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緒銀
瀘縣喻寺鎮便民服務中心,四川瀘州 646107
傳染性萎縮性鼻炎不分年齡,在冬春兩季多發,特別是季節交替、氣候驟變時,是豬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發生季節,缺乏青綠飼料、仔豬體質減弱時, 仔豬更易發病。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在養豬業中較為常見,屬于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且全年都有發生可能,但高發期為冬春季節。不同年齡的豬只都可能感染該病,特別是2~5月齡階段,是豬只患病的高發期,并且病情較為嚴重。病菌主要存在于豬上呼吸道,并以飛沫形式進行傳播,造成豬群感染[1]。攜帶病菌的豬只是傳播源,其中仔豬多由患病母豬或者攜帶病菌豬只所傳染,病原體能夠以飛沫形式在空氣中傳播造成后代感染。而豬只進行混養后,傳播范圍會快速擴大,乃至整個豬群。
該病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產毒素多殺巴氏桿菌引起的,患病豬表現鼻梁變形、鼻甲骨萎縮、面部變形和慢性鼻炎。其中,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的病原性強,單獨不能引發該病,而多殺性巴氏桿菌所產生的耐熱毒素會對皮膚有一定傷害,豬只感染后會患該病且出現嚴重病變。如果同時感染這兩種病菌會對豬只鼻甲骨產生較大損害,使豬只鼻吻變短。非豬源的病原菌也可能造成豬只感染,其它動物和人類攜帶病菌也會進行傳播。此外,繼發微生物、飼養不當和外界刺激等都可能加重病情。可以用消毒藥劑對這兩種病菌進行消殺,通常情況下,被污染的場地停用數周后也將不再傳播該病菌[2]。
幼豬特別容易感染該病,年齡在1周內的豬只患病后可能出現原發性肺炎,初期為鼻炎癥狀,打噴嚏、呼吸困難,還伴有劇烈咳嗽,鼻腔分泌物呈漿液性或膿性,偶有血絲。患病豬較為消瘦,在鼻腔瘙癢的情況下會出現拱或搔鼻部的現象。患病3~4周以后鼻甲骨不斷萎縮,2個月之后面部和鼻部會出現變形。如果豬只兩側的鼻甲骨萎縮程度一致,外觀表現為鼻距縮短且上翹;如果豬只兩側的鼻甲骨萎縮程度不一致,外觀表現為鼻子彎向一側,眼間距縮小,頭部變形,下頜變長。患病豬只雖然體溫正常,但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成為僵豬,還可能常常出現淚流不止的情況。成年豬只患病后表現為結膜炎,內眼角下方的皮膚會形成灰黑色淚斑[3]。
首先必須要將病豬鼻腔外面的灰塵和分泌物徹底清理干凈,用少量酒精對病豬的鼻腔內部進行消毒,然后再使用滅菌棉簽,將其探入病豬的鼻腔內部轉動,使得棉簽充分地粘有豬只的分泌物,并將其放入已經滅菌消毒的器皿內帶到實驗室,可以馬上培養,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先將其放入有生理鹽水的滅菌試管內于冰箱保存,但要注意時間,要在4 h內培養。
將獲取的分泌物分別放入1%葡萄糖pH值7.2的麥康凱瓊脂和5%馬血液瓊脂兩種培養基內,37 ℃恒溫培養1 d,培養2 d后長出的菌落直徑約2 mm,呈半透明灰褐色,表面光滑隆起,有特殊霉臭味,馬血液瓊脂培養基還有溶血現象。然后,用革蘭氏染色檢查單一菌落,結果為陰性,形狀類似小球桿。
首先,飼養過程中要及時處理生產垃圾,每天定期清除豬只排泄物,還要對豬舍和場地進行清洗,使得豬只生活環境較好。同時,豬舍要干燥,溫度合適,通風換氣,避免因空氣中有害氣體含量過高損害豬只健康。其次,養殖場的豬舍要輪流使用,科學合理進行空圈,并在清洗豬舍后采取消毒措施。豬群轉移后,要對空豬舍進行全面處理,包括食槽、飲水槽、墻面和地面等,全面消毒以備后用,可以在豬舍墻壁上刷石灰水,用氫氧化鈉藥液對地面進行消毒,或者對豬舍進行熏蒸,以達到消毒的目的。再次,養殖場在引種前必須做好檢疫工作,避免外來豬只攜帶病菌而造成養殖場大規模的感染。還要確保養殖密度適宜,避免因氣候、溫差、運輸和養殖密度過大造成應激反應[4]。最后,如果豬只感染病菌出現癥狀后,要及時隔離進行淘汰處理,對于僵豬應科學撲殺,有效切斷病毒傳播源。
為了有效預防豬只患該病,可以接種三聯滅活菌苗疫苗,每只豬肌肉注射2 mL。種公豬每年一次;母豬產前四周接種一次,2周后再一次;仔豬斷奶前接種一次,如母豬沒有接種所產仔豬要在7~10日齡接種。此外,還可以使用高錳酸鉀、明礬和土黃連等配制藥水,取適量滴入豬只鼻腔,還可以用15%左右的大蒜浸液,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許多抗菌藥都可以用于治療該疾病,但是盡量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抗菌藥,以免豬只產生耐藥性。養殖戶可以選擇幾種抗菌藥交替使用,也可以用最敏感藥物開展治療工作。如每周注射一次增效磺胺,磺胺嘧啶12.5 mg/kg和甲氧芐胺嘧啶2.5 mg/kg,連用3周[5]。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流行范圍比較廣,癥狀明顯且嚴重。隨著養殖場集約化程度加深,豬只患該病概率有所提高,因為該病對豬只有較為嚴重的影響,所以養殖人員必須引起注意,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