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芷銘
摘 要:在人的一生中,幼兒期是最重要的階段,而幼兒期的體育活動教育對人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幼兒體育活動教育中,幼兒園體育專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市場的需求。提高幼兒園體育專科教師的整體素質,突出幼兒園體育活動教育的示范性已成為現代幼兒園體育專科教師體育教育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專科教師 體育 教育
體育教育對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地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提高國民體育教育的質量須從幼兒園抓起,從建立一支合格的幼兒體育專科教師隊伍抓起。因此,幼兒師范學校必須把體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但是,由于受專業院校教學體系和模式的影響,在一些幼兒園體育專科教師中,普遍存在著重技巧訓練,輕教學能力培養的弊端。鑒于此我認為,幼兒園體育專科教師專業的體育教育一定要突出”師范性”的特點。要轉變舊的教育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學措施,為社會培養一批有較高體育素質、適應現代幼兒體育教育的新型幼兒園體育專科教師。
1 正確認識體育活動教學
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根據人體生長發育、技能形成和機能提高等規律,達到促進全面發育、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
體育活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身體活動與認識活動相統一
體育教學過程中既有身體活動,又有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這種身心一元、身心統一的實踐過程,是體育活動區別于其他活動的特點之一。 既有身體活動,又有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是身心一元、身心統一的實踐過程。
2.多在戶外實施教學
體育活動多在室外進行,陽光充足、空氣新鮮,許多自然條件本身可以作為鍛煉身體的因素,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有效增強體質。
3.教學組織形式變化多樣
體育教學是在活動中進行的,與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有直接的關系,還受環境的干擾,場地設施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由此決定了體育教學組織的復雜性和組織形式的多樣性。
4.培養意志品質,完善自我
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規則的學習和運用,可以培養幼兒誠實、守紀律的品質;通過在運動中克服自身生理負荷和器械、環境、自然條件等帶來的困難,可以培養幼兒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意志,同時,體育活動的交往多樣性特征,可以加強人際交往,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體育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使得幼兒的思想和言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表現無遺,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思想品格。可見,體育實踐活動既可以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全面的鍛煉,也可以使道德、情感、社會交往等方面受到教育。這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特點。
2 幼兒園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及教學目的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或手段。那么,如何進行“游戲化教學”?幼園體育活動教學在教育實踐中有一些什么樣的組織策略呢?
2.1 體育活動教學目標的隱藏
教學與游戲不同,它總是具有相對明確的教學目標,有與《綱要》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幼兒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過分強調幼兒對知識技能的學習而使幼兒園教學小學化,扼殺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在美術教學中不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評價孩子的作品,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兒對繪畫失去了興趣。而體育活動教學其目的就在于將教學目標適當隱藏,使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有更多游戲般的體驗。如在進行“猴子運桃”教學時,我讓幼兒4人一組,各組第一個幼兒將紙卷棒橫放在地上,跳過紙卷,到前面筐內取一個“桃”(紙團)往回跑,排在隊伍后面;第二個幼兒跳過一根紙棒后,把自己的紙棒橫放在地上,再跳過去,到前面筐內取一個“桃”后跑回;第三個幼兒跳過一、二根紙棒后,把自己的紙棒豎放在地上,從棒上走過,取一個“桃”跑回依次來進行,充分體現了體育活動教學的特征。
2.2 體育活動教學環境的創設
良好的教學環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兒的情緒體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常常利用創設體育活動隱性的教學環境來達到使幼兒主動學、喜歡學的目的。
3 合理調控活動過程中的運動量
運動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幼兒身體的發展與健康,影響到幼兒體育活動的成效。因此在體育活動中,給予幼兒適宜的運動量,才能達到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增強體質的目的。運動量的調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體質、季節、器械、情緒等方面的變化,做到高密度、低強度,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使活動量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動結束前再逐步下降。
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體育活動作為幼兒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動,我們需要在教學中滿足幼兒的需要,創設優良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們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開展多種活動,在愉悅的活動中體驗生活、成功與快樂。
華南理工大學幼兒園 (廣東省廣州市 51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