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金星
長嶺縣草原工作站,吉林長嶺 131500
草原生態牧場,主要是通過草原區域的環境條件以及自然資源,讓草食家畜養殖充當主體,依托草地輪牧與季節性休牧和放牧結合的方式,構建環境友好型的牧場。對草原進行生態牧場建設,重視生產生態之間的結合,利用生態優先的基本戰略綜合投入機械設備,轉變傳統的牧草生產方式,強化品牌培育與品牌創新,不斷給消費者提供綠色畜產品,確保草原畜牧業可以增效。
最近幾年,以推動草原畜牧業長久發展為目的,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單位增加資金投入,執行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和退牧還草政策,構建牧區開發區示范工程以及草坡開發示范工程,初步遏制草原生態環境的惡化,草原植被蓋度有所提高,科學的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可從整體上進行分析,草原的發展處于恢復的起始時期,植被組成和生產力沒有提升到對應的標準水平,草原畜牧業的發展腳步相對緩慢,所以要構建草原生態牧場,促進畜牧業的轉型和升級,繼而讓畜牧業增效[1]。
對于草原畜牧業而言,作為畜牧經濟領域發展的主要產業,還是牧民收入的重點來源,更是全國范圍內畜牧業的主要組成分支。相關文獻表明,國家制定的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政策的實施上,天然草原產品的高質量生產做出巨大貢獻,畜牧業的發展和人們的食物安全息息相關,可是草原牧場的設施不夠齊全,采取粗放化的飼養模式,增加管理難度,對應的生態環境建設不容樂觀,所以要對草原生態牧場進行建設,形成環保的牧業發展體系,將此種體系作為解決畜牧業發展瓶頸的主要手段,讓畜牧業的生態文明建設更為全面。
要想給家畜的生長提供優質環境,草原生態牧場的建設要全方位利用草原資源以及環境條件,規范化地進行生態牧場建設,達到生態牧場的環境要求標準。結合牧場的自然環境和地形的條件以及土壤種類,保證生態牧場的空氣指標和土壤指標以及水質指標與國家制定的標準相適應,草原狀況與草原健康評價標準的多個指標為主進行綜合評估。生態環保要求思考水土保持項目、水資源保護項目、生態系統平衡維持項目等,嚴格實施政府單位制定的水資源法律規定,放牧過程不要造成水資源污染。通過科學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現象以及土壤沙化現象的出現。另外生態草原牧場的生產管理,適當增加土壤肥力,草地使用肥料要以無害和無污染的有機肥為主,草地病蟲鼠的防治要通過污染的生物防治手段進行,不要運用基因工程飾變生物或者衍生物,涉及基因工程動物和植物材料,通過物理隔離的手段和種子檢疫的手段,規避外來物種入侵[2]。
對于草原生態牧場建設,采取的生產手段要控制植被退化的情況,天然形式的放牧場建設,結合牧場產量和草地等級與利用率等影響因素明確載畜量,通過輪牧和休牧的方式進行管理。針對存在退化傾向的草地,相關人員要通過松耙、施肥的方案,對草地的完整性進行恢復。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草地的利用,引進保護性耕作和輪作的計劃,控制土地退化現象出現。規范性的進行草地人工管理和草地人工工作,優化土地利用制度,結合生態牧場建設區域的實際情況,挑選恰當的人工草地進行建植,盡可能地挑選多年生牧場,采取混播牧草或者豆科牧草的形式,對生態牧場的發展風險進行管理。草棚容量的設置要結合飼草料的供應條件進行調整,達到放牧的條件要求[3]。
在建設草原生態牧場過程中,應該規范化的處理牧場生產集體,對生產基地進行科學布局,涉及水源規劃、打草場規劃、生活用房規劃、放牧場規劃等,科學的分配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思考牧場所處地區的氣候特點和草地特點,挑選優良畜種。結合飼養的最終目的和家畜類型,時效性的整合畜禽種類。引進的種畜要得到國家批準,異地種畜引進要求精液和胚胎檢驗達到條件要求,相關人員保存種畜來源的檔案信息。發揮現代先進技術的作用,創設種畜養殖到加工營銷的過程性管理體系,讓畜產品質量得以保障。除此之外,草原生態牧草家畜的飼養,要把夏季放牧當作主要途徑,冬季在圈舍中喂食飼料,結合飼養家畜的類型和生產性能,適當給孕畜和配種期的公畜補充蛋白質精料和維生素精料,喂食的飼料要達到國家飼料檢驗標準。
草原生態牧場的建設,相關人員采取預防為主和防治結合的戰略方針,牧場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給畜牧的生長提供良好環境。畜舍要體現清潔性,定期開展消毒工作。進行規范化的防疫操作,疫苗和藥品都是得到國家允許的,在獸醫指導下,增強畜牧動物的健康指數,讓畜牧更好的生長[4]。
綜上所述,在草原生態牧場建設中,主要是要畜牧業增效,推動畜牧業的長久建設與發展。新時期下,相關人員要高度重視草原生態牧場建設,采取切合實際的措施,完善牧場建設體系,全面為了畜牧業增效而服務,讓草原生態牧場建設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