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際創新園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融合型數字產業、以智慧服務為核心的服務型數字產業在園區發展迅速,傳統產業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正加快步伐并已探索出轉型新模式。
6月的嶗山腳下,山東省青島市歌爾微電子產業項目(以下簡稱歌爾)建設快速推進著。歌爾是集成式智能傳感器項目,主要包括智能傳感器和微系統模組產品的研發與制造。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項目建成后,將培養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吸引和集聚大批芯片及產品封裝測試企業。
青島國際創新園由嶗山區政府和青島高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運營,在這里歌爾僅是園區數字化轉型的一個例子。一批批數字場景正在這里加速落地,這些大項目展現出較強的帶動作用和集群效應,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推動著園區高質量發展。
近日,山東省級數字經濟園區評估結果顯示,青島國際創新園晉級省級示范數字經濟園區(試點)。
總占地面積約285畝,總建筑面積約92萬平方米的青島國際創新園捷報頻傳,《數字青島2021年行動方案》提出,加快青島國際創新園等6個數字經濟試點園區建設,推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產業規模化發展。
數字最有說服力。青島國際創新園通過積極布局資源型數字經濟與技術型數字經濟,加速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實現年產業營收規模約30億元。目前已入駐中科曙光、NEC等數字經濟相關企業200余家,有效發明專利數162項,吸納從業人員超萬人,年稅收超過3億元。
走進青島國際創新園智慧產業大廈(G座)一層,穿過人工智能“時光”隧道,一棵“嶗山產業生態樹”將企業信息與體感互動相融合,展示著青島國際創新園在人工智能、科技科研、金融服務、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方面的資源與優勢。
“十四五”開新局,創新被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園區而言,創新同樣是核心和靈魂。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表示,園區的競爭力說到底是創新力,青島國際創新園著力抓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第一動力”,探索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的科技創新優質生態,加快構建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創新創業生態,打造青島市乃至山東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青島國際創新園探索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硬核“資本鏈條”。青島國際創新園6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首批“50家科技型企業科創板上市培育庫”,占山東省比例超過1/10。
創新在青島國際創新園產生了“鯰魚效應”。已入駐園區的企業與創業團隊近200家,形成了“初創企業—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龍頭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發布時間:2021年6月4日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