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海,楊曉峰
吉林省東豐縣沙河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東豐 136323
夏秋多雨季節,環境濕度大,如果豬場飼養管理不好,豬經常發生濕疹,對生豬的健康生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同時還會對豬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導致濕疹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因此防治該疾病時必須要對癥治療。
豬濕疹通常也被人們稱之為豬濕毒癥。該病的起因與豬舍環境衛生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如豬舍比較潮濕的情況下,豬可能會患病。生豬本身皮膚比較敏感,被蚊蠅叮咬之后,也容易導致豬濕疹。再者,有的生豬天生免疫功能缺陷,也可能會患濕疹。濕疹的主要表現為生豬在患病后,皮膚的表層組織將會出現炎癥,患處皮膚出現紅斑、丘疹以及小結節、水皰等等。該疾病在夏秋季節的發生率相對比較高,其與氣候環境存在有一定的關聯性,夏秋季節高溫多雨,豬舍長期比較潮濕,因此增加了生豬的患病率。此外,如果生豬養殖期間,營養不夠均衡,豬群中生豬彼此打架、撕咬,導致生豬出現外傷,也可能會引發豬濕疹。
豬濕疹通常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豬濕疹主要表現為豬出現了濕疹這一病癥之后,會不斷的在墻壁上磨蹭身體,通過這種方法緩解濕疹所帶來的不適。濕疹早期集中分布在生豬皮膚比較細嫩、柔軟的部位,比如說耳根、耳內側等位置,患處皮膚相較于健康部位來說更加紅腫。如果此階段沒有做好防治工作,那么濕疹將會迅速蔓延至豬的全身。一般情況下,在該疾病發生之后,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治療,生豬都會痊愈,但是如果沒有及時的做好治療工作,導致發病部位化膿,急性濕疹將會逐漸轉化為慢性濕疹。慢性濕疹相較于急性濕疹來說,對生豬的表皮和真皮將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炎癥癥狀也會加重,生豬的生長速度下降,生殖能力變弱。
生豬養殖期間,如果出現豬濕疹這一疾病,養殖人員必須要迅速做出準確判斷,不能將其與其他癥狀混淆。一般來說,該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因此在其高發季節,只需要判斷豬體情況就可以進行初步診斷。但是要注意豬表皮發紅、丘疹、膿皰和皮膚糜爛等癥狀,其他皮膚類疾病也可能會出現,因此必須要做好鑒別工作,以便能夠迅速及時的治療該疾病。
環境狀態與濕疹發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生豬養殖期間,為了有效的預防豬濕疹的發生,必須要做好生豬養殖環境改善工作。首先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季節,飼養人員應當注意保持豬舍衛生清潔,定期打掃豬舍,查看豬舍環境是否達到規定標準要求,做好豬舍檢修工作,避免漏雨情況發生,否則可能會導致豬舍潮濕,增加豬濕疹的發病率。其次,做好豬舍消毒工作,將豬舍內可能存在的寄生蟲以及蚊蠅等消滅掉。針對特別潮濕的環境,可以嘗試使用石灰除潮,或者是在豬濕疹高發期,將生豬暫時轉移到相對干燥的豬舍中,這樣也能夠有效的預防豬濕疹。最后,做好豬舍檢修工作,查看是否有明顯破損可能會使得生豬表皮被劃傷的地方,要及時的處理,避免生豬表皮被劃傷,加重濕疹。
在對豬進行飼養時,飼料質量也將會對生豬的生長質量,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其也是導致豬濕疹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因此在飼養管理期間,必須要結合豬不同生長階段的能量需求,科學合理的搭配飼料,比如說,在養殖時要確保其日常所需的能量、氨基酸、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等,降低濕疹發生率。
所謂的日常管理,主要涉及有以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確定生豬生長期間采光系數符合規定的要求,豬舍內的所有生豬都能夠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其次,豬舍的建設方位也決定了陽光照射的效果,為了保證陽光的充足,可以選擇坐北朝南建設豬舍;最后,生豬養殖期間也應當密切關注生豬表皮的變化情況,在該疾病高發季節,做好表皮清潔工作,定期洗浴,這樣也能夠有效的降低豬濕疹的概率。
針對豬濕疹一般以西藥和中藥兩種治療方法。首先西藥治療是在病豬的患處丘疹和潮紅區域,擦拭高錳酸鉀,在高錳酸鉀干燥之后,涂抹適量的硫磺凡士林軟膏。如果病豬的患處已經有化膿感染的跡象,則需要先將膿液清洗干凈,然后涂抹碘酊或者是消炎粉。如果患豬在患病之后,因為癢痛顯得情緒比較激動,則可以先注射適量鎮定劑,然后再予以對癥治療。中藥治療則是使用相應的中草藥予以治療,如可以使用適量的黃苓、地丁草、野菊花、黃柏、一枝黃花、銀花、甘草、土茯苓、玄參、陳皮等加水煎煮,將煎煮好的藥液給病豬灌腹。同時,取適量的芒硝粉末,加入適量冷開水,二者混合均勻之后,在病豬的患處涂抹,每天一次,連續涂抹4 ~5 d 之后,觀察治療效果。總的來說,中西醫治療各有優缺點,中藥治療見效相對比較慢,但是其毒副作用小,可以有效的去除病灶;而西醫治療則具有見效快的優點,但是其所產生的毒副作用相對比較大。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養殖人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為有利的治療方式。
總之,針對豬濕疹明確其發生原因,然后從原因著手,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予以對癥治療,降低豬濕疹發生率。及時快速的治療好已經發病的病豬,保證生豬茁壯健康的生長,這樣才能實現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