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我國婦女權益保障而言,是進步之年。這一年,黨和國家統籌規劃,于上層建筑中宏論敘事——
習近平主席向世界莊嚴承諾,中國將繼續加大對全球婦女事業支持力度;中共中央建議十四五規劃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系列立法建設,對婦女民事權益平等保護的同時加以特殊保護,加大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力度;國務院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出臺通知意見,給予孕產婦特別關愛……
2020年婦女權益保障十大新聞事件,旨在承前啟后——全社會,你我他,為男女平等,仰望星空立目標,腳踏實地加油干,2021年續寫“維權的故事”。

2020年10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主張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讓性別平等落到實處,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加強全球婦女事業合作。中國將繼續加大對全球婦女事業支持力度,倡議在2025年再次召開全球婦女峰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球婦女事業的嚴峻考驗,正如習近平主席評價的那樣,成千上萬的中國女性,以勇氣和辛勞詮釋了醫者仁心,用擔當和奉獻換來了山河無恙。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抗擊疫情和推動經濟社會復蘇進程中,高度關注婦女特殊需要,特別重視對孕產婦、困境兒童的照護,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習近平主席在會上提出的4點主張,強調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讓性別平等落到實處,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加強全球婦女事業合作,特別是倡議在2025年再次召開全球婦女峰會,從當下到長遠,從婦女發展到全球合作,充分闡釋了中國主張、提出了中國方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婦女領域的具體建構,引領全球婦女事業行穩致遠。
2020年11月3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出,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之后,黨的重要文獻再一次鄭重表明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張。
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婦女解放始終與民族、階級解放同心同向,婦女事業始終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推進,男女平等始終是百年大黨孜孜以求的目標。在中國,推動男女平等和婦女事業發展已經形成了強有力的國家機制和法律政策體系。以憲法為基礎、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規在內的全面維護婦女權益法律體系日臻完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中涉婦女發展目標要求,以及婦女和兒童兩個發展綱要的制定與執行更加有力;在黨的領導下,人大、政協、政府和婦聯組織各司其職,推進男女平等事業的國家機制運轉高效。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民事基本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極為重要的作用。

民法典強調包括婦女在內的所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和包括婦女在內的所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強調實行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和繼承權。為貫徹男女平等的憲法要求,在總則編反復強調婦女享有平等民事法律地位、對婦女民事權益予以平等保護外,又規定了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有關專門保護婦女權益法律的優先適用地位,對遭受性侵未成年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做了特別規定,進一步強調了對婦女民事權利的特殊保護。總之,民法典對婦女民事權益平等保護的同時加以特殊保護,體現了我國民法典對實質正義和實質平等的追求,必將為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針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從修改奸淫幼女犯罪、增加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修改猥褻兒童罪三個方面,加大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力度。
修正案為司法機關嚴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負有特殊職責的被告人無法再以未成年被害人所謂“自愿”作為抗辯理由,猥褻兒童罪的犯罪情節惡劣指代不明導致的量刑普遍偏輕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修正案對強奸罪、猥褻兒童罪的補充完善,為司法機關今后的執法指明政策方向。修正案具有極大的震懾性,那些有犯意的人懼于犯罪后可能付出生命、自由和毀掉職業生涯、個人聲譽的巨大代價,而不敢以身試法,繼而形成不敢侵害未成年人的法治氛圍。
刑法第十一修正案遵循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的基本原則,是“保障婦女權益必須上升為國家意志”指示精神在法律中的具體體現,是婦聯組織維護婦女兒童權益、促進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近年來民主立法的典范。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本次未保法大修,新增“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兩章,有多處修改強化了性侵害防治。如:建立發現未成年人權益遭受侵害后的強制報告制度;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制度;設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從業查詢及禁止制度;特別注重對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完善司法保護加強對未成年被害人保護;壓實法律責任讓未保法長出“牙齒”等。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立足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大局,恪守對性侵兒童犯罪絕不姑息、絕不手軟的立場,增設強制報告制度,建立預防工作制度、從業查詢及禁止制度,強化密切接觸未成年人單位的保護責任……將未成年人免遭性侵害的安全網越織越密、越鑄越牢,強力震懾以身試法者不敢越雷池一步,有效斬斷伸向未成年人性侵黑手,對促進我國未成年人保護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從2020年2月2日開始,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專門先后發出了《關于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通知。

國務院密集下發一系列通知,制定全方位關愛保護孕產婦的專門政策,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體現了黨的全面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體現了黨和國家一向重視婦幼健康在全民健康中的基礎性地位,體現了國家“把婦女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體現了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人民共建共享的婦幼健康發展新格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中所表現出的強大活力,體現了科學化、專業化防控對優化孕產婦健康服務、保護孕產婦和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重要支持作用,也為提高婦女兒童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提供了保障。
2020年1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全國婦聯下發《關于建立共同推動保護婦女兒童權益工作合作機制的通知》,要求檢察機關與婦聯組織強化合作,加強對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犯罪的懲治打擊。通知指出,檢察機關和婦聯組織要構建婦女兒童權益保護聯動機制。各級婦聯組織發現婦女兒童被家暴、性侵或者民事、行政合法權益被侵害等線索或涉檢來信來訪的,應及時將案件線索或涉檢信訪材料移送同級檢察院。受理的檢察院應當及時處置,快速辦理,并將處理結果反饋婦聯組織。檢察機關在制定司法解釋、司法文件時,涉及婦女兒童權益重大問題的,應當聽取婦聯組織提出的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的相關意見。最高檢與全國婦聯建立定期會商機制,了解工作動態。
檢察機關與婦聯建立常規合作機制,對于推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推進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都具有極其重大的積極意義,一定能夠在更高層次上進一步增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的制度化、專業化、常規化和及時有效性。
202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第16條規定:在實施不法侵害過程中存在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的,可以實行特殊防衛。實施特殊防衛,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兩高一部”(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適時出臺關于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于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全面激活“沉睡”的正當防衛條款,有力維護包括婦女在內的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而積極的意義,堅決捍衛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傳遞了懲惡揚善、弘揚正氣的正能量。體現了對婦女權益的充分尊重和依法保障,有利于鼓勵公民尤其是婦女等弱勢群體敢于向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不法侵害行為大膽說“不”。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出臺《關于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對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范圍和基本工作原則、依法妥善處理宅基地取得相關問題等作出明確要求。農村婦女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平等的宅基地分配權,其宅基地權益應記載到不動產登記簿及權屬證書上。
現實生活中,農村宅基地實行“一戶一宅”原則,農村婦女作為家庭成員,其宅基地權益理應記載到不動產登記簿及權屬證書上。但一些地方或假“傳統習俗”之名,或以“村民自治”為借口,在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過程中“批男不批女”,肆意剝奪農村婦女特別是未婚女、外嫁女、離婚婦女的合法權益。通知從源頭上維護農村婦女的合法權利,在解決農村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過程中堅持性別平等,確保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公平公正,提升了農村婦女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對激發“半邊天”內生動力、助推鄉村振興具有積極意義。
浙江省義烏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婦聯、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和市數據管理中心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員婚姻登記可查詢制度的意見(試行)》,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家庭暴力的程度,對發生家庭暴力達到一定程度的人員在婚姻登記領域進行注冊,這讓即將走入婚姻者知情后做出更加有利于自己的選擇,也是對于施暴者的威懾與制約——曾經的施暴并不能隨風而去,而是萬物互聯、有跡可循,人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并承擔后果。
2020年4月以來,浙江省金華市婦聯、金華市公安局聯合開發區在三江街道開展“睦家園”反家暴聯合行動試點,全國首創引入“社會諒解”環節。項目要求,派出所按再次報警、多次家暴、傷情嚴重、揚言報復四類人員進行篩選,開具家暴警情通報表,由施暴人自愿選擇接受社會幫助及社會教育;施暴者帶著警情通報表到街道婦工委報到,并通過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獲取一定的積分,由街道辦事處開具社會諒解書;最后,施暴者帶著社會諒解書回到派出所可申請不作出拘留處罰。這是對施暴者的社會監督和矯正,也讓“家暴不是家務事”有了更加權威和具體的依托與實現路徑。
(整理自《中國婦女報》)(責編 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