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已開通5G基站96.1萬個,5G終端連接數約3.65億戶,5G應用正悄然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近日,工信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了進一步豐富5G應用場景的明確目標。那么,開啟萬物互聯時代的5G,究竟給行業、社會帶來了哪些變化?
作為業界公認最富潛力的5G應用場景之一,同時也是汽車產業新一輪技術革命以及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我國5G+自動駕駛產業正在提速。除了已在13個港口實現商業化試運營的自動駕駛集卡,礦山、干線物流、末端配送、園區物流等領域也出現了自動駕駛車輛的身影,在20多個城市的自動駕駛示范區內,多個品牌的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車,已對市民開通了預約服務。
交通運輸部明確提出,到2025年,車路協同等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和測試驗證取得重要突破,出臺一批自動駕駛方面的基礎性、關鍵性標準,在部分場景實現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應用。技術路線明確、發展目標清晰、保障措施得力,加上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加速推進,相信安全、便捷、高效、低碳的自動駕駛技術,將加速駛入百姓生活。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0智慧醫療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智慧醫療產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預計2021年規模將達1259億元。隨著5G應用場景在醫療健康行業的不斷豐富,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跨區域就診難等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目前,我國已建成“5G+工業互聯網”項目近1600個,覆蓋了20余個重點行業和領域。“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夯實網絡基礎,加快垂直行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標準制定,持續推進5G芯片、模組、終端等關鍵產品、器件研發和產業化進程,通過開展試點示范應用和融合應用先導區建設,打造一批行業和領域標桿;優化5G生態,進一步發揮“5G+工業互聯網”在實體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中的引導和牽引作用。
5G的出現,進一步推動鋼鐵行業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的變革。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多個“5G+”應用已經具備規模復制的條件,寶鋼、河鋼、首鋼、柳鋼等都在依托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積極進行全業務、全流程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引領行業向智慧鋼鐵、綠色鋼鐵方向發展。
發布時間:2021年8月18日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