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欽巴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圓滿完成了內蒙古黨委、政府向黨中央遞交的脫貧攻堅責任書目標任務,農村牧區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減貧奇跡。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內蒙古地廣人稀,農牧民生活居住比較分散,生態環境脆弱,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上難度大、挑戰多。接下來,我們要結合區情實際,在以下幾個方面再接再厲、接續奮斗、久久為功,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強化基層領導班子建設,為農村牧區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強化嘎查村“兩委”班子隊伍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基層服務能力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穩定脫貧攻堅工作體系,退出貧困序列的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駐旗縣工作總隊、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繼續保持相對穩定,加強駐村工作隊員選派、管理、考核工作。提升農村牧區致富帶頭人帶富能力,最大限度發揮致富帶頭人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做到工作不留空當,政策不留空白,在脫貧摘帽地區要繼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不產生新的貧困人口。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做好領導組織、規劃設計、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的銜接,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鞏固提升扶貧產業,穩定增加農牧民收入。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原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要利用農村牧區資源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深入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鼓勵發展傳統奶業、民族刺繡、文化旅游等能夠使農牧民群眾就近就地增產增收的產業。將培育扶貧產業與農村牧區現代農牧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品牌化,促進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農牧業龍頭企業的培育,加快農村牧區扶貧產業基地和園區升檔提質建設步伐,以企業壯大帶動農牧民增收增利,實現壯大集體經濟和共同富裕的目標。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生態環境脆弱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要保護好內蒙古的生態環境,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加強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牧區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廁所糞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工作。
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和幫扶機制。重點關注全區已脫貧存在返貧風險人口、邊緣戶中存在致貧風險人口、無勞動能力人口、長期病患戶、家庭收入驟減和家庭支出驟增戶這六類貧困人口,逐戶逐人摸清他們的基本生活狀況,持續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標注返貧致貧風險,及時監測風險點變化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按照“一戶一政策”“一人一措施”的要求,做到精準監測、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穩固脫貧成果。對于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因疫情影響、因產業發展失敗等原因造成剛性支出較大,導致收入有可能下降到脫貧標準以下的農牧戶,要定期跟蹤回訪,及時掌握返貧致貧情況。根據每家每戶具體面臨的返貧致貧風險,采取產業就業扶持、重大疾病生活保障、教育專項救助、民政幫扶救助、公益慈善捐贈、“防貧?!钡扔嗅槍π跃戎胧┓乐狗地氈仑?。
提升和完善農村牧區基礎建設水平。加強農牧業基礎建設,全面實施“科技興蒙”行動,建設現代農牧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完善農村牧區社會化服務網絡。繼續加強農村牧區交通、農田灌溉、飲水安全、電力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全面加強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強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聯保聯控責任,實施精準控輟保學臺賬式管理,進一步壓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主體責任,必保防貧救助對象按規定享受學生資助和社會資助政策。
完善和穩定牧區基本醫療政策。因病致貧是農村牧區貧困的主要原因。要繼續完善和穩定農村牧區基本醫療保障政策,延續農村牧區脫貧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參保費旗縣財政資金補貼政策,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保險、社會捐助和慈善救濟保障機制,確保得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障。加強農村牧區蘇木鄉鎮衛生院、村嘎查衛生室標準化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織牢織密醫療保障網絡,實現脫貧人口醫療保障政策全覆蓋,做到脫貧人口看病有地方、有醫生、有制度保障,重點病人要落實一對一幫扶措施。
深入做好社保兜底工作。對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鰥寡孤獨、大病重病患者等符合城鄉低?;蛱乩ЧB條件的脫貧戶,納入城鄉低保兜底或特困救助供養范圍,切實保障基本生活。對無法通過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無勞動能力的群體,在嚴格落實教育、醫療、住房等保障政策,享受股份合作、資產收益等扶貧收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繼續加強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銜接。
廣泛組織動員社會力量防止返貧。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慈善機構通過結對幫扶、捐贈款物、消費扶貧等方式,加大對農村牧區脫貧人口的持續幫扶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加快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慈善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社會綜合保障體系。
通過“志智雙扶”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創新激發自力更生、自主脫貧的幫扶模式,通過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引導脫貧群眾通過生產和就業脫貧致富。突出造血功能,堅持產業項目到村到戶,職業培訓到戶到人,持續提高脫貧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加強教育引導,加強思想、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弘揚自尊、自愛、自強精神,防止政策養懶漢、不勞而獲和“等靠要”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