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譯心,劉天熠,任泉泳,劉學龍
延邊大學農學院,吉林延吉 133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及人均GDP的逐年上升,我國國民的整體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升。而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表現在對奶制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所以奶牛養殖行業也開始蓬勃發展,但是在不斷提高產量的過程中,在追逐更高生產效益的同時,就迫使養殖場不斷地調整飼料的配方,加大精飼料的占比減少粗飼料的比重,從而使得奶牛的生產性能更加的卓越。
測定瘤胃液的pH值最為可靠的手段有兩種,一種是穿刺檢測,另一種是插胃管檢測。
穿刺取瘤胃液對奶牛會造成很大的應激,同時瘤胃液可能會從穿刺孔的位置流進腹腔內,胃酸會腐蝕內臟,同時瘤胃又被稱為微生物庫,其中生活著成千上萬億的微生物,難免會有一些致病菌,含有這些微生物的瘤胃液流進腹腔內勢必會造成奶牛的腹膜炎,極大地影響了高產奶牛的產奶性能,甚至會直接造成高產奶牛的淘汰,所以除緊急情況外,最好不要采取穿刺取瘤胃液測量pH值的方法。
在保證乳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的前提下,若乳脂率減去乳蛋白率小于0.4%或脂蛋比小于1.12,則說明該奶罐對應的高產奶牛群已經發生瘤胃酸中毒,數值越小則越嚴重。中國荷斯坦奶牛是目前養殖場高產奶牛群的主力,其正常的平均乳脂率為3.0%~3.4%,平均乳蛋白率為3.0%左右。如果乳脂率低于3.0%或者更低,就預示著該奶罐對應的高產奶牛群可能存在瘤胃酸中毒。如果在任何泌乳階段,乳脂率低至0.9%~2.5%,而乳蛋白率正常(2.7%~3.3%),就指示奶牛存在瘤胃酸中毒。
高產奶牛的糞便評分是正常生產活動中每周必做的項目,該評分采用5分制。
1分為水樣稀便,糞便如水一般,預示著高產奶牛有腹瀉的傾向。
2分糞便稀溏,遂呈水樣,但常常成一灘,有一定的粘度,腳踩不沾腳。
3分糞便為一個巴掌或兩個巴掌大小的一灘,形狀為橢圓形中心有小坑,具有一定的粘稠度,腳踩有粘腳感,3分糞便為高產奶牛群應有的糞便表現。
4分糞便有固定形狀,表面干硬,但內部仍較為稀軟,腳踩會糊腳。
5分糞便干硬,具有光滑的外膜,常常三兩坨成一堆出現,5分的糞便預示著高產奶牛有便秘的癥狀。
當高產奶牛群的糞便表現2分的比例升高,則預示著該奶牛群有瘤胃酸中毒的傾向,結合糞便篩對高產奶牛群的糞便進行篩測,監測高產奶牛群的消化情況。
糞便篩又叫糞便分析篩,發明于美國,其組成主要有三層的透明篩桶、洗篩桶、取樣桶、采樣勺以及淋浴噴頭。糞便篩的三層透明篩桶的篩孔直徑從上至下依次減小。其中上層主要用來衡量用于評價完整谷物、種子和長牧草顆粒,高產奶牛群的正常比例范圍是≤20%,中層用于評價谷物原料加工和中等長度牧草顆粒,高產奶群的正常比例范圍為≤30%,底篩用于評價細小的加工副產品和被良好消化的牧草,高產奶牛群的正常比例范圍為≥50%。當結果偏離正常范圍時,就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將1000 g的生石灰溶于5 L水中配制成石灰水溶液,充分混合后靜置一段時間,取上清液3 L備用。
將病牛驅趕至已鎖定的飼喂欄鎖住頭部,將胃管充分消毒和潤滑后插入瘤胃,將其胃內容物盡可能的排出后用備好的石灰水灌入,重復灌胃2~3次,后用清水灌洗,直至流出的液體呈中性或者弱堿性即可。
2.2.1 糾正酸中毒
5%NaHCO3注射液1 L/100 kg體重靜脈注射,且在30 min內注射完畢。
2.2.2 強心補液
5%葡萄糖生理鹽水3~5 L、復方氯化鈉2 L、烏洛托品溶液40 mL混和后,靜脈注射,每日2次。
2.2.3 降低顱內壓
當奶牛發生酸中毒后會表現出狂躁不安等焦燥癥狀,此時應使用20%甘露醇或山梨醇0.5~1 L進行靜脈注射給藥。
3.1.1 酵母培養物
大量的結果表明,添加酵母使瘤胃pH值平均提高0.03、乳酸濃度平均降低0.9 mmol/L、乳脂率平均提高0.05%。可見在瘤胃中添加益生菌也是防止瘤胃酸中毒的一條有效途徑[1]。
3.1.2 阿卡波糖
研究發現,在誘導荷斯坦奶牛瘤胃急性酸中毒試驗中,與添加碳酸鈉和莫能菌素相比,添加阿卡波糖可更有效地提高瘤胃液pH值,有效緩解瘤胃液中乳酸的積累[2]。
DCAD可以影響瘤胃內的滲透壓以及瘤胃的緩沖能力,能夠維持高產奶牛腸道內的消化酶系統的正常的生理活性,穩定或使得瘤胃內的pH值上升,相關性使得高產奶牛的采食量上升以及消化能力提高[3]。
在飼料日糧中添加碳酸氫鈉、氧化鎂以及碳酸鈣等堿性飼料添加劑來中和高產奶牛瘤胃內可能產生的過多的有機酸。同時,這種堿性飼料添加劑還可以提高干物質采食量以及高產奶牛的消化功能。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一種嚴重影響了高產奶牛群的健康、生產性能以及不論中小亦或是大規模養殖場主人的利益的疾病。可謂是病在牛身,痛在養殖戶的心。
不論是急性或者亞急性的瘤胃酸中毒都會給牛只帶來不可逆的嚴重損傷,造成牛只的淘汰,使得養殖戶的成本上升,收益降低。因此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預防本病的發生才是最主要的工作,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以及同老師與駐場獸醫的交流后,總結了一些防治本病的方法與治療措施,旨在能夠幫助養殖戶們規避這些可以預防的損失。
對于本病的主要原則仍然是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主,降低本病的發生概率,從而減少養殖戶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