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澤勝
貴州省習水縣程寨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習水 564600
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大民眾的生活水平日漸提升,對各種肉制品的消費需求顯著提升,特別是羊肉制品,可以說是供不應求狀態,使得羊肉價格處于持續攀升態勢。因此,肉羊養殖業在我國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少養殖戶發現到這一市場機遇,對自身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以得到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也要注意,由于養殖羊的成本投入較大,具有較高的養殖風險,采用傳統飼養方法已經無法保障養殖效益的顯著提高。因此,養殖戶在具體養殖過程中必須優化養殖關鍵環節,這也是有效提升養殖效益的主要途徑。
掌握養羊市場的行情走勢,對不同地區實際市場行情進行認真分析,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制定出合理的養殖計劃,對肉羊養殖規模進行調整,是避免因市場價格暴跌出現滯銷或嚴重虧損的關鍵[1]。近年來,各地市場行情總體不斷上漲,這也是目前不少養殖戶增加養殖規模的主要原因。隨著羊肉價格的提升,對普通養殖戶來說,要想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最主要的還是在養殖過程中注意成本控制,只有將養殖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才能保證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不同品種的肉羊,其肉品質量一般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為了從保證羊肉質量這一目的,最好選擇優良的羊品種進行養殖。一般情況下,養殖戶為了提高效益,減少育肥時間,大多會選擇體型較大、具備較快生長速度的肉羊品種進行養殖。但這些肉羊品種普遍口感不佳,并且肉品種的養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市場中價格受到一定的影響,難以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2]。因此,養殖戶需針對性的選擇肉羊品種,盡量選擇凈肉率超過70%、口感佳、長勢良好的品種,盡可能保證養殖戶獲取最大化的養殖效益。
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采取規范化的管理措施,是保證有效提升養殖效益的關鍵。在日常管理中,應重點搞好以下工作:第一,對種羊要加強飼喂管理。飼喂種公羊時,盡量對其投喂具備良好適口性、較高營養價值的飼料,同時嚴格把控飼喂時間[3]。飼喂母種羊,在空懷期內,應提高蛋白飼料補充量,以促進母體排卵。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內,注意及時補充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以及微生物E等,以提高母羊的機體免疫力;第二,需對母羊產羔期以及配種期合理安排。配種時間最好安排在每年的8~10月份,這樣就能保證在來年的l~3月份產羔,這一時期氣溫恒定有利于羔羊實現快速生長;第三,對妊娠母羊要加強飼喂管理,保證母羊能得到充足的營養。此外,還應補充適量的微量元素,為母羊產出健壯且抗病力強的羔羊提供充足的營養保障。要加強飼喂的營養管理,以提高母羊的免疫抵抗力,對減少感染病害具有一定的效果;第四,對羔羊加強飼喂管理。必須讓新生羊羔盡早吃足初乳,待羔羊10日齡后可引導其自由采食,以獲取優質青草或青干草,待羔羊20日齡后可為其投喂混合精料,需注意避免投喂菜餅或棉餅等。此外,要為羔羊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特別是在溫度較高的時期,絕對不能讓羔羊處于缺水狀態,一旦缺水可能造成羔羊食欲不佳,體溫調節受到影響,血液循環受阻,最終羔羊停止生長,甚至死亡。當羔羊生長至7周齡時其瘤胃已發育至正常狀態,可以較好地從粗飼料中吸收營養。不足7周齡斷奶的羔羊無法從粗飼料中獲取足夠的營養。因此,最好等羔羊到3月齡后斷奶,并且斷奶后要特別關照飲食,待其適應野外放牧或舍飼條件再進行育肥。
在養殖過程中,一旦在羊群中出現傳染性疾病,即可對養殖效益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養殖戶需要加強傳染性羊病的防控管理,這對提高養殖效益具有顯著的意義。防控疾病的前提是要搞好衛生保健工作。在日常管理中隨時觀察羊只的食欲、呼吸、運動、排便等情況,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必須及時進行隔離治療。保持圈舍的清潔衛生,要定期清洗料槽、飲水槽,保證養殖環境衛生狀況良好。加強圈舍通風和防暑降溫管理,冬季要搞好圈舍保溫工作。對圈舍及場內定期開展消毒工作,消毒藥品要注意輪換使用。投喂飼料時,要注意飼料衛生和質量,避免出現病從口入的情況發生[4]。此外,預防疾病最關鍵的是搞好疫苗接種工作,一般主要做好羊炭疽、羊腸毒血癥、羊快疫、羔羊痢疾四聯苗接種工作,每次接種劑量為5 mL,注射2周后即可獲取較強的免疫效力,免疫時間為1年。結合當地疫病的實際狀況,開展布氏桿菌、羊痘、炭疽2號苗接種工作,為了防止羔羊發生腹瀉,在母羊生產前2周對其注射羔羊腹瀉雙價工程蛋白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另外,要定期開展驅蟲工作,針對體內寄生蟲可口服丙硫苯咪唑。體外寄生蟲可使用雙甲脒,按比例調配后藥浴。羊鼻蠅幼蟲,可使用伊維菌素進行皮下注射,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羊養殖產業今后必須向專業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通過科學養殖來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強抵御市場價格急劇變化帶來的風險。養殖戶也要量力而行,結合市場實際情況適度發展,通過資金與技術的搭配結合,最終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