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宇,施寶良,趙楚琦,孫 強,安 冬,任 銳,邵洪澤*
1.大安市龍沼志勤養殖專業合作社,吉林大安 131311;2.前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前郭 138000;3.吉林省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吉林長春 130062
微生物發酵飼料是在飼料或原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發酵而來的產品,具有營養豐富、易吸收、適口性好等優點,并可提高飼料利用率,調整和維持動物消化道內菌群穩定和平衡,增強免疫力,可作為抗生素的替代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本文對發酵飼料在生豬養殖中的應用做出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依據工藝分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固態發酵在不溶于水的基質(飼料或原料)中進行,因發酵基質來源廣泛,發酵終產物濃度高、易于回收保存,在國內應用較多,但不足是需要特定菌種且發酵所需時間較長。液態發酵是在液體中進行,益生菌從水中吸收營養物,任其自然發酵,有時甚至不需要添加任何菌劑,主要優點是質量可控,在國外應用較多。目前可用飼用微生物有7大類,最常用的為酵母、乳酸和芽孢3個種類,按照菌種種類分為單一菌和復合菌兩種發酵產品。只用乳酸桿菌、酵母菌或枯草芽孢桿菌等一種益生菌中的單一菌發酵產品,復合菌發酵則是選擇兩種或以上的可共生、協同的菌種針對于菜籽粕、棉粕、大豆、秸稈等或農產品副產物進行發酵,包括霉菌類、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桿菌、雙歧桿菌、丙酸桿菌和光和細菌等不同種類不同菌株的組合。按照菌株來源可分為自然發酵和菌株接種發酵。自然發酵是利用飼料或原料自身攜帶的或者環境中原有的菌株進行發酵,但因環境中菌株種類多而雜,所出產品質量不穩定。菌株接種發酵是指有目標的添加外源菌株進行的發酵。按照微生物發酵環境要求,可分為需氧和厭氧兩類。
發酵飼料是對原有飼料的加工,發酵過程中增加或改善營養成分,隨著益生菌增殖增加了飼料中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同時原料可被分解和轉化為更易于動物消化吸收的可溶性多肽、氨基酸、多糖、單糖等小分子物質。添加發酵飼料有助于改善飼料的品質,促進動物生長。鄧雙義[1]和李華[2]報道發酵飼料能夠促進仔豬和育肥豬生長速度,提高豬的生長性能。
發酵飼料適量的飼喂也可以改善生豬性能和肉品品質。朱坤等[3]給育肥豬飼喂20%發酵飼料,能夠提高各項生豬的肉質評價指標,如肉色評分、粗脂肪含量和肉的嫩度等。陸陽等[4]在育肥豬飼料中適當添加發酵飼料,可降低屠宰應激對豬肉品質的不良影響,提高乳酸脫氫酶和血清谷胱甘肽還原酶等的活性。黃杏秀等[5]使用一定比例的發酵飼料可改善豬肉品質。
動物腸道內的微生物保持著動態的平衡,且與動物的健康狀況呈現正相關。這種平衡被打破,將導致一些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大量增加,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張錚等[6,7]給仔豬飼喂20%乳酸菌發酵飼料的仔豬全價料,可顯著降低仔豬胃、回腸及結腸食糜的酸堿度,顯著提高仔豬結腸中乙酸含量,提高有益菌數量,調整腸道微生物組成,但對生長性能和形態學指標無明顯影響;而育肥豬飼喂復合菌發酵飼料可影響其結腸中菌群的組成,結腸中丁酸水平顯著提高。黃杏秀等[5]報道發酵飼料也可提高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飼喂5%和10%的發酵飼料可以顯著提高白細胞數量和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發酵飼料是向飼料原料中加入特定的微生物,通過微生物的繁殖與代謝生成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如有機酸、可溶性多肽等,形成有益菌含量高、口味佳、營養豐富的生物飼料。由于抗生素濫用問題日益嚴重,當前開發研究飼用抗生素替代品,保障綠色養殖迫在眉睫,經過近年來飛速的發展,發酵飼料越來越得到養殖行業認可。相關研究表明,飼喂發酵飼料能夠明顯提高生豬的采食量,調節生豬胃腸道功能,保持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率,進而促進生豬生長性能的提升。但我國現階段的傳統固態發酵生產工藝參數不易控制,發酵菌種易受多種因素影響,雖然成本低但容易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安全問題突出;液態發酵產量小,成本高。發酵飼料產品缺乏生產標準,沒有根據不同的發酵原料制定出適合的發酵飼料評價體系,這也限制了發酵飼料的生產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