國之間建立了創新伙伴關系,成為推動中歐科技合作的新方法,給中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帶來了切實的好處,增添了世界人民的福祉,有效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增長和發展。
發布時間:2021年6月3日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