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武
四川省青川縣姚渡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青川 628102
豬藍耳病是一種流行性呼吸道綜合征,會導致病豬體溫升高,食欲不振,耳部體表和乳房皮膚發干,甚至造成母豬流產弱仔、死胎。新生仔豬會出現呼吸困難等情況,一旦感染豬藍耳病,死亡率高達80%~90%以上,對養殖行業造成巨大威脅。為此,需要積極加強對豬藍耳病的傳播途徑、流行病學特征進行深入分析,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確保豬藍耳病得到有效預防,為養殖行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豬藍耳病最先發生在美國,在全世界的養豬場內快速流行。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母豬在懷孕后會出現流產死胎等癥狀,新出生仔豬體質較弱、呼吸困難,對于養殖行業造成巨大打擊,豬藍耳病具有潛伏期,通常為3 d 左右,長的可以達到37 d 以上,需要及時針對患病豬的癥狀進行分析,根據不同的流行癥狀可以分為急性型、慢性型和亞臨診型。感染急性型豬藍耳病后,母豬會出現食欲不振、發熱、呼吸困難、精神沉郁等問題。在妊娠后期會引發流產、早產、死胎等癥狀。母豬流產率達到50%~70%以上,死亡率超過80%,給用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慢性型主要以大規模群體流行為主,通常豬群整體生產能力下降,生長速度變慢,豬群呼吸道疾病頻發。亞臨診型主要以持續性感染為主,豬藍耳病的整體發病機理就是通過血液循環使豬藍耳病毒在母豬全身感染進入到胎盤,造成豬胎感染,導致母豬出現流產繁殖障礙。
引發豬藍耳病的原因比較多,很多病豬和康復豬都會攜帶豬藍耳病毒,沒有及時做好隔離工作,很容易導致病豬成為傳染源,不斷向體外排毒,造成其它健康豬感染。豬藍耳病主要經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接觸而感染。喂食的飼料、水中有病菌會造成病毒感染,健康豬一旦接觸到病豬或者排泄物,流產分泌物也會引發感染癥狀。在冬季,豬圈內部通風效果不良,也會使病菌滋生形成氣溶膠,進入呼吸道引發感染。
在養豬場預防豬藍耳病的過程中,首先,要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證豬群體的體質健康。對豬舍要進行定期消毒通風,確保室內質量,保證微生物濃度,及時消除感染病菌。在環境管理時,要盡可能控制養豬的規模,避免養殖密度過大。豬藍耳病傳播源非常廣泛,一旦發現病毒感染要立即采取物理方法進行滅菌,避免接觸感染空氣傳播、精液傳播。制定規范化的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有效控制豬藍耳病的傳播爆發。
藥物防治豬藍耳病預防的主要措施,在日常管理時應該積極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避免引起多發感染,還要提高藥物的保健效果,增強豬的抵抗力。定期更換消毒藥物,利用鹵素類、雙胍類、醛類進行消毒。豬不能過度接觸疫苗,否則會造成豬群混亂而導致豬群免疫失調,甚至出現慢性中毒等問題。在母豬飼養時一定要注重營養科學搭配,提高豬的免疫力。
在生豬飼養時必須始終堅持自繁自養原則,不能夠隨意從外地引進種豬,提高豬群的整體穩定性。引種必須對引種地的實際特點進行分析,確保所有引進種豬進行血清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可以進入,出現陽性則必須對病豬立即隔離。豬藍耳病防治要對病豬進行立即隔離處理,尤其是要及時對排泄物、污染物徹底消毒,通過對豬群進行定期檢疫,能夠有效發現豬藍耳病。在產前、產后要做好疫區消毒工作,對流產的胎兒及時深埋處理。一旦發現患有豬藍耳病的病豬,要立即隔離處理,對欄舍進行消毒。病豬不喜歡吃食,喜歡飲清水,為此要保證水的質量,通過適當加入高熱清開靈、低溫排毒散等,強化對豬藍耳病的治療方法。
豬藍耳病作為最重的傳染性疾病,會導致母豬繁殖受到影響造成死胎難產等癥狀,給養殖行業帶來巨大的打擊。為了確保養豬行業快速發展,必須要積極加大對豬藍耳病的有效防治,采取多種措施切斷傳染源,做好預防管理工作。通過多角度多途徑,確保生豬養殖健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