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乙肝高發區,有大量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膽石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常合并肝功能異常、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肝性腦病等。對于失代償期肝硬化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降低并發癥和死亡發生率是臨床治療的難點。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膽道探查術廣泛應用于膽總管結石的微創治療,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對于肝功能Child-Pugh A 和B 級的肝硬化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腹腔鏡膽道探查術是安全、有效的。本期“科研課題專欄”《分步法微創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的療效分析》一文,為國家級科研基金支持專項,論文分析了圍術期首先通過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緩解急性膽管炎癥,改善肝功能,待肝功能改善和急性炎癥期過后,再擇期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取石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僅發揮了微創治療的優勢,也良好地體現了損傷控制理念。
在不孕癥病因中40%~60%由女方因素引起,其中20%的不孕婦女檢出不同程度的宮腔異常。常見的宮腔內異常病變可能導致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不良結局。本期“科研課題專欄”中另一篇國家級科研基金支持課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前宮腔內環境評估及處理的臨床應用進展》一文,分析了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認為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前需常規進行宮腔內環境評估,包括經陰道超聲檢查、子宮輸卵管造影、宮腔注水超聲和宮腔鏡檢查等;并提出積極治療和處理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宮腔粘連、宮腔積液、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增生、先天性子宮畸形、子宮內膜容受性、薄型子宮內膜等宮腔內異常病變,可明顯提高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助孕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