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霞,崔 博
吉林省撫松縣興參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撫松 134523
母豬母性行為是受激素、遺傳、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和調控的復雜過程。仔豬的成活率與母豬的母性存在著直接影響關系,比如一些母豬的異常母性行為會導致仔豬被母豬咬死、踩死、壓死現象。在現代規模化養豬生產中,往往只重視仔豬擠壓死亡情況的產生,不重視母性行為對仔豬死亡率的作用。本文就激素、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對母豬母性行為的影響進行論述,目的是為降低仔豬死亡率。
母豬在不同的階段,體內會分泌不同的激素,激素對母豬的母性行為會產生影響。母豬分娩前為筑巢階段,這個階段母豬會表現出筑巢行為,這種行為是母性行為的一種表現。在筑巢階段,母豬體內的激素分泌會影響母豬的筑巢行為。母豬體內黃體酮含量降低,催乳素增加之后,便會引起筑巢行為。在母豬分娩前一天,母豬血漿中的前列腺素濃度會增加近50倍,同時,催乳素濃度也會隨之升高,這些激素濃度的增加會引發母豬的筑巢行為。母豬分娩前6 h,血液中的激素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通常情況下,催產素會大量增加,隨之筑巢行為結束。母豬的筑巢階段結束后,進入母豬的分娩階段,此階段,母豬體內的激素同樣會發生變化,這些激素的變化情況會影響母豬的母性行為,進而對母豬的分娩過程造成一定的影響。母豬分娩期間,催產素的濃度會持續增加,直到分娩結束,催產素的濃度會回到正常的水平。研究發現,母豬體內催產素濃度的不同會對分娩的時間造成一定的影響,濃度越低,分娩時間越長,仔豬缺氧和死胎的概率增加。母豬經歷分娩階段之后,便進入了哺乳階段,在哺乳階段,仔豬的吮乳動作會對母豬的乳腺形成一定的按摩作用,通過按摩,母豬體內的催乳素會增加,催乳素的增加能夠促使乳汁產生,進而提升母豬的哺乳效果[1]。
除了激素的影響之外,母豬所處的環境也會對母性行為產生影響。母豬分娩過程需要處于分娩系統之中,不同的分娩系統有不同的環境,對母豬的母性行為會產生不同影響。限位欄是養豬業中一種常見的飼養模式,這種飼養模式成本較低,并且能夠減少仔豬擠壓問題的產生。但是這種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限位欄中,缺少材料和空間,導致母豬的筑巢行為難以實現,抑制了母性行為的產生。如果母豬長期在限位欄中,會產生一些刻板行為,影響母豬的心理變化,同時,由于長期處于限位欄中,母豬難以進行足夠的運動,也更容易引發疾病,影響母豬的健康。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的變化,都影響母性行為。除了限位欄之外,還有其他的分娩系統,如公共分娩欄、戶外飼養等。對于公共飼養欄,母豬處于其中行為更加放松,活動也更加自由。由于這種飼養環境中會鋪設稻草,母豬其中也可以進行筑巢行為,同時貼近自然的飼養環境,也有助于母豬母性行為的產生。戶外飼養環境更加接近自然飼養環境,母豬處于其中行為受到的限制更少,這種模式也有利于母豬母性行為的產生[2]。
母豬生長環境中的墊料是母豬筑巢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母豬生存環境中沒有墊料或者墊料較少,母豬的筑巢行為發生的較晚,血液里的皮質醇含量較高,有墊料的環境,筑巢行為發生的較早,皮質醇含量正常。母豬生存環境中的墊料也會影響母豬的心理,進而影響母豬的母性行為。無墊料的環境中,母豬筑巢行為難以實現,分娩之后母豬容易出現不安的情緒,這不利于母豬的哺乳等母性行為的表達。有墊料的環境中,母豬會表現的更加平靜,這對母豬的哺乳及其他母性行為的表現具有促進作用。
母豬的母性行為會受到一定的遺傳因素影響,其表現在不同品種的母豬,其母性也會有所差異。一些研究結果表明,相對于約克夏母豬,長白母豬的母性行為較弱。母豬品種的不同,對于仔豬的攻擊性也有所區別,相比于長白母豬,杜洛克母豬攻擊仔豬的可能性會更高。母豬對仔豬的呼救反應以及護理行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母豬的母性程度,在這些方面,東北民豬強于長白豬。母豬的殺嬰行為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經過研究發現,有過殺嬰行為的母豬,相比于母性較好的母豬,其后代更容易產生殺嬰的行為[3]。
總體而言,母豬的母性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包含各個階段母豬體內激素的分泌情況,母豬體內不同激素的濃度高低會影響母豬母性行為的產生。環境因素也對母豬的母性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母豬的母性行為還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因而不同品種的母豬母性行為的表現也有所不同。對于這些因素,飼養人員需采取科學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各影響因素的影響,促進母豬母性行為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