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云
遼寧省凌源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凌源 122500
母牛難產是一種常見的產科疾病,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當,會引起分娩母牛出現生殖道疾病,影響后續的發情和繁殖性能,有時威脅母牛和胎兒的生命,不利于養殖場的持續發展,所以母牛難產問題不容忽視。如果能找到引起母牛難產的原因,并自覺規避這些問題,那么會極大降低難產的發生率,引起母牛難產的原因總結如下。
母體因素主要包括產道發育不良和產力不足兩個方面。
1.1.1 產道發育不良
通常認為母牛的性成熟在12~18個月,個體成熟在2歲左右,只有個體完全成熟才達到合適的配種時間[1]。如果母牛的個體未完全成熟就讓其進行配種,很有可能存在生殖器官未發育完全的情況,出現盆腔狹窄、陰道及陰門狹窄、子宮頸狹窄、閉鎖等問題,都可能導致難產問題的出現。此外,母牛有骨盆損傷、子宮脫落等疾病史,這些病史會對胎兒的順利通過產道造成阻礙,進而增加難產的可能。
1.1.2 產力不足
在正常情況下,母牛在開始分娩的同時,子宮會逐漸緊張并緩緩縮小,迫使胎兒逐漸產出,也就是說母牛在分娩時需要一定的產力,如果母牛的子宮肌肉收縮力不足,會明顯降低腹內壓強,胎兒不容易產出,出現難產的情況。特別是分娩時間過長、年老體弱的母牛都會引起努責無力,導致難產。
胎兒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胎兒過大。如果母牛在妊娠期補充的營養物質過量,營養過剩會導致胎兒的生長發育速度過快,胎兒過大會造成其在母牛分娩時很難順利通過產道,進而發生難產[2]。第二,胎兒發育不良。如果母牛在妊娠期所需的營養物質不足,缺乏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都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第三,胎兒畸形。胎兒畸形的出現與近親繁殖有很大的關系。第四,胎位不正。主要指胎兒在子宮內的胎位、胎勢、胎向等異常,胎位不正有胎兒下位(正生下位和側生下位)和側位(正生側位和倒生側位);胎勢異常有正生的頭向下彎、頭頸側彎、頭足位等及倒生的附關節和髖關節屈曲;胎向異常有橫向(腹部前置橫向和背部前置橫向)和豎向(腹部前置豎向和背部前置豎向)等幾種常見的胎兒異常情況,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在分娩前必須進行胎兒體位的矯正,實施助產[3]。第五,羊水不足和產道不夠潤滑,這一情況的成因很復雜。
一是養殖戶的飼養觀念不正確。為追求經濟效益,養殖戶一味地追求大體型,而忽視過大體型對母牛可能會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不及時淘汰老齡化、胎次較高的母牛,這些母牛在分娩時很容易難產;二是母牛的運動量不足。如果母牛在妊娠期缺乏運動,那么體況會下降,在分娩時會出現子宮收縮無力等問題;三是飼料營養不均衡。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不均衡和缺乏微量元素不僅會導致母牛的生理代謝機能發生紊亂,體質下降,在分娩時也會出現產力不足等問題。還會導致胎兒的生長發育遲緩、受阻,不利于胎兒的正常生長,甚至導致胎兒畸形而發生難產。此外,給懷孕后期母牛添加過多的精飼料和高蛋白飼料會導致胎兒過大和母牛過度肥胖而導致產道狹窄、產道肌肉彈性降低、張力不足,同樣引起難產;四是配種太早。母牛的初次配種需要根據具體的生長發育、品種等情況來決定,起碼要達到個體成熟和性成熟,如果達不到配種標準過早配種,就會出現產道發育不良的情況。因此,養殖戶要結合實際飼養情況和品種,正確把握母牛的初次配種時間,保證至少滿足要求體重和年齡這兩個條件中的一個條件。
在進行母牛難產診斷前應該做好嚴格消毒等準備工作,母牛、助產人員、生產場地以及產房進行嚴格的消毒。
即對母牛的全身狀態進行詳細的檢查,包括發病史、能否耐受復雜的手術、呼吸、心跳、精神狀態、能否站立、營養狀況等,根據綜合情況做出判斷。
產道有軟產道和硬產道,應注意軟產道的張開程度以及硬產道有無異常,比如盆骨大小、子宮頸的張開程度、陰道黏膜的潤滑度等。如果存在產道狹窄或者不通的情況,必定會出現難產。在判斷實施助產無效的情況下,必須實施剖腹產。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產道檢查之前,檢查者的手臂必須消毒后再深入產道。
一要鑒定胎兒的存活情況,因為這關系到選擇何種手術方法。如果胎兒已經死亡,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手術。如果胎兒還活著,需要慎重考慮手術方式;二要鑒定胎兒的大小,大致判斷其是否和母牛的產道相適應,能否順利通過母牛的產道;三要鑒定胎兒是否存在異常,需要檢查胎兒的姿勢、方向、形狀、位置和是否畸形。
母牛的正常分娩關系著養殖場的規模和經濟效益,母牛難產又是養殖場中常見的問題,因此,只有了解引起母牛難產的可能原因及診斷方法,才能在生產中采取措施有效避免這些問題,防止難產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