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子悅
毛澤東曾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回首中華民族幾十年風雨兼程,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如今美好富足的社會主義。勞動曾經創造了浩浩蕩蕩、波瀾壯闊的文明長河,可如今,時代進步了,生活便宜了,人們安逸了,可卻逐漸遺失了辛勤勞動的淳樸品質。反觀當下,不尊重勞動的現象比比皆是,甚至不乏有人認為當下的勞動已不再重要。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勞動創造財富,衰亡源于荒頹,這一點,歷史早有明證。
想當年,羅馬帝國雄踞一方,征服給帝國帶來了榮耀,也帶來了源源不盡的財富。可是很快,安逸與滿足迷失了羅馬人的心靈,原本勤勞淳樸的人們失去了勞動的本性,人民不思勞作、聲色犬馬、燈紅酒綠,帝國也最終分崩離析。在東方,古巴比倫等諸多王國最終由富甲一方走向荒淫頹敗,追其根源,無不是失去了勞動的美德。沒有勞動的國家終將衰亡,淹沒于歷史滾滾的洪流。面對失去勞動帶來的種種惡果,我們不禁感嘆:懶惰啊懶惰,究竟有多少罪惡由你而生,究竟有多少盛世由你而亡!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他們在艱苦的日子里夙興夜寐,在改善的征程上跋山涉水,又在富足的生活里不忘初心。誠如高爾基所言,文明的高度始終是同熱愛勞動密切聯系著的,在中華民族人民的共同勞動下,四大發明歷史銘記、古典詞話傳承發揚、亭臺樓宇拔地而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國始終充滿元氣。由此,我更愿把人類文明史看作是人類勞動精神的發展史。人類終其一生在進行勞動、探索勞動,因而造就了偉大而堅毅的人格。
然而,在當下,利益至上、勞動貶值,無數的人由尊崇勞動變得隨波逐流,更有甚者鄙視勞動,視勞動為“萬惡”。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恢復勞動的價值迫在眉睫。誠然,科技快速發展,人的理想與追求發生改變,不再滿足于僅靠體力勞動來獲取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然而勞動興國、懶惰誤國,沒有勞動的內在,終將“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可避免。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借孫少平之口說“勞動能給人帶來驚喜,因為這個世界里,勞動便是一切。唯有勞動值得被尊崇,唯有勞動者值得被尊重。”智慧誠可貴,勞動價更高。無論何時何地,勞動永遠是人類發展的驅動引擎,是塑造堅毅人格的不竭源泉。
江蘇省溧陽中學高一(17)班 (江蘇省常州市 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