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東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阿塢鎮畜牧獸醫站,甘肅隴南 748501
研究表明,口蹄疫屬于病毒傳染疾病,病原菌為口蹄疫病毒,在干燥環境下抵抗能力很強,極易潛伏在牛羊家畜的生活環境中,如若牛羊的生存空間中存在口蹄疫病毒并且達到一點數量,牛羊極易受到感染,相比之下,小羊羔、抵抗力較弱的羊只更易成為感染對象[2]。口蹄疫的主要感染途徑為消化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黏膜分泌的唾液接觸發生病毒傳染。口蹄疫之所以成為牛羊常見傳染病,主要與其發病特點有關,羊群感染口蹄疫有5 d左右的潛伏期,經調查發現,口蹄疫潛伏期最長可達30 d,容易被養殖戶忽略造成嚴重后果。經過大量臨床統計[3],表現多為發熱,嚴重可達40 ℃,高燒會持續1周左右。期間患病牛羊會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后期則完全停止進食,口腔會出現水泡伴有口腔黏膜高度充血潰瘍、流膿的現象,隨即水泡會逐漸蔓延到鼻鏡、乳房,緊接著在蹄冠、蹄趾出現發炎和水泡。待水泡破潰后,多形成潰爛膿斑,使得患病牛羊因疼痛不能正常行走。臨床好轉從水泡破潰后開始,患病牛羊的體溫也會逐步恢復正常。病情嚴重者,會發生細菌感染或病毒性疾病,大大延長了病畜恢復期。
口蹄疫的致病菌為口蹄疫病毒,傳染性極強,規模養殖場因養殖密度高,一旦有牛羊感染本病,其它牛羊感染率幾乎為100%,且口蹄疫病毒能長期存活,無論是外界環境還是受體本身均難以徹底清除,又因養戶基本自己承擔養殖、繁育等工作,如若發生交叉感染,高額治療費用和動物損失恐無力獨自承擔,長久下去,疫病將對當地畜牧業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本病病原主要潛藏在患病牛羊體內,可通過體液傳播,如若蚊蟲叮咬患病牛羊后,該蚊蟲再叮咬健康牛羊及人類時也會傳染口蹄疫。人群感染口蹄疫的主要表現為發熱、多汗及全身乏力、關節疼痛及生殖系統病變。可能會伴有神經性頭痛、頸部鎖骨下淋巴結腫大及皮膚軟組織的病變。嚴重者還可出現心臟系統的疾病,例如:心肌炎、心內膜炎等。因本病為人畜共患病,一旦發生人畜交叉感染事件,則上升為動物食品衛生安全監管責任問題。
口蹄疫病毒的傳染性強、危害性大,不僅直接導致養殖戶承受經濟損失,還對社會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故本病應該早發現早治療,及時防控消滅病原是避免本病擴散的首要措施。然而對于口蹄疫病毒,并非每位養殖戶都十分了解,部分人員沒有意識到口蹄疫病毒的危害,導致相關的綜合防治措施不能及時實施。這就為相關部門強化宣傳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因此要做到定期委派專職人員,到養殖戶家中宣教口蹄疫病毒相關知識,做到專項輔導,落實到具體人頭,通過反復、詳細的宣傳講解,使廣大人民群眾均能夠了解口蹄疫病毒的病因、致病特點,以及口蹄疫病毒失控的巨大危害,做到規范養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養殖戶對口蹄疫的防范意識。
口蹄疫病毒為常見養畜感染病菌,研究人員經多年臨床調查已基本掌握其病因機理、致病特點、臨床癥狀等,方便養殖戶學習管理。養殖場的規劃設計必須嚴格按照我國動物衛生防疫的要求,設置消毒間與消毒池等必要消毒措施,合理規劃消毒地點。提倡開展封閉式飼養管理,同時還應完善相應工作人員的消毒制度:工作人員的鞋子、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服等都應保持清潔,暴露在外的工裝需要定期消毒。
為積極應對口蹄疫病發病處置,有關部門應盡早做好防范,著重強調崗前培訓。一旦發現口蹄疫病后,能第一時間追溯到責任單位,專責人員,對所管轄的區域農畜情況進行第一時間反饋,立即按照防控預防預案應變執行,地方政府作為帶頭單位,協調各個相關部門,合理調配疾控中心、畜牧業、市場管理和財政等相關部門靈活應對。因口蹄疫病毒病具有傳染性強、發病迅速等特點,病死牛羊尸體需進行深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同時消毒糞便、草場等病禽可能接觸過的區域。
口蹄疫作為A類傳染病,應該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其疫苗免疫率高,故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應以防為主。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肉奶類及皮毛制品需求量增大,養殖戶經濟效益顯著升高,動物疫病是影響畜牧業產能的主要因素,綜合防治就成為養殖業的關鍵工作。因口蹄疫病毒可人畜共患,更應該嚴格把控,杜絕患病羊只及其副產品流入市場。筆者認為,疫病防控應從源頭杜絕,這樣才能促使畜牧業的良性循環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