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方基, 孫 波, 于禎海
1.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綜合服務中心(畜牧站),吉林東豐 136306;2.吉林省東豐縣東豐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東豐 136399;3.吉林省東豐縣大陽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東豐 136309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使得畜牧業也迅速發展起來,養豬業呈現規模化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防疫管理工作的難度。通過科學合理的防疫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養豬經濟效益,減少因患重大動物疫病帶來的經濟損失。
養豬場在建設之初,如果選址、布局不合理,那么后期防疫難度必然會加大,而當前部分規模養豬場防疫效果不理想的一大關鍵性因素就在于選址、布局不符合規范要求。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部分養殖者文化水平不高,所掌握的養殖專業知識有限,對于《動物防疫法》的了解和認識不夠全面。在建設豬舍時沒有充分的考慮氣候、地形以及環境等因素可能會對防疫效果產生的影響,防疫工作實施的隨意性比較大,養殖戶的防疫意識普遍不是很高,“前場后家”的現象比較常見,生產與生活沒有完全隔絕,這樣也增加了生豬感染疫病的可能性。
當前我國規模化養豬場基本上都是由傳統飼養戶發展起來的,養豬場的生產經營、飼養管理水平比較低。比如說,在選擇接種疫苗時,無法結合生豬的生長情況以及類別等,科學選擇疫苗,而只是簡單的從價格方面著手,選擇的疫苗價格雖然便宜,但是卻難以真正的發揮防疫作用。同時,在飼料搭配上也存在問題,飼料營養不夠均衡,如部分建設在農村地區的規模化養殖場,給生豬食用的飼料主要是農副產品,如米糠、麩皮等等,這些飼料的成本雖然低,但是微量元素和礦物元素長期處于比較缺乏的狀態,生豬生長所需要的各類營養物質攝入不充分,會降低生豬的免疫力,增加其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此外,在養殖管理上部分養殖場的管理比較松懈,沒有做好生豬生長情況監測工作,生豬患病之后,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進行治療,由于管理不及時,導致疫病大規模流行。
部分規模養殖場飼養密度比較大,排污綜合措施設置不合理,設施簡陋的問題比較突出,豬舍內糞便等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隨意排放,對當地環境產生了較大的污染,比如說糞污處理不當污染水源,導致飲用水中存有大量的細菌,而在飼料調配以及日常飲水中生豬則會頻繁的接觸到這種被污染的水源,這樣生豬患病的可能性將會大幅度增加。
生豬養殖期間防疫工作是貫穿于養殖始終的,任何一個環節有所疏忽都可能會導致生豬患病。而當前大部分規模養豬場都存在有防疫措施不到位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養殖場沒有完全實行自繁自養,引種不夠嚴格,只是從價格著手,沒有充分的考慮到疫病的影響因素。在其它養殖場引入生豬之后沒有嚴格的執行隔離措施,而是直接混養,增加了生豬感染疫病的可能性。此外,疫苗接種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劑量要求執行,沒有定期對豬舍進行大規模的消毒,消毒過程中不夠嚴謹,留有多個消毒死角。
生豬養殖過程中要想切實做好防疫工作,首先就需要加強管理,明確養殖人員的責任。在養殖管理上,要注意時刻關注生豬的生長動向與情況,做好動態監測工作,當生豬出現任何不適時,需要第一時間采取措施處理,要按照規定要求給生豬接種疫苗,做好疫苗接種的記錄工作。對于養殖人員來說,其需要不斷的提升自我技能,積極學習新知識,了解生豬養殖的常用防疫管理方法,在生豬出現不適時,能夠迅速判斷生豬所患疾病的類型,是否具有傳染性等等。
在規模化養豬場選址建設過程中,如果選址不當,那么生豬患病的可能性將會大幅度增加,因此為了有效防止生豬出現疫病,就必須要科學選址。選址時做好各項環境考察工作,最好是選擇地勢高、平坦空曠的位置,而且豬舍還應當遠離生活區,否則可能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和影響。同時,選址時還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環境對豬舍建設產生的影響,豬舍通風要順暢,避免豬舍過于潮濕,保證豬舍干燥,避免細菌滋生。此外,養殖期間的生產管理也至關重要,如果生產管理環節出現問題,那么生豬感染疫病的可能性將會大幅度增加。養殖生產管理過程中,首先要保證所有養殖人員都具有專業的防疫知識,而且豬場還需要有專職獸醫,對生豬的生長進行監督管理,在發現疫病之后,能夠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對疫病進行防控。其次,要保證生豬各類營養物質攝入均衡,尤其注重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以增強生豬的抵抗力。
如果養豬場做不到自繁自養,需要從其他地方引種,在引種之前需要對引種地區的疫病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和意識,不能在發生過疫情的地方引入生豬,引入的生豬也不能立即將其與豬場原有生豬混養,而是要隔離觀察一段時間,確定沒有任何問題之后,再安排進行混養。此外,合理按時接種也至關重要,其關系到了疫病的防治效果。
總之,做好規模養豬場的動物防疫管理工作,可以保證生豬更加健康的成長,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肉制品,促使我國生豬養殖業朝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