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鈺乾 胡婧然 周月麗 吳小菊 周楠 陳迪 陳金奇 郭竹玲
摘 要: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來,醫務工作者用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醫學生作為未來醫療行業的新鮮血液,高校的教育不僅會影響到他們從事醫療工作后的醫德醫風,也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前途。社會責任感作為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高校應予以重視,為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營造良好環境。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醫學生 社會責任感 醫學人文
醫學生應努力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厚德而后為醫,才能擔當起“助健康之完美,除人類之病痛”的社會責任。陳國強院士同時也強調“醫生多么偉大,醫生可以救人;醫學強則國強,醫學盛則國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過后,是我們醫學教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關鍵時機,如何有效培養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當務之急。
1 如何培養醫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
1.1 引入紅色文化,明確社會責任宗旨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西方國家將他們的文化源源不斷的輸送至我國,其中不乏有糟粕,借助互聯網,它們發展迅速,對當代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而紅色文化中蘊含的愛國精神、敬業品質、誠信品格、友善的力量以及艱苦奮斗的精神歷久彌新,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極強的價值引領作用。對大學生開展紅色教育,可以提高對其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塑造,有益于在將來進到社會后提升其團隊凝聚力。紅色文化教育還可以提升醫學生對人生價值觀念的了解,對人生需要、人生心態、人生核心理念有正確認知,推動醫學生創建正確的自身認知,確立什么是社會責任,為此產生基本社會責任感,變成社會責任感精神支柱。[1-2]
1.2 加強人文教育,樹立社會責任觀念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青年是祖國未來的新鮮血液,為了踐行偉大的中國夢,就必須加強對新一代大學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其人文素養,以此來積累全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1)豐富主題活動提升人文素質。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合理的活動來進一步引導和啟迪學生,比如觀看公益廣告,視頻,閱讀經典等等。此外,還可以進行一些公益活動來以此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們在活動中體會到服務社會所產生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幫助塑造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讓學生在步入社會后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是當務之急。思想境界的提高不是一味的灌輸思想,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實踐當中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塑造出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3)陶冶高尚情操。錢理群教授曾這樣說過,經典閱讀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這是將人文教育真正落實到人身上最為重要的精神力量。針對新時期的在校大學生來講,閱讀十分關鍵。閱讀文章全過程突顯的是“讀”與“感”這兩個不一樣的階段,在發展趨勢全過程中有益于學員真實了解經典文字所具備的與眾不同風采,從而了解經典閱讀中獨有的感情文化藝術及其核心理念,有效提升自我的人文素質。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要持續提升在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樹立社會責任理念,如此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4)打造高人文精神培養意識的師資團隊。“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傳授知識、鑄魂育人的主體,是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的中堅力量。可以采取加大人文素養課程占比、豐富教學形式、加強榜樣宣傳等形式來使醫學生受到更多熏陶從而增加他們對醫學人文精神的感知力,提升其內心對職業精神的認同感。[3-4]
1.3 改善校園文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
校園文化自小的層面而言,它與學生的成才發展密切相關,從大的層面而言,校園文化做為社會發展總體文化的一種,它也關聯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趨勢。它作為一種精神,對大學生起著積極導向作用,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有人產生了負面心理,在這么一個大環境中,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校園文化基本建設要著眼于院校歷史,本土文化,圖書館建設等層面進行。在其中最為關鍵的當屬圖書館的基本建設,圖書館不但是校園文化的一個真實寫照,也是學生們提升自我,修身養性的好去處,對提升其專業能力、人文素質,協助其塑造恰當人生價值觀,價值觀念,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5-6]
1.4 參與社會實踐,踐行社會責任理念
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推進大學生的自我責任義務認知。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現如今大學生有機會進一步掌握社會和基本國情,但其對社會的認知依然較為淺薄,通常只看到事物存有問題,而較少去思索其中的誘因及體現出的深層次社會問題,更不曾想嘗試找尋合適的解決方案去改變社會。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擺脫課堂教學、掌握社會、親自體會和感受民意、調節觀念片面性、推進對社會認知的方式。但做為醫學院校,志愿服務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醫學生人文素質提高的實際效果。一方面,志愿服務普遍限制形式,造成醫學生沒法充分發揮本身特長。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的志愿服務主題活動的資源比較有限,沒法完全確保志愿活動高效進行。因此應當就醫學院校來講,明確提出志愿服務與醫學生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理念是時勢之需,推動醫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劃,專業化,常態化。學校層面要高度重視且大力支持志愿活動,建立完善的志愿組織團體。號召廣大醫學生積極投入志愿服務當中,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讓學生們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社會層面加強與政府部門、公司、小區和民俗社會機構的協作,靈活運用社會服務平臺,連接社會資源。打造出醫學生志愿服務育人路徑,提升醫學生社會服務能力,在更大的實踐服務平臺下貫徹志愿精神,在社會參與中培養社會責任。還需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需求和意識的銜接,更深層次感受做為醫務人員的義務和重任。[7-8]
2 結語
強化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其目的是培養醫學生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為醫療行業的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高校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將紅色文化和人文教育融入到社會實踐當中,踐行社會責任理念。
基金項目:海南省人文醫學研究基地規劃課題(QRYZH201811(YB));海南醫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重點課題(QMYKYLX201807);海南醫學院教育科學研究課題(HYYB202014);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Hnjg2021-60)。
參考文獻:
[1] 馬迪.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新聞傳播.2018.(20):50-51.
[2] 馬松.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0):12-13.
[3] 覃柳芳.新時代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實踐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10):211+216.
[4] 馬瑤,黃曉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的醫學本科教育探討[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0,10(3):24-27.
[5] 李清富,項群華,劉晨輝.淺談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80-181.
[6] 趙鳳鳴.高校圖書館文化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作用[J].傳媒論壇.2019,2(15):129-130.
[7] 于穎,呂靜波,李雪.社會實踐與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J].遼寧經濟.2016(12):84-85.
[8] 林錦秀,林楠.志愿服務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融合之道[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2):244-247+259.
1.海南醫學院口腔醫學院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2.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口腔科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