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君在2021年8月5日《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為顯著的特色之一,是以人民性為本質特征的人類民主新形態。首先,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創造性運用。在眾多的民主理論和政治體系中,以“人民性”為核心的民主理論和闡釋,是由19世紀產生的馬克思主義來提供的。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權力歸屬問題上正本清源,廓清了國家權力的本質、來源以及國家與社會關系等問題上的重重迷霧,使人民回到主導國家權力應有的位置,為中國特色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理論基礎。其次,制度是一個社會結構的靈魂。建設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家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在國家制度上的創造。全過程人民民主首先是關于國家性質的一種界定,其次也是關于國家制度的一種政治選擇。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通過相應的國家制度建設來獲得支撐的,這是在國家制度形態上的重大創造和創新。一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權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二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黨制度,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三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協商制度。四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制度,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