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劍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淮安 223200
在進行奶牛養殖的過程中,人工授精技術具備著較強的關鍵性和作用性,起到的價值和意義也相對明確,在直接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影響到受胎率的因素。往往這些因素具備著較強的基礎性,比如日常飼養、健康情況以及精液品質,所選擇相關技術的時間等。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到受胎率,對其是否成功授精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和干預作用。為了更好的保障相關技術效果,還需要對其影響因素特點充分認識,然后積極開展干預,提高整體的人工授精受胎率。
日常飼養的過程中,就極大程度決定了母牛現有狀態,故而對其是否能受孕也會帶來很大程度的影響作用,合理的管理是保障其健康發育和性機能水平成長的關鍵性因素[1]。母牛飲食營養、所處環境、生長發育的情況直接影響到了其自身的性機能,帶來很大程度的影響作用,尤其是在成長階段如果飼料蛋白質、礦物質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導致其生殖器官發育問題。長此以往,輕則導致發情周期不規律、受孕困難,重則容易導致發育不良,甚至出現較大的體質問題。除此之外,在日常飼養的過程中缺乏鈣質的情況下,其生長發育會受到很大影響,導致排卵期受到抑制,進一步降低受胎率。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由于天氣寒冷,冬季和春季使用枯草飼料難免會導致營養缺乏,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其體重下降、繁殖能力降低而且發情周期不規律,嚴重情況下會導致不發情的現象,影響受胎率。在這樣的因素之下,就會嚴重導致其健康情況受損,有關技術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干擾和干預。
母牛的健康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受胎率,對于人工授精的效果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用,如果不能合理管控其健康狀態,出現一定的疾病,則容易導致受孕生產都受到影響[2]。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母牛的健康情況會對整體生產活動帶來很大程度的影響,也直接決定是否能受胎,影響到相關技術效果。例如在出現乳房炎、口蹄疫等疾病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其健康情況與日劇下,進一步導致其健康水平較低,產生繁殖功能的問題和不足。在日常管理不當的情況下,如果出現卵巢囊腫、子宮炎等問題,沒有被及時發現和早期干預,也容易導致受孕出現問題。由此可見,其健康情況會帶來較大程度的干擾,甚至容易導致出現受孕不良的問題,受胎率極大程度降低,也危害了整體的生產活動。
在進行人工授精活動的過程中,其自身有很多核心要點,特別是公牛精液質量和選擇方面,如果質量相對較低,受胎率會直接受到影響,反之質量較高,受胎率也就相對更高一些[3]。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一類技術最為核心的部分仍然是精液的品質,如品質相對較差,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受孕、受胎的效果和質量。而精液的品質有很多影響因素,如飼養管理、采集保存、解凍使用等。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充分采取適宜性的措施進行干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保障最終發育良好。
在輸精選擇時間方面,要嚴格與母牛發情周期同步,如果周期較短、發情周期不明顯、把控和輸精不及時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一定的問題,尤其容易出現輸精之后受胎率較低的現象。時間選取、技術能力等,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受胎率,產生較大程度的干擾。如在操作的過程中沒有選擇適宜的時間、合適的方法、操作不規范而消毒不徹底。在這一系列因素影響之下,受胎率也會明顯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最終生產質量等方面情況,還需要對相關問題充分認識,采取適宜性的措施積極進行干預,才可以保障整體的受胎率提高,規避常見的技術操作問題與不足之處,提高技術質量等方面的綜合實際情況。
公牛和母牛的飼養管理都具備著較強的重要性和核心性,具體實際操作過程中,公牛飼養管理的成效會影響到其健康,影響到精液質量等情況,而母牛飼養管理的效果也會影響到其生殖發育和生長階段特點,影響發情周期[4]。在這一過程中,種公牛的飼養尤其要關注其體質等方面情況,選擇身體強壯的公牛作為種公牛,從本質上增強精子活力和體外受精的保持能力。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整體的成活率才可以提高,質量也可以相對較好,從而提升受精的成功率。具體飼養過程中,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尤其要關注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否充足,以保障精子質量,能夠保質保量的生成精液。與此同時,飼養過程中還需要關注其體重特點,定期進行運動,每日保證充足運動量,避免太過肥胖。在這基礎上,要科學制定采精的方法和頻率,合理進行記錄,避免造成精子質量不足、活性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要避免長時間不采精,以免出現畸形精子過多、死精過多的現象,影響最終使用后的受胎率情況。
而在母牛飼養的過程中,更多需要關注基礎健康情況和生殖健康情況,加強營養管理,保障其生殖和繁殖的性能得到提升,避免營養不良導致發情期、生殖器和卵泡發育受到影響。根據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需要對其日常喂養的數量、種類、各種物質含量進行調整,只有通過這樣的方法和措施之后,整體的效果才可以得到優化,保障母牛每日能夠攝入充足的營養,避免其身體健康情況受到干擾或者繁殖性能受到影響。飼養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整體的人工授精效果以及受胎率,還需要對其健康情況進行管理,定期進行檢查,避免出現子宮炎等生殖系統炎癥無法被及時發現,影響最終受胎率。實際操作過程中,尤其要關注奶牛生殖健康,飼養環境要清潔,水源、飼料也需要做好清潔工作,避免出現感染等問題,影響身體機能和健康情況,帶來較大的負面干預作用。由此可見,飼養管理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公牛和母牛的合理、科學飼養,再通過相關方法和措施保障母牛生殖健康,才能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
絕大多數母牛的發情現象十分明顯,癥狀較為突出,但由于一般都是在夜晚發情,發情持續周期也相對較短,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有效的觀察,適時進行配種,也是現階段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提高措施之一。現階段進行養殖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其內容進行優化,尤其是由于時間相對較短,要對不同母牛的發情時間、發情周期進行觀察,建立檔案進行管理,記錄發情的時間。如果到了相關周期,但仍然沒有發情的現象,則還需要進行一定的檢查,通過直腸檢查的方法觀察其卵泡發育程度,是否有其他疾病問題、健康營養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之后,才可以抓住輸精的時機,積極開展相關工作,避免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導致其受胎率降低。
人工授精技術會直接影響到其受胎率,產生較大程度的干擾,故而現階段為了提升奶牛人工授精活動的受胎率,還需要在各類基礎加強的同時優化整體技術水平,讓技術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實際生產活動中經常遇到一些困難,如很多母牛的發情周期是不規律的,而且發情相對較為安靜,不容易被發現。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人工技術輔助的方式進行優化,比如使用一些生殖激素,促進卵泡生長發育,并利用雌激素促進其發情表現,提高整體的技術操作效果和受胎率。具體在實際技術活動中,還需要明確操作規范,加強技術操作效果,做好消毒工作,然后對精液進行檢查,確保達標之后再進行實際操作。一般母牛發情時間可以維持18 h左右,但是排卵時間則在性欲消失之后10~15 h,故而在時間選擇方面可以選擇發情中后期,如能把握準確,可以在后期進行操作,同一周期可以進行兩次輸精,間隔12 h,可提高成功率。
如上所述,受胎率影響因素包括飼養、健康、精液和輸精時間,需要通過加強公母牛的飼養管理、及時對發情時間進行觀察和提高人工授精的技術水平的方式來提高其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