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劉培勇,劉孝英,桂成東,桂剛,徐琴琴
1.達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達州 635000);2.四川文理學院康養產業學院(達州 635000);3.宣漢縣桂花米業有限公司(達州 635000)
方便食品是指由工業化生產制成、可直接食用或者經簡單烹調就可立即食用的食品[1]。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及消費觀念的不斷轉變,食用方便、便于攜帶、安全健康的方便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隨著人們對方便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們對其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市場上的方便食品種類繁多,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多便捷。就方便主食而言,包括方便面、方便米線、方便米飯等。方便面可謂是野外作業和旅游人士的首選方便主食,但方便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如無法滿足占我國人口數60%~70%的以米飯為主食人們的需求,且營養不夠豐富,食多會有厭食感等。而方便米飯的出現,則滿足人們傳統的飲食習慣和對營養的需求。大米中含有90%以上的人體所需營養元素,米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VB1、VA、VE及多種礦物質[2]。
相較歐美發達國家,我國方便米飯的研究起步較晚,存在著技術和工藝不完善、生產設備不配套等問題,同時上市種類不多,品質也參差不齊,導致方便米飯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占有率較低。近年來,學者對方便米飯進行大量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該文從方便米飯的發展歷程、原料適應性、生產工藝和食品添加劑等方面對我國方便米飯研究現狀進行概述,并針對研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產生原因和解決方法,同時展望方便米飯的發展前景,以期為方便米飯的工業化生產與市場推廣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方便米飯是工業化食品中研究歷史較長也較為成功的大米食品,開始出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率先研制成功,并用作軍隊口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方便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方便米飯逐漸由軍用轉向民用,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歐美國家和日本研究出成熟的方便米飯生產設備,并開始供應市場。我國方便米飯的生產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有廠家開始將罐頭米飯作為特需品進行小批量生產,供應部隊食用[3]。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日本的方便米飯生產線,并投入試生產,但幾經反復,最終未能很好發展,主要原因有:價格偏高,與當時消費水平不適應;需求少,人們工作生活節奏偏慢;接受度不高,人們的思想觀念沒有達到現在的水平;早期方便米飯品質欠佳,工藝水平不高;無配菜或配菜簡單,不符合大眾飲食習慣,缺乏營養。
進入21世紀,政府積極推進農產品深加工高質量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產業鏈延長和農業增效的重要環節,傳統食品現代化、工業化是食品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從食品工業“十五”發展規劃開始,就將方便食品列為發展重點,其中,方便主食是方便食品發展的重點。我國稻谷年產量多年保持在2億 t以上,占世界大米總產量近40%,居世界第一,大米是我國居民喜愛的主食,加之近年來對大米營養價值的深入認識,方便米飯的研究熱潮興起。而市場上以米為原料的方便食品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較少,這與我國稻米生產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
我國市場上方便米飯的種類和數量都不多,品質也參差不齊,按照生產工藝中是否脫水,可分為脫水干燥米飯和非脫水干燥米飯2類。非脫水米飯可分為罐頭米飯、冷藏米飯、冷凍米飯等,這類米飯無需復水,加熱即可食用,但水分多,不易貯存,市場占有率不高;脫水干燥米飯按照干燥方式可分為風干型、凍干型、微波干燥型和復合干燥型方便米飯。按照淀粉糊化工藝類型可以分為蒸煮型方便米飯和擠壓型方便米飯。蒸煮型方便米飯是采用蒸煮后干燥工藝,加水浸泡后即可食用,具有食用、攜帶、貯存方便的特點;而擠壓型方便米飯采用高溫瞬時熟化成型,營養損失小,工藝流程短,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方便添加雜糧和其他營養成分。所以目前市場占有率高的方便米飯主要是蒸煮型方便米飯和擠壓型方便米飯。
大米種類是影響方便米飯品質的直接因素,不同種類大米中蛋白質、脂肪、水分、淀粉含量等營養成分的不同,使得米飯的蒸煮品質和食用品質也有所不同。大米中蛋白質含量與大米硬度呈正相關,蛋白質含量越高,大米的硬度和透明度越高,而水分與大米硬度呈負相關[4]。大米中含有約90%的淀粉,大米淀粉跟其他谷物的淀粉一樣可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2種,它們在結構和性質上不同。2種淀粉的比例因大米類型和品種而異,不同類型、品種的大米中直鏈淀粉的含量有明顯差異。我國稻米主要分為3類:秈米、粳米和糯米,秈米直鏈淀粉含量在17.2%~28.5%之間,粳米在8.7%~17.2%之間,糯米含量很低,只有0~2%[5]。直鏈淀粉含量較高的大米吸水性較低,蒸煮后米飯口感較硬,黏性較低,保存期內容易回生。所以直鏈淀粉含量越低,支鏈淀粉含量越高的方便米飯,老化發生的概率就越低。國內大量學者對適宜生產方便米飯的大米品種及其主要成分進行廣泛研究。
李興華等[6]對比研究11種東北軟米和1種粳米“五常米”,結果發現軟米較適于制作方便米飯。同時指出大米中直鏈淀粉含量對蒸煮特性和復水性質的影響比較顯著,方便米飯的復水性與直鏈淀粉含量和回生值呈顯著負相關。直鏈淀粉含量越低,糊化時間越短,復水率越高,回生程度越小,方便米飯的感官評價越好。趙建秋等[7]也認為軟米比普通秈米、粳米、秈型糯米更適用于生產方便米飯。
楊冰等[8]精選37個品種稻米制作方便米飯,研究認為,大米成分中的直鏈淀粉含量和蛋白質含量與方便米飯的軟硬度有顯著負相關性,與方便米飯顏色呈正相關,選用直鏈淀粉含量低,蛋白質含量低,吸水率和體積膨脹率小的大米品種制作的方便米飯感官品質較好。
黃梅花等[9]研究7種大米、吳雪輝等[10]研究13種大米后,指出直鏈淀粉含量對成品方便米飯的食用品質影響顯著,直鏈淀粉含量17%左右的原料大米適用于生產方便米飯。
王莉等[11-12]先后研究12種和93種我國不同產地的大米,得到適用于方便米飯原料大米的12個品質指標的最佳范圍,其中直鏈淀粉含量15.5%~17.5%(干基),蛋白質含量<8%(干基),含水量13%~15%。
不同配比的大米原料對方便米飯的營養成分也會產生重要影響。《黃帝內經》有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粗雜糧含有豐富營養素,如:燕麥富含蛋白質;薯類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卜素;高粱富含脂肪酸和豐富的鐵;豆類富含優質蛋白。它們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預防方面有積極作用,此外,粗糧還有減肥之功效,如玉米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對于減肥非常有利[13]。近年來,有大量研究者在方便米飯原料配方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大米或者雜糧,豐富了產品的營養價值。羅南等[14]以碎米為原料,藏區特有蕨麻和西藏藍青稞為輔料,研究制成營養工程米;鄒秀容等[15]以粳米、高粱米為原料復配制成新型方便米飯;蘇美玲等[16]利用粳米、糯米、紅蕓豆為原料,經過科學的配比(7∶2∶1),研制出蕓豆糯米方便米飯;涂向輝等[17]將粳米和燕麥、蕎麥、高粱、黑米、薏仁等雜糧混合,研制成方便雜糧米飯;張穎等[18]以小麥、大米、燕麥、玉米、鷹嘴豆為原料,制成方便營養米;鄧莉瓊[19]以70%粳米+20%血糯米+10%高粱米為原料生產雜糧方便米飯;許曉蘭等[20]優化設計出方便雜糧米飯的最佳配方:粳米60 g、燕麥5 g、高粱10 g、黑米10 g、薏仁5 g、蕎麥10 g。陳軒等[21]以粳米粉為主要原料,葛粉6%、藕粉5%及紅薯淀粉8%作為輔料,制備方便米飯。
近幾年,國內學者在方便米飯生產工藝方面研究甚多,特別是在熟化方式、干燥方式和回生抑制等方面開展較多研究,也取得不錯成果。不同加工方式對米飯的理化性質、食用品質、質地和微觀形態等均有影響,恰當地控制各種加工條件有利于獲得品質良好的方便米飯。方便米飯的生產工藝主要可分為傳統工藝(蒸煮型)和擠壓工藝2種。
傳統工藝生產的方便米飯是以整粒大米為原料,通過清洗、浸泡、蒸煮等工藝生產。最初的方便米飯傳統生產工藝大都采用一次浸泡、蒸煮與熱風干燥相結合的工藝,主要工藝流程是:大米→淘洗→浸泡→蒸煮→離散→干燥→冷卻→成品。傳統工藝生產的方便米飯由于經過多道加工工序的處理,不僅損失大量營養成分,也失去大米原有的風味;此外,由于加工過程中存在蒸煮和大量脫水的處理,能耗大,成本高,限制方便米飯的發展。為改善方便米飯的品質,研究者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對生產工藝及干燥工藝不斷探索。很多方便米飯生產上采用二次浸泡和二次蒸煮的生產工藝,其主要工藝流程是:大米→清洗→一次浸泡→一次蒸煮→二次浸泡→二次蒸煮→離散→干燥→冷卻→成品。
鄒秀容等[22]對高粱方便米飯的浸泡工藝進行正交試驗優化,得出最佳浸泡工藝:40 ℃浸泡3 h。鄭志等[23]研究不同蒸煮溫度對熱風干燥型方便米飯特性的影響,指出不同蒸煮溫度(100,106和110 ℃)對方便米飯的復水率和復水速度影響不顯著,但對方便米飯復水后的硬度和黏度有顯著影響。隨著蒸煮溫度升高,所得米飯的復水速度和復水率都呈下降趨勢,復水后的硬度和黏度逐漸上升。研究結果表明,100 ℃的蒸煮溫度適合制備熱干型方便米飯。楊航等[24]研究浸泡時間、浸泡溫度、蒸煮溫度對鮮濕方便米飯食味品質的影響,得出最佳蒸煮條件:浸泡時間30 min、浸泡溫度30 ℃、蒸煮溫度100 ℃。龍杰等[25]考察蒸煮方式對不同品種大米制成方便米飯體外消化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相對于電飯鍋蒸煮,采用常規方式蒸煮,即控制米水比1∶1,86 ℃蒸煮28 min可以得到淀粉消化率低的方便米飯,對肥胖及高血糖人群健康有積極作用。汪長鋼等[26]采用蒸汽蒸煮、常壓蒸煮、高壓蒸煮和微波蒸煮4種米飯蒸煮方式生產方便米飯,其中蒸汽蒸煮米飯的硬度和風味物質含量均高于其余3種,感官評價最高。
擠壓技術作為一種連續、高溫、高壓、短時的加工技術,在世界上廣泛應用于以谷物為原料的休閑食品、方便食品等的生產。在擠壓過程中,谷物化學組分,特別是淀粉和蛋白質的理化特性發生較大變化,質構進行重組,從而極大地影響最終產品的功能特性。擠壓方便米飯是將物料經預處理(粉碎、調濕、混合)后,采用一臺擠壓機一步完成混合、熟化、成型、殺菌等工藝,最后干燥冷卻形成具有米飯質構的人造方便米。擠壓法生產方便米飯所用機器經歷了從單螺桿擠壓到雙螺桿擠壓機的發展過程。工藝流程大致相同,具體為:碎米(或大米)→粉碎→復配→調質→高溫擠壓熟化→冷壓成形→干燥→冷卻→成品。
與傳統方式生產方便米飯相比,采用擠壓工藝生產方便米飯具有以下特點:1)極大地改善加工工藝,縮短工藝流程,生產加工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高,成本降低;2)生產工藝簡單、穩定,避免了傳統工藝中浸泡、蒸煮的處理,節約大量的水電能源,生產的產品環保且衛生,保存性能好;3)可使用碎米來生產,提高其附加值;4)有利于方便米飯的營養強化和改良,可以通過添加營養成分、其他谷物等來生產營養強化方便米飯。
擠壓方便米飯雖然很大程度上改善方便米飯的品質,但也存在一定問題[27]:1)擠壓技術看似工藝簡單,但擠壓過程工藝參數控制復雜,原料特性、喂料速度、螺桿轉速、機筒溫度、旋切速度、干燥方式和溫度等變量對最終產品的品質影響很大,工藝要求高;2)由于擠壓生產完全改變大米的組織結構,產品的質構、產品形狀與傳統工藝存在一定差距;3)擠壓米從擠壓口出來后易粘連,干燥后復水速度慢、復水率低,復水后米飯軟爛,回生問題較嚴重。
大量研究指出,不同原料組成、不同擠壓機設備,最終適宜的工藝參數條件會有所不同。曹晶等[28]以雙螺桿擠壓機加工方便米飯,研究進料糊化度、進料水分、進料粒度、螺桿轉速對方便米飯品質的影響,優化得出擠壓工藝條件:進料粒度0.425 mm、進料糊化度50%、進料水分25%、擠壓機螺桿轉速90 r/min。高揚等[29]采用自行研制的雙螺桿擠壓機,得到糙米擠壓工程米最優工藝參數:螺桿轉速350 r/min、水分31%、模頭溫度75 ℃、干燥溫度65 ℃。張穎等[30]以小麥、大米、燕麥、玉米、鷹嘴豆為原料,研究生產工藝參數對營養重組米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最佳工藝條件為擠壓溫度160 ℃、水分20%、螺桿轉速160 r/min、進料速度240 g/min。
干燥是方便米飯制備工藝中關鍵的步驟,方便米飯干燥方式主要有熱風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凍干燥等方式,不同干燥方式對方便米飯的外觀、內部結構、食用口感和復水性質都會產生不同影響。
熱風干燥是生產方便米飯最常用的干燥方式。吳大偉等[31]研究認為采用流化床干燥方式(113.7 ℃、5.22 kPa),耗能低且干燥速度快。張建強等[32]研究不同熱風干燥溫度、干燥時間對脫皮燕麥復水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熱風干燥溫度、干燥時間對燕麥含水量、復水性的影響顯著,在60 ℃熱風干燥6 h以上,干燕麥的水分可達到最低值,復水性最佳。李鑫等[33]認為采用熱風干燥得到的方便米飯,口感與家常米飯口感接近,保留谷物的特有香氣,口感比膨化工藝生產的方便米飯好,且生產工藝用到的設備相對冷凍干燥工藝資金投入少,能耗小,產品成本低,適合于市場的進一步推廣。
微波干燥不同于傳統干燥方式,其熱傳導方向與水分擴散方向相同,與傳統干燥方式相比,具有干燥速率快、節能、生產效率高、安全潔凈、易實現自動化控制和提高產品質量等優點。所以,近年來微波干燥的使用也變得越來越普遍。鄭志等[34]研究得出方便米飯微波干燥最佳條件為干燥功率450 W、干燥時間25 min。
真空冷凍干燥技術是將含水物料冷凍成固體,在低溫低壓條件下利用水的升華性能,使物料低溫脫水而達到干燥的新型干燥手段。由于冷凍干燥的環境是低溫缺氧的,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大米的營養損耗,大米的外觀和風味保持最好,復水進程快,不易老化回生,對方便米飯品質的提高優勢最為明顯。真空冷凍干燥制備的方便米飯表面紋理有規則,裂痕較少,表面空隙致密均勻,具有最利于復水的表面微觀結構。鄭志等[34]通過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對方便米飯復水性和感官品質的影響,認為真空冷凍干燥復水時間最短,復水率最高,其最佳干燥條件為板層控制溫度60 ℃并干燥15 h。龍杰等[35]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對方便米飯質構、體外消化率、血糖指數等因素的影響,結果表明,冷凍干燥方便米飯比熱風干燥方便米飯的復水率更高,復水時間更短,感官評分更高。趙萌等[36]研究3種干燥方式對自熱米飯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冷凍干燥后的方便米斷面多孔粗糙,復水后質構特性最佳,口感最好。
由于單一的干燥方式難以滿足市場對方便米飯品質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通過探索組合干燥方法,克服單一干燥的缺點。如研究運用較多的微波-熱風組合干燥法,微波干燥能使方便米飯的水分子快速從內部蒸發,通過熱風氣流將水分子除去,與常規的干燥方法相比,干燥時間減少80%~90%,可以實現快速干燥產品的目的[34]。
吳偉等[37]發現運用560 W,60 ℃微波-熱風組合干燥,方便米飯的干燥速度最快、復水性最大、感官品質更好。李娜等[38]利用微波-熱風聯合干燥玉米重組米,得出最佳工藝條件:物料厚度6 mm、微波時間6 min、微波功率1 800 W、熱風風速1 m/s、熱風溫度40 ℃和熱風時間15 min。
姜倩倩等[39]研究超聲-微波協同加熱、微波加熱和傳統加熱對粳米米飯品質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傳統加熱的樣品相比,超聲-微波協同加熱和微波加熱的粳米米飯感官綜合品質較好。
楊玎玲等[40]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對已熟化大米回生情況的影響,采用熱風、微波、近紅外及真空-微波4種干燥方式對已充分糊化的大米進行干燥,結果表明,這4種干燥方法均能使大米保持較好的糊化狀態,回生程度較小。但不同干燥方式對大米的組織結構有不同影響,其中真空-微波干燥影響最大,出現較大孔洞,結構蓬松,復水率最高。
錢平等[41]提出一種將熱風干燥、微波干燥、滲透處理相結合的新型干燥方法。經研究確定最佳組合干燥工藝參數:90 ℃一次熱風干燥80 min至物料水分40%,2.5 W/g微波強度下干燥10 min至水分20%;常溫下以料液比3∶2向半干米飯中加入28%葡萄糖+15%食鹽的組合滲透液,攪拌混勻10 min,靜置30 min,以90 ℃二次熱風干燥20 min得到水分15%~20%、Aw0.6左右的產品。結果顯示,組合干燥方式生產周期短、能耗低,產品含有中等水分、低水分活度,可真空包裝貯藏,復水后與新鮮米飯品質相近,是一種工業化生產方便米飯的新途徑。
方便米飯在貯藏期間會出現老化現象,其淀粉分子間的氫鍵重新連接排列而結晶沉淀,同時淀粉膠體內水分逐漸脫出產生離水作用,導致方便米飯硬度增加,口感變差,嚴重影響方便米飯食用品質。國內學者主要運用食品添加劑來調節方便米飯的老化狀況,改良提高食用品質,常見的一些抗老化添加劑包括乳化劑(單甘酯、蔗糖酯、卵磷脂等)、增稠劑(β-環糊精、黃原膠、瓜爾膠、卡拉膠等)、水分保持劑(磷酸鹽等)、食用多糖(大豆多糖、海藻糖等)和酶制劑(淀粉酶、蛋白酶)等。
乳化劑是一種具有兩親結構的表面活性劑,可與直鏈淀粉結合而形成螺旋狀穩定復合物,延緩結晶的形成,降低淀粉分子的晶體程度,從而防止淀粉制品的回生、凝沉。食用膠一般都是親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有較強的吸水性,將其施加于方便米飯后可以使方便米飯保持一定水分,防止淀粉分子失水老化,食用多糖也具有相似功能。淀粉酶可對淀粉進行一定程度的降解,通過改變鏈長,降低直鏈淀粉的長度和比例,增強分子鏈排列的無序性來延緩回生,提高產品品質。大量研究指出多種添加劑復配效果更佳。
楊航等[42]研究單甘酯、α-淀粉酶、β-環糊精對方便米飯食用品質的影響,確定復合添加劑的最佳配比(0.2%,0.8%和0.4%),同時指出α-淀粉酶、β-環糊精之間存在協同增效作用。認為α-淀粉酶能將淀粉水解為糊精等低聚糖,使方便米飯的硬度降低、黏度上升。適當濃度的β-環糊精能與米飯中的直鏈淀粉和脂質形成直鏈淀粉-脂質-β-環糊精復合物,能改善糊化淀粉周圍的性質,降低淀粉的重結晶率,進而抑制米飯的回生作用。單甘酯作為乳化劑,可與直鏈淀粉形成復合物,提高米粒表面親水性,使水分均勻滲透到米粒內部,方便米飯色澤、外觀、分層良好,同時抑制淀粉顆粒吸水膨脹,降低水與淀粉結合的能力,有利于抑制淀粉回生。
汪長鋼等[43]優化得出凍干米飯復合添加劑最佳配方:β-環狀糊精0.98%、海藻糖2.11%、β-淀粉酶1.12%。認為海藻糖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能,有利于減少方便米飯失水而老化。
劉菊芬等[44]研究單甘酯、硬脂酰乳酸鈣鈉、蔗糖脂肪酸酯、軟磷脂、復合磷酸鹽、焦磷酸鈉6種添加劑對速煮重組米品質的影響,并確定最佳添加量。認為復合磷酸鹽和焦磷酸鈉這2種水分保持劑能在淀粉糊化時延緩淀粉顆粒的解體崩潰,促進淀粉中可溶性物質的滲出,增強凝膠網絡中填充基質的強度,從而增強米飯筋力和韌性,同時可增加樣品表面光澤。
舒奕等[45]研究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復配、徐樹來等[46]研究堿性蛋白酶和β-淀粉酶復配,均認為采用復合酶法可有效抑制方便米飯回生,改善方便米飯品質。
夏青等[47]研究得出在米飯的浸泡過程中添加0.8%海藻糖和0.8%蔗糖酯,并在4 ℃儲藏10 d,可明顯減緩米飯老化現象。
李迪等[48]優化得出馬鈴薯重組米復合添加劑最佳配方:單甘酯0.50%、卵磷脂0.50%、瓜爾豆膠0.25%。劉小禾等[49]研究海藻酸鈉、瓜爾豆膠和改性大豆磷脂對重組米品質的影響,三者均可增加重組米的硬度,海藻酸鈉和改性大豆磷脂可提高重組米的吸水率。
我國現有14億多人口,其中60%~70%是以大米作為日常主食,方便面是市場上流行最廣、食用最多和銷量最大的方便食品,呈現“一枝獨秀、力壓群雄”的形勢,但方便面不能滿足這些以米飯為主食的消費者需求,而且長期大量食用方便面存在健康隱患。方便米飯作為方便面的同類競爭產品,在食用前只需簡單烹調或直接可食用,外形、風味、口感與普通米飯一致,能夠滿足眾多米飯人群的膳食習慣,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
2018年中國市場方便面銷量402.5億份,占全球方便面銷量的近40%,排名第一,人均年消費量29份[50]。方便米飯2018年中國年銷量6 201萬份,不及方便面的2‰,但近5年方便米飯的產銷量年增速均大于13%,而方便面市場已近飽和,銷量有下跌的趨勢。有專家估計按方便面銷量的10%計算,方便米飯的市場缺口達40億份/年。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餐飲業受到重大沖擊,而方便米飯市場需求旺盛。
深入當地大學,進行市場走訪調研,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361份,數據顯示,78%的被訪者認為方便米飯比方便面更加營養健康;17%的被訪者1個月內消費1次方便米飯;被訪者消費方便米飯優先考慮因素前3位的是:口味85%、價格75%、配方健康57%;只有6%的被訪者認為方便米飯的加熱包操作不方便;79%的被訪者能接受在方便米飯中添加粗雜糧;52%的被訪者認為方便米飯的消費市場會發展壯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方便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現有主食方便食品種類較少,難以滿足不同人群對方便主食食品多樣化和營養性的需求。方便米飯,相比于其他方便主食,更加富有營養,更加綠色健康,為事務繁忙、外出工作、旅游等人士提供便利。另外,隨著方便米飯的市場化發展,單一的方便米飯難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品種多樣化、營養健康的方便米飯將受到消費者青睞。方便米飯呈現雜糧化、營養化發展趨勢,如添加鋅、鐵、硒及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生產營養強化方便米飯成為研究熱點。
隨著方便米飯生產中各種問題的不斷解決和相關支持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家政策和發展規劃的支持,人們對方便米飯的接受度將大幅增加,消費量也將持續上升,方便米飯的發展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