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權
云南省羅平縣羅雄街道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云南羅平 655800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病毒性腹瀉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病死率較高,一旦發生會給生豬養殖產業造成直接影響。夏季是豬病毒性腹瀉的高發期,因而在夏季做好豬病毒性腹瀉的防治工作尤為重要。
傳染性胃腸炎是養豬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高度傳染性腸道傳染病,該病的病原為冠狀病毒。病豬的體液、器官以及糞便內可見病毒。病豬常常會感染健康豬只,尤其在密閉的豬舍內該病傳播速度極快。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潛伏期一般為8 ~18 h,一些病豬潛伏期可以達到2 ~3 d,該病高發于2周齡以下的仔豬,一旦患病死亡率較高。仔豬患病后會出現暫時性的嘔吐以及水樣腹瀉,其糞便顏色為綠色、黃色或者白色,存在明顯的惡臭味。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該病的病死率逐漸降低。育肥豬以及成年豬患病后其臨床癥狀并不嚴重,一般表現為食欲不佳、水樣腹瀉、嘔吐以及體重降低。成年母豬患病后,其泌乳量明顯減少,待腹瀉停止后泌乳量恢復正常。
該病的病變部位主要集中于胃以及小腸。患病仔豬胃內存在大量凝乳,胃底黏膜以及小腸黏膜上可見大量出血點,同時黏膜不斷脫落,導致腸道壁變薄,腸系膜淋巴結存在明顯的充血以及水腫現象。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以及呼吸道進行傳播。該病高發于寒冷的冬季,一旦發生會對哺乳仔豬造成嚴重危害。該病的潛伏期一般為15 ~35 h,哺乳仔豬患病后,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不止、排出水樣腹瀉、精神萎靡、日漸脫水、機體消瘦,最終因衰竭而死亡。成年豬患病后,其體溫基本正常,精神狀態不佳、食欲不振、腹瀉。母豬在患病后,主要表現為精神不佳、持續性腹瀉以及食欲不振,一般1 周左右病豬即可康復。
患病豬只病變部位主要集中于小腸,具體表現為小腸充血、腸內存在大量黃色液體、腸壁變薄、腸系膜淋巴結充血并且水腫。
豬輪狀病毒腹瀉病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該病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的豬只,病豬往往通過糞便將病毒排出體外。豬只在患病后,常常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嘔吐不止,接著出現腹瀉癥狀,其糞便的顏色一般為黃色、黑色或者白色,糞便呈泥狀或者水狀,存在明顯的腥臭味,此外病豬還表現為日漸脫水。
患病豬只的病變部位主要集中于胃部,對病豬剖檢可見其胃內存在大量的血塊,病豬小腸明顯充血、腸壁變薄、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飼養環境是尤為重要的一項因素,尤其在高溫天氣,常常滋生大量的細菌以及蚊蟲,極容易導致多種疾病的爆發。與此同時,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增大,常常出現交叉感染,因而必須合理控制飼養環境,保證其具備足夠的整潔度以及清潔度。首先,需要對養殖密度進行合理的規劃,一方面避免土地資源遭到浪費,另一方面保證養殖經濟效益[1]。其次,要對圈舍以及養殖工具衛生狀況加強重視,定期對其消毒。還需定期清洗圈舍,在圈舍內噴灑消毒劑,加強圈舍的通風換氣。另外,需要對仔豬做好保溫工作,為其提供均衡的膳食,使仔豬的免疫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最后,一旦發現患病豬只,必須立即對其隔離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待癥狀消失后一周對病豬進行病毒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才可將病豬放歸圈養。對于病死豬只需要嚴格落實深埋處理。
對生豬免疫力進行提升是最為有效并且最為經濟的病毒性腹瀉預防措施。由于豬病毒性腹瀉不僅發病迅速,同時傳染性極強,一旦發生會給養豬產業造成巨大的危害,因而需要通過注射疫苗等多種方式幫助豬只提高免疫力,避免豬只的生長受到病毒性腹瀉的影響。
在日常飼養過程中,要加強對引種豬的重視,嚴格把控質量關以及消毒關。在引進生豬時,必須對引進豬只進行1 個月以上的隔離單獨圈養,確保其不存在病癥后對其消毒,接著才可入群混養。
當前,針對豬病毒性腹瀉并不具備特效治療藥物,在豬只發病后,可以采用葡萄糖生理鹽水或者復方葡萄糖溶液來治療酸中毒,同時對病豬的脫水問題進行有效緩解。為了避免病豬繼發細菌性感染,需要及時為其喂服抗菌藥物。此外,還需及時將多種維生素加入到病豬飼料當中,以不斷提升其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