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山
領導魅力是領導者素質能力的構成元素和品格操守的直接體現。領導干部具有領導魅力,才能更好地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不斷增強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和創造力,讓群眾心悅誠服地團結在他的周圍。那么,領導魅力從哪里來呢?
為官當如山。對領導干部來說,為官當如山,就是要學習大山的厚重端莊,有山一般的境界和氣度,無論外界如何變化紛擾,始終像大山一般堅韌不拔,保持自己的本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要向善向上,保持對崇高品德的敬畏向往之心,有一顆修身養性的善良之心,不斷積極進取,堅定地提升品德和能力。山不矜高自及天。山的端莊厚重,源自于底氣十足。要淡定從容,處事謙和包容,面對得失心境淡然,面對困難處之泰然,面對惡意豁達坦然,踏踏實實干好自己的事,一步一個腳印登上頂峰。風物長宜放眼量,應該把境界放高些、視野放遠些、胸襟放寬些,求同存異、不計得失,受得住委屈、經得起“誤會”,在不張揚中干大事。
領導要有一點孤獨感。領導干部有孤獨的時候,也需要有一些孤獨感。孤獨感不是整天板著臉,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在繁華喧囂中有定力,不隨波逐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在不當利益前勇于說不、善于拒絕。如果不會獨處、不善獨處,那么人格難以獨立、思想難以成熟,在復雜局面面前會慌了手腳,在矛盾困難面前會敗下陣來。孤獨向來是與實干者相伴、與清廉者為朋。合群不會讓一個人變得出眾,有助于成長的恰恰是孤獨。孤獨是一種心靈的修行,無需豪情壯志,卻需豁達之心;無需禁欲絕俗,卻需冷靜自持;無需歸隱山林,卻需淡泊名利。要有一股子英雄氣,在孤獨中守住初心、保持定力,在與自己獨處中反省、思考、開悟,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讓思想沉淀、讓思維澄明,更好地體察內心、感悟人生、洞悉世界,讓孤獨期成為最好的增值期。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真理很簡單,就是要實干,實干才是最重要的。一“實”勝百“巧”。人這一輩子,不管什么時候,做人要真實,做事要踏實,做官要務實。要有真抓實干的勁頭,立言立行,干工作聞風而動、雷厲風行、有的放矢,把工作做到點子上。要說到做到,決策定了就要條條算數,承諾許了就要逐個兌現,事情定了就要件件落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穩扎穩打。“鑿不休則溝深,斧不止則薪多。”新時代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決不能取得一點成績就鳴金收兵。領導干部在崗一分鐘,就要戰斗六十秒。要有實干的韌勁,把實干看作是一場馬拉松,學會把握節奏,干勁不泄、腳步不停、本領不降。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智慧越大,越不貪婪。格局是一個人的人格、品格、胸襟、膽識等因素的內在綜合。格局決定結局,唯有大格局才能成就大事業。智慧是分析判斷、選擇處理、發明創造的能力,還是睿智的目光、廣闊的思維、灑脫的言行、理性的生活方式、辯證的處事原則。作為領導干部,應當練就大格局大智慧,不糾纏枝節末葉,不貪圖金錢名利,善于觀大勢、謀大局、抓大事,做人有節、處事有道、進退有度。大時代需要大格局。領導干部的大格局,就是心中常懷大局,自覺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擺布;就是正確把握大勢,知形識勢,順勢而為;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是注重涵養大氣,敢于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大智慧成就高境界。領導的大智慧,是指領導干部具有見微知著的眼光,善于把握與掌控大局,達到舉重若輕、化繁為簡的境界。領導干部的高境界,就是有理想、有信念,始終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永遠同人民群眾心連心;就是有氣量、有修養,始終堅持以黨的事業為重,襟懷坦白、光明磊落,講黨性、講原則。
用品格來武裝自己。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包含了內在的思想、道德、品行等,決定了自己回應人生處境的模式,對個人的成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名領導干部如果品德高尚、公道正派、言行一致、知人善用、嚴于律己,就會產生無形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建立起可靠的威信;反之,如果在品格上出了問題,則必然威信掃地,失去領導力。要堅持修身立德,在實踐中把做人與做官統一起來,把做人的過程作為完善自我人格、夯實從政基石的過程,把做官的過程作為提升政德境界、踐行為民宗旨的過程。良好的品格并非天生,而是在后天通過學習、塑造逐步形成的。塑造好品格應當先養成好習慣,它需要我們開展有目的、有針對性、有計劃的訓練,產生思想行為上的慣性,從管理自我到影響他人,從以自我為中心到心中有他人,打造自己強大的品格影響力。良好的品格還要通過實踐養成,多經歷幾次“熱鍋上的螞蟻”,多接幾回“燙手的山芋”,敢于面對大是大非、面對矛盾、面對危機、面對挫折失誤,在不斷摔打中錘煉過硬品質。
作風彰顯形象,作為成就事業。作風是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態度或行為風格,包括思想作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學風、文風、家風等多個方面。作為是指真抓實干,用扎實的作風帶動扎實的作為。對領導干部來說,作風和作為的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直接關系黨風政風社風民風,關系民心向背。當干部,尤其是做領導干部,不應只是作風、作為的被動參與者,而應成為主動倡導者、積極踐行者,努力做到作風過硬、作為過硬,以優良作風、實在作為,贏得認可和支持。要深入一線調查研究,經常邁入群眾的門檻,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真心實意地紓民困、排民憂、解民難。要堅決破除“官本位”思想,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切實防止“四風”反彈回潮。
做人是做事的開始,做事是做人的結果。如何做人、做事,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和正確把握的大問題。做事先做人。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必然是一個品德高尚、充滿人格魅力的人。這種人格魅力是一種影響力、感召力,往往會成為無聲的命令、無言的帶動,它既不是靠權力壓出來的,也不是靠別人吹捧出來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品德行為積累起來的。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本色做人就是要回歸人性的本源,回到自己的本真,實實在在,本本分分;角色做事就是要立足角色本身,找準職責定位,主動履職盡責。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始終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要有清醒的角色意識,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履其責,知道自己的位置是什么,知道自己的權力、責任和義務是什么,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意誠言必中,心正思無邪。所謂意誠,就是要真心誠意,一心為他人好,言辭懇切、情意深長;所謂心正,就是要心底坦蕩、正直善良,想問題、辦事情公道正派。誠意正心是做好領導工作必須具備的內在素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領導干部說話做事唯有以誠相待,捧出一顆真心、付出一片真情,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想方設法為基層排憂解難,不斷增強群眾感情,才能深刻體會對方的感受,獲得別人的尊重、理解與支持。心正一切都正。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內心,就有什么樣的世界。心正,則百邪不侵、行為不偏,做人做事就能時刻保持公心、分清是非對錯,不為誘惑所動、不為私欲所蒙,做人做事才更有底氣和硬氣。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做到做事憑公心、說話用真心、恕人以寬心、交友要誠心。
得理者心安,得道者神寧。“理”就是條理、道理、機理等,對社會而言,它是準則;“道”就是根本、關鍵和真諦,對社會而言,它是規律。一個人做的事情如果合乎情理、法律,能夠經得起時間、實踐的檢驗,內心就會坦蕩從容、無所畏懼。反之,一個人如果做了壞事、虧心事,內心就會惴惴不安,時刻提心吊膽。無論做什么事,順理而行往往如魚得水,逆理而行難免四處碰壁。不管想問題、辦事情,還是作決策,要想具有可行性、富于科學性,都必須明理、順理,始終遵循事物發展的道理,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合理。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要善于把平時零碎、膚淺、表面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全面、系統、本質的理性認識,增強認識規律、了解規律、把握規律的能力,使思想和行動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觀實際。
要成功就不能有借口,有借口就不能成功。干成一件事,需要從多個方面想辦法,從多個角度找出路;而不想干一件事,往往找出一個借口就夠了。借口的表現形式各種各樣,有的是埋怨客觀存在的,有的是指責他人的,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減輕或免除自己的責任。一個敢于擔責的人,遇事總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勇于承認錯誤,并善于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加以改正。而習慣找借口的人,則缺乏正視自己錯誤的勇氣,編造一堆理由來逃脫責任,即便僥幸沒有受到懲罰,也會因此失去改正糾偏的機會。找借口不如找方法。從事領導工作,辦難事、解難題是常有的,要少從外在方面找借口,多從自身方面找出路,多做可行性研究,始終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高度自覺和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自信,銳意進取、敢于拼搏,深入改革發展一線多做一些實事、多出一些成果。
歷事才能練心,奮斗才能增強實力。人只有在事上磨煉,內心才會擁有強大的力量,個人也才能真正成長。越是艱苦環境、吃勁崗位,越是急難險重、矛盾凸顯,越能鍛煉人、考驗人、激發人、成就人。不經歷一些險峻情況,就無法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只有經過艱難困苦的磨礪,才能褪掉嬌氣傲氣,錘煉出堅強的意志品質、高超的能力本領、過硬的工作作風。用奮斗成就未來。奮斗是一個民族自立自強、繁榮昌盛的基本條件,是一個國家開創歷史、塑造時代的必然要求,更是一個人成功成才的唯一路徑。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要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擼起袖子加油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奮發向上的工作激情,奮勇當先、爭創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