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豫



車陂扒龍舟
車陂扒龍舟有一整套儀式,細分為起龍、采青、賽龍、招景、藏龍和散龍六個主要活動,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特色的是端午節所舉辦的賽龍活動。賽龍奪錦也稱為“斗標”,是宗族之間的交流與競爭活動,四里八鄉的人都會早早趕來湊熱鬧。
2017年,車陂扒龍舟被正式列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月五,龍船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又稱“扒龍舟”。我第一次看扒龍舟,是因為當時媽媽在車陂工作,應邀參觀在廣州天河車陂村舉辦的扒龍舟大賽,所以我這個“新廣州人”有幸近距離感受了一回嶺南水鄉民俗文化。
沿途遠遠地就聽到鞭炮聲四起,河涌兩岸里三層外三層擠滿看賽龍舟的市民。媽媽帶著我好不容易才進入河涌的觀賽臺。觀賽臺是專門為比賽臨時搭建的簡易竹棚,建在較高處,可俯瞰整個河涌,對河面的比賽一覽無遺。只見河涌里超過五十艘龍舟在參加競賽,每次四艘龍舟一起比。當發令的槍聲一響,四支龍舟像箭般沖了出去。船中央的鼓手以鼓聲指揮槳手有節奏地合力劃船。伴隨著激人奮進的鼓聲、群眾的歡呼聲,槳手大聲吆喝著,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船槳,動作整齊劃一。好一派百舸爭流的熱鬧場面。
經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的蘇叔叔介紹,我了解到車陂村建于唐朝,是廣州地區擁有龍舟數量最多的村子。車陂涌河道平均寬度45米,有600多米直河道,可同時供4艘龍舟并排同賽,扒龍舟也因此成為村里近百年來的傳統活動,得天獨厚的地理優越性使其成為廣州賽龍舟奪錦的最佳舉辦地點。
看完人氣爆棚的扒龍舟,我們步行到村里的祠堂吃龍船飯。龍船飯也就是龍舟宴,一般設在各宗族的祠堂,桌上的菜肴種類真多,以傳統粵菜為主。同桌的本村老人告訴我,吃龍船飯也是端午的傳統習俗,是千人聚餐的盛大場面,不僅維系著宗親情義,更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今天的扒龍舟讓我意猶未盡,深刻地體驗了龍舟文化。
指導老師 凌春蓮
責任編輯 張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