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跡罕至的青藏高原東部,在海拔超過3500米的高山與峽谷之間,生活著一種難得一見的小鳥,它就是藏鹀(wú)。雖然看上去它和麻雀相似,但請仔細看它黑色的頂冠和臉頰、白色的眉紋和喉部,可比麻雀俊俏多了。
藏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類,自1904年被科學家發現以來,到20世紀90年代僅有不足10次的目擊記錄。隨著科學考察和民間觀鳥的發展,藏鹀的目擊記錄在本世紀大幅增加。但隨著對它了解的增多,人們發現它的實際分布區域可能比之前所估計的更加狹小。科學界曾認為在長江和瀾滄江上游的青海果洛、玉樹、四川西北角和西藏昌都一帶海拔3500~4500米的范圍有藏鹀分布,但進一步的考察之后,發現其實際分布比這一區域更偏東北,且更為狹小,在一些看似適宜藏鹀棲息的地方,科學家并沒有發現它的蹤跡。
藏鹀生活在高山草甸和灌叢之中,有季節性遷徙現象,夏季主要活動在海拔4000~4500米的范圍,而在冬季,則會下遷至海拔3500~4100米的范圍。在夏季,藏鹀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冬季則會取食植物種子。在繁殖季節,高山草甸上的某些小土坡可能就會成為藏鹀雄鳥歌唱的舞臺,它們不知疲倦地放聲鳴叫著,以吸引心上人的到來,雄鳥有時也會因為爭奪配偶而發生短暫的打斗。
藏鹀所生活的高山草甸,也是其他野生動物的樂土:成群的巖羊在草甸上吃草,或爬到巖石上舔食生活所必須的鹽分,而高山精靈雪豹正潛伏其間,伺機獵殺巖羊,天上盤旋的高山兀鷲和烏鴉,也在尋找雪豹吃剩下的殘羹冷炙填飽肚子;還有各種小鳥穿梭其間,角百靈、高山嶺雀、林嶺雀等,在夏季,它們和藏鹀一起,在草甸上尋找肥美的蟲子,或吸引心上人前來,或用來喂養嗷嗷待哺的雛鳥。
在高原上,藏鹀有很多天敵,可能是鷹、隼、貓頭鷹等天上的猛禽,也可能是地上的狐貍、獾類和鼬類。但真正能威脅到藏鹀種群長期的生存的,還是一些其他的變化因素。藏鹀棲息地年平均氣溫的上升和年降水量的下降,會導致當地植物物種結構的改變,給藏鹀的生存帶來潛在的風險;而本世紀以來,藏鹀的分布區域內的人口、戶數和牲畜數量都出現了顯著增加,過度放牧可能導致藏鹀冬季食物缺乏和繁殖季的卵遭到牲畜踩踏。對于藏鹀這一分布區域狹窄且對生境挑剔的物種來說,這些威脅從長期來看可能是致命的。
有人正在為保護藏鹀做著努力,比如年保玉則保護小區的建立,讓牧民加入到觀測和保護隊伍中來,已經初見成效,建立了一個穩定的藏鹀繁殖種群。希望在多年以后,我們還能在這片高山上聽到藏鹀清脆的鳴叫聲。
攝影 嚴志文 刑小天 綠行山野
本欄責任編輯 陳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