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藝陶
互聯網作為我國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為新時代工會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密切聯系廣大職工群眾、更好地履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職責提供了新的途徑。如何適應新時代對工會工作的新要求,更好地推動智慧工會建設,將傳統的工會工作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團結和帶領廣大職工建功新時代,是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
“互聯網+工會”是工會工作由傳統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轉變。傳統模式下的工會工作多數使用紙質資料,在傳遞過程中會受到傳達、時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效率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互聯網+工會”是網絡信息化建設與工會組織職能相結合的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可以使工會組織更加貼近職工需求,摸準職工脈搏,實現維權工作零距離,提高工會的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時,也增強了工會組織為職工辦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進工會組織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互聯網+工會”可以為廣大職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工會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更好地為廣大職工提供服務。線上工作可以及時與職工進行溝通、為職工提供及時全面的信息。建立“互聯網+工會”平臺,可以使廣大職工在利用網絡平臺的同時,感受到優質便捷的服務。同時,可以促進工會模式信息化,減少工會組織的管理層級,實現工會與各部門之間及上下級之間的相互配合,打破傳統信息流通中的傳達交流障礙,加強信息的流動性,從而有效提高工會組織的反應速度,逐步實現高黏性服務。
“互聯網+工會”可以更好地發揮企業與職工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工會組織承擔著連接企業與職工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互聯網+工會”可以讓工會干部更加深入到職工群眾中,更加快捷地掌握了解職工群眾的思想動態,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服務職工的工作,通過互聯網及時為職工提供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指導與幫助。同時,可以根據不同職工的年齡、性別、個性特點,提供差異化服務。“互聯網+”突破自上而下的信息傳播模式,開拓網絡化建設和服務新渠道,促進工會的“橋梁紐帶”從一對一的點對點逐漸變為擴散性的多維度點對點。
部分工會干部對于“互聯網+”的概念認識不清,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仍然依賴傳統工作模式,認為利用信息化工作是一種負擔。部分單位對工會工作不重視,配備的工會干部多為兼職人員,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互聯網思維比較淡薄。針對這一問題,企業應加強對工會工作的重視程度,根據實際情況配備專兼職工會干部,積極打造專業化工作團隊,強化工會干部的互聯網思維,消除其畏難情緒,引導其對互聯網抱以積極的心態,樹立“互聯網+工會”新思想,加強工會干部的互聯網知識與互聯網運用能力,并在實際工作中熟練使用。
工會工作線上線下互動不夠充分。當前,工會各類平臺主要以宣傳為主,僅僅實現了信息的基礎共享,即單一的信息傳播,并沒有達到互聯互通的效果。工會組織數字化系統也不夠完善,與職工的溝通性不足。雖然設有互動板塊,也常常存在平臺單方面信息輸出、沒能及時得到職工反饋的情況,甚至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工會組織應積極推進線上和線下工會工作聯動,探索“互聯網+工會”組織開展活動的新模式。首先,可以在線上形成成熟的服務板塊,為線下活動做出有效支持,如文體活動、員工培訓、技能提升等。其次,工會應致力于推動開展線上和線下工作聯動,如評優評先、員工座談等,將意見征集放在線上進行,實操則通過線下具體開展。
“互聯網+數據”模式,職工矩陣更加完善。通過互聯網對工會會員的各類信息進行收集,建立數據庫,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將會員的“畫像”根據性別、年齡、工種、區域等進行劃分,從而分析會員的需求,根據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工會服務與信息推送,進而達到工會工作智能化。同時,通過職工矩陣搭建的互聯網平臺,有針對性地提供智慧化服務,通過這些服務對會員的行為進行存儲、收集并加以分析,從而提升服務水平。
“互聯網+宣傳”模式,思想引領更加及時。工會組織擔負著教育的重要職能,更是要充分凸顯其“大學校”的作用。隨著網絡信息的多元化發展,職工的思想觀念及價值取向也呈現多元化態勢。工會組織要有效引導企業輿論,有效甄別網絡上種類繁多的信息,掌握宣傳的主動權,做好職工群眾的思想引領工作。
“互聯網+服務”模式,職工維權更加便捷。通過互聯網平臺讓工會的服務更加便捷、及時送到單位所需的每個角落,做到凡是員工所需、所盼,工會所達、所能,都能通過“互聯網+工會”平臺進行運作,實現工會服務24小時在線化。將互聯網作為工會服務職工所延伸的“觸角”,確保職工交流渠道的暢通,及時了解職工群眾的思想,化解矛盾,營造企業和諧氛圍。
“互聯網+學習”模式,職工參與更加廣泛。要深刻認識職工與企業之間共存互促的關系,在大力推進企業改革發展的同時,注重職工綜合素質、業務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通過“互聯網+工會”模式,將傳統的培訓班搬到線上,讓在基層一線工作的職工能夠在工作之余進行線上培訓、學習,擺脫傳統培訓場地、時間等的束縛,讓職工學習更加便捷高效。
“互聯網+關愛”模式,關心職工更加溫情。把傳統的關愛模式向線上延伸,從職工成長關愛、職工健康關愛、職工情感關愛、職工家庭關愛和職工專項關愛等5方面打造線上關愛板塊,從職工成長到身心健康再到家庭和睦,讓職工在平臺上感受到來自工會的關懷,實現從線下的傳統點對點、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向互聯網平臺時刻關懷的轉變,實現全方位關愛“零距離”,有效解除職工后顧之憂,不斷提升全員幸福指數。
“互聯網+工會”,既是一種工會工作模式的創新,也是一種線上線下工會工作模式的融合。只要我們能夠有效地將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手段相結合,把握正確的導向,不斷加強工會信息化使用水平,全面實踐“互聯網+工會”的工作模式,就能夠開辟工會工作新陣地、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