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委宣傳部
臨河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加強和改進中心組理論學習作為提高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和執政能力的重要措施和基礎工程來抓,積極提升學習質量、轉化學習成果,為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臨河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以下簡稱“中心組”)大力開展“五帶頭”活動,倡導和要求中心組全體成員從自身做起,帶頭學習,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理論學習走深走實。一是帶頭堅持學習制度。區委書記積極履行中心組組長職責,審定中心組學習年度計劃,確定每次集中學習專題,主動安排學習時間,主持學習討論,帶頭作學習研討發言。二是帶頭作學習輔導。圍繞學習重點,在每年舉辦的科級干部培訓班、意識形態專題培訓班上,邀請區委中心組成員作開班專題輔導報告。在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中,創新開展“四學聯動”(領學、共學、督學、促學)“書記上講臺、黨課講起來”等工作。區委書記帶頭為黨員領導干部講專題黨課,帶動各級黨組織書記講專題黨課168場次,有力促進了廣大干部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習,很多干部已經成為行業骨干,有的還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為臨河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三是帶頭寫心得體會。在涉及重要領域和重大事項的學習上,中心組成員帶頭撰寫學習體會文章,力求在共同探討中形成共識。四是帶頭調查研究。建立中心組成員學習聯系點制度,要求每個成員經常帶著問題沉下去調查研究,聽取聯系點干部群眾的建議和意見。比如,“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臨河區黨政領導干部積極發揮表率作用,帶著問題下基層聽意見,確定18個課題開展調研,通過調研列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12條,并在新聞媒體公布。五是帶頭自學。建立中心組微信學習群,創新打造掌上“微課堂”學習平臺,使中心組學習形式更加靈活、內容更加豐富。比如,設立“黨史學習教育大講堂”,每周五下午以中心組學習(擴大)會的形式,組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及鄉鎮、農場、街道、區直單位負責人開展集中自學,截至目前已舉辦11期。通過“五帶頭”活動,臨河區營造出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濃厚氛圍。各部門各單位紛紛利用“黨史夜校”“百日晨讀班”“十分鐘微課堂”“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播站”等學習形式和載體,推動理論學習不斷走深走實。
為使中心組學習研討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取得明顯成效,中心組不斷豐富學習形式、改進學習方法,建立健全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學習機制。一是從學習方法上入手,不斷增強理論學習的吸引力。堅持分散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在自學基礎上,結合工作中的難點重點進行集中學習和討論,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工作問題。去年以來組織中心組集體學習34次,其中有25次擴大到全區科級干部,進行專題研討11次。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先后邀請中央、自治區理論專家為中心組成員開展專題輔導11次。派出部分中心組成員前往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參加培訓,使中心組成員進一步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堅持學習理論和調查研究相結合,把調查研究作為中心組學習的重要環節來抓,擬定重點課題,制定辦法,分門別類,各負其責,形成調研報告34篇,區委許多新思路的形成、新政策的制定、新問題的解決,都是在調研基礎上完成的。二是從學習平臺上入手,不斷增強理論學習的影響力。在全區9個鄉鎮、2個農場、11個辦事處、61個區直單位設立“學習講堂”256個,設立“黨員干部理論學習講壇”1個,把講堂擺到村組社區里、設在院落中、放到車間里,用大家聽得懂、愿意聽、能記住的語言,宣講大政方針、法規理論、實用知識,在面對面、點對點、心貼心的宣講輔導中推進學習,去年以來共開展集中宣講活動964場(次)。三是從學習制度上入手,不斷增強理論學習的規范性。全面開展巡聽旁聽工作,邀請上級宣傳部門巡聽旁聽工作組參加中心組學習研討,現場就學習形式、學習重點、學習質量和學習成效進行點評,有力推動學習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協調相關部門,選派科級干部成立巡聽旁聽工作組,對全區各鄉鎮、農場、街道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以及科局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研討情況開展巡聽旁聽,做到全覆蓋。將巡聽旁聽情況納入黨委(黨組)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作為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以制度撬動深學、深思。
臨河區在組織中心組學習時,始終圍繞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區黨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把研究解決本地區突出矛盾和問題作為中心組學習經常化的任務和要求,著力推進理論學習成果轉化,努力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學有所成。一是著眼于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決策思路。堅持把學習理論同指導工作結合起來,努力在發展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尋求新突破,在開放中開創新局面,在各項工作中體現新舉措。比如,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過程中,始終將“認真較真”貫穿全方位各環節,逐村逐戶“過篩子”“校偏差”,建設19個產業扶貧項目,“1233”產業扶貧機制入選國務院扶貧辦匯編的《產業扶貧典型案例》。比如,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套灌區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指示精神過程中,全面打響“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在發展現代農業中走在前、作表率。二是著眼于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加快發展的精神動力和實際行動。通過學習,臨河區上下統一了思想,增強了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振奮了精神,鼓舞了士氣,在全區范圍內形成了濃厚氛圍。在黨的建設方面,探索推行鄉、村、組“三位一體”黨建模式,積極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在城市建設管理方面,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自治區文明城市,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