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由于盜播技術門檻低、法律維權成本高、公眾版權意識仍待提高等原因,當前網絡盜播體育賽事仍然屢禁不絕,近期的東京奧運會、歐洲足球錦標賽等均被一些網絡平臺侵權盜播。
記者從東京奧運會賽事直播版權方了解到,據其監測系統顯示,自7月21日首場賽事開始以來,已發現42家網站侵權點播比賽。
調查發現,網絡盜播案件近年來上升趨勢明顯,從電競類游戲到中超聯賽賽事均有涉及。
此前,由于法律定義模糊,體育賽事網絡直播版權保護難度很大。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著作權法將直播、短視頻等視聽作品也納入法律保護范疇,顯著強化了相關權利法律保護力度,但治理網絡盜播仍非易事。
中國移動咪咕法務團隊表示,對體育賽事盜播進行侵權取證需要較高的固定證據成本,且維權成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一些版權方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也為侵權者留下了“空間”。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快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立法。專家認為,解決體育賽事直播盜播治理難應多方發力、多維施策。
“目前,國內體育賽事網絡版權運營主要有免費觀看和付費會員專享兩種模式。”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說,版權方需要合理考慮付費會員的運營模式,用內容帶動消費;另一方面要特別注重升級用戶體驗,不讓“盜播”有機可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要保護知識產權,但同時也要重視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不斷提高的文化消費需求。
北京金理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韓冰表示,新著作權法大幅提高了侵權違法成本,將賠償金額從五十萬元上限提高到五百萬元,這也是鼓勵版權方積極主張權利,打擊侵權。
專家認為,打擊治理網絡盜播,離不開持續提升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但更需壓實監管責任、提高監管技術水平。
專家建議,有必要共建行政、司法、社會三位一體的版權保護新格局。有關部門應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聯合打擊力度。司法部門應建立健全判定賽事節目可版權性的裁判標準,合理分配侵權舉證責任,對體育賽事直播侵權行為加大判罰力度。情節嚴重的,公安部門還應及時介入。
此外,各市場主體應創新技術手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打造監測、阻斷、存取證等相關平臺,為打擊盜播提供技術支持。
發布時間:2021年8月6日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