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苗
甘肅省民勤縣雙茨科鎮畜牧獸醫站,甘肅民勤 733399
縱觀我國消費體系得知,豬肉消費量排名靠前,人均每年消費肉類中68%為豬肉[1]。因此,生豬豬肉質量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為了能夠保障生豬豬肉質量,基層畜牧獸醫站應加強生豬檢疫檢驗工作,以有效的方法抑制生豬流行疫病的出現,全面監測食品安全,為國民提供“放心肉”。
通過大量實踐調查得知,有的地區為了躲避檢查仍然使用瘦肉精,順利地流入市場,食品安全形勢十分嚴峻[2]。基于相關政策性規定,通過無害化處理的每一頭生豬,應發放800元的補貼資金。為了自身利益,有的檢疫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瞞報病害豬發病情況,使得這些有害豬肉流入市場。有的畜牧獸醫站相關設施較為陳舊,難以及時發現與解決生豬病害,造成病情廣泛擴散,養殖戶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另外,生豬檢疫檢驗工作依然存在各種問題:其一,宣傳工作不到位,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在于基層畜牧站工作人員較少,基礎設施有限,難以對養殖戶進行有效指導,使得檢疫前期工作不到位,再加上工作人員專業技能整體較低,所以基層服務質量較差;其二,協檢員數量有限,難以及時檢疫,檢疫質量差強人意;其三,屠宰管理制度不完善,傳統管理方法較為單一,尤其是邊遠地區逃檢、漏檢、拒檢等現象較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豬檢疫檢驗工作的質量。
基層畜牧獸醫站應積極廣泛宣傳生豬檢疫,促使養殖戶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檢疫檢驗必要性,并在養殖過程中重點觀察生豬的情況,查看是否患上疫病,第一時間發現疫情,避免疫情大范圍擴散。另外,地方應加強教育與宣傳,廣泛普及相關法律法規,促使生豬養殖與宰殺市場合規建設與經營,強化檢疫檢驗工作的成效。例如,組織開展檢疫工作下鄉活動,對片區生豬養殖情況了如指掌,并積極普及宣傳生豬病害防治知識與技術,確保基層檢疫檢驗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2.2.1 豬瘟免疫
對于豬瘟的防疫,及時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種一周后生豬體內便會出現抗體,免疫期限為一個月。每年公母豬必須免疫接種,每頭2 mL[3]。
2.2.2 口蹄疫免疫
接種豬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注射兩周可出現抗體,免疫時間為半年,最好選擇春秋兩季進行接種,每頭3 mL。兩周后加強免疫一次,每頭3 mL。
2.2.3 鏈球菌病免疫
接種豬鏈球菌滅活疫苗,注射兩周便出現免疫抗體,免疫時間為五個月,春秋季分別接受一次,每頭1 mL。同時,接種后兩周,需加強免疫一次,劑量控制在1 mL。
2.2.4 藍耳病免疫
主要接種采用藍耳病滅活疫苗,豬鏈球菌滅活疫苗,免疫時間為6個月,對公豬應半年注射1次,每頭4 mL,而母豬多在配種前接種,每頭4 mL。
對疫苗質量進行重點檢查,確保耳標指標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從正規生物制品廠家采購疫苗與耳標,并采取“一次性購買”的原則,避免質量出現不統一的情況。基層檢疫人員應嚴格按照工作標準,一旦出現重大疫情時迅速安排疫苗接種,增強生豬疾病抵抗能力。另外,在檢疫檢查時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與規定,提高檢疫各項操作的規范性。
為了提高基層畜牧獸醫站生豬檢疫檢驗工作成效,預防“瘦肉精”“僵尸肉”、病死豬流入市場,應制定并實施協檢員制度,提高這一工作的公信力與影響力,促使生豬檢疫檢驗工作能夠同當地畜牧業、進口貿易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相銜接,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確保當地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協助檢疫人員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按規開展,預防出現不法檢疫檢驗行為。
廣泛推行產地管理模式,加強生豬防疫檢驗,積極同屠宰場聯系,共同開展生豬檢疫檢驗工作,進行規范化管理[4]。這一做法不僅能夠減少檢疫檢驗費用,而且還能夠有效遏制非法獲利行為。進入屠宰場前,獸醫站應全面檢查生豬,如靜動態狀況、食欲情況等,若發現疑似病豬,應迅速隔離與處理。進入屠宰場后,還需開展進一步的檢疫檢驗,重點檢疫生豬的頭部、內臟,保證生豬未患上任何疾病。對此,基層畜牧獸醫站聯合屠宰場建立“一條龍”式的檢疫檢查管理機制,不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能夠有效保障生豬產品的安全性。
首先,加強培訓活動,重點宣講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要求獸醫站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執法,不得徇私舞弊。其次,注重工作人員服務技能的培養,積極服務于養殖戶,提供所需的專業知識,獲取養殖戶的充分信任,為生豬檢疫檢驗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最后,工作人員應積極參與到學習與培訓活動中,牢固掌握并靈活運用最新的檢驗理論與技術,高效率地解決基層檢疫檢驗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檢疫工作高效率、高水準完成。
為了確保畜牧業穩定發展,提高養殖戶經濟效益,各基層畜牧獸醫站應加強自身建設,高水準完成生豬檢疫檢驗工作。同時,加強宣傳與教育,制定與實施協檢員制度,加強產地管理,注重基層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積極培育優質團隊,有效解決生豬檢疫檢驗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題,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有力地促進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