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機使用要遵循基本的禮儀要求,做到及時(Promptness)、規范(Criterion)、尊重(Respect)、安全(Safety),亦即遵循“PCRS原則”。
關鍵詞:手機,禮儀,PCRS原則
隨著移動通訊的逐步發展,手機的功能已經由簡單的通訊工具發展成豐富的信息平臺,由單一的聯系媒介演變為展示自我的舞臺,如何通過手機在世人面前呈現一個完美的自我,遵守手機使用禮儀恐怕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認為手機使用至少要做到及時(Promptness)、規范(Criterion)、尊重(Respect)、安全(Safety)等四個方面的禮儀要求,可以概括為手機使用禮儀的“PCRS原則”。
一、及時(PROMPTNESS)
手機屬于即時通訊工具,及時接聽和回復手機應當是手機禮儀基本要求。
手機一般應當保持暢通,尤其是正常工作時間需暢通無阻,以便需要聯系者能夠及時聯系上。
手機放置要合理,要確保自己使用順手,同時又不影響別人。放手機的常規位置有:一是隨身攜帶的公文包里,這種位置最正規;二是上衣的內袋里;也可以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如手邊、背后、手袋里,但不要放在桌子上,特別是不要對著對面正在聊天的客戶。在一切公共場合,手機在沒有使用時,都要放在合乎禮儀的常規位置。不要在并沒使用的時候放在手里或是掛在上衣口袋外。
手機接聽、回復須及時。開機就隨身帶手機,或者把手機放在能隨手拿到的地方,手機響了,應遵循“三聲原則”,即在鈴聲響起三聲之內接起。可別手機響了,翻箱倒柜、遍尋不著。接打手機,先報姓名來。自己的手機自己接,不要讓家人、朋友當接線員,更不要無事生非去接別人的手機。如果確實有事沒有及時接收到電話、信息、微信等,應當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及時予以回復,這是起碼的尊重。
二、規范(CRITERION)
作為移動通信媒介,手機以其使用的便捷性、不受時空限制等特性而為大家所喜愛,但是也恰恰如此,手機可以在公共場合隨意使用,稍不注意,可能就成了其他人的干擾源。因此,手機一定要在方便自己的同時,勿擾他人。
首先要做到通話音量適中。手機的基本功能是語音通話,在公共場合使用手機時要注意自己音量的控制,切忌旁若無人地面對眾人大聲通話,避免影響到周圍的人,例如大聲通話、微信、QQ、視頻聊天、開著喇叭玩游戲或看電影等都不符合禮儀要求。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側身并且壓低聲音通話,或找個僻靜的場合交談。
其次要注意通話時間合理。這包括時機和時間兩個方面。手機使用首先要充分考慮時機因素,選擇合適時機與對方聯系,考慮對方接聽時間狀況是否方便,避免唐突的通話。給對方打手機時,首先要考慮這個時間對方方便接聽嗎?如對方正在開會、開車、午休,甚至深夜已經休息等,恐怕都是不便接聽手機的。但不論在什么情況下,是否通話還是由對方來定為好,所以“您現在通話方便嗎?”通常是撥打手機的第一句問話,做到時間勿擾。手機使用還要考慮時間長短因素,避免“煲電話粥”,應當簡明扼要,言簡意賅,控制時間長短,遵循通話“三分鐘法則”,要在三分鐘之內結束通話,對于需要較長時間通話的情形,最好預約或者確認對方方便,方可進行聯系。
第三要注意通話場合勿擾。手機作為移動通訊工具,隨時隨地可以使用,但是切勿在公共場合肆無忌憚地使用手機,不要成為聲音污染源。在開放的公共場合,如地鐵、公交車、商場、甚至大街上等公共場合使用手機要避免影響到周圍的人;在要求“保持安靜”的封閉的公共場合,如參加公務活動、會議,或者到音樂廳、美術館、影劇院等處參觀展覽、觀看演出時,應關閉手機,或將手機設置為靜音狀態;在社交聚會的場合,如會客、聚餐、與朋友面對面聊天等,避免接打電話、收發短信、微信,不要沉溺于翻看手機,否則可能影響他人情緒。
第四要注意手機鈴聲勿擾。手機彩鈴五花八門,個性彩鈴本無可厚非,但在公共場合不恰當的彩鈴如“爸爸,有電話了”、“汪、汪”等,也會令你失禮于人,手機鈴聲的設置直接體現了使用者的公共意識程度。因此,不要設置搞怪和噪音很強或具有刺激性的鈴聲,音量盡量調小,最好選擇靜音或震動模式,不使用免提功能接聽或撥打電話。
三、尊重(RESPECT)
及時接聽、回復電話,方便自己,勿擾別人,都是對對方的禮貌尊重,尊重應當是手機禮儀的核心。除此以外,以下三點同樣重要。
首先通話態度尊重。有禮貌的手機通話應當是,態度友善,熱情有度,語調溫和,語言誠懇,言談話語間流露出自然的熱情和真誠;撥打手機應先自報家門,使雙方有明確的認知和定位,誰先掛斷電話應當靈活處理,一般是撥入方先掛,或者位尊者先掛電話;對于無意間打錯電話,自己打錯手機要道歉,別人錯打手機應寬容;音量適中,以自然的音量講話,不要大喊大叫,也不要粗聲粗氣地講話;吐字清晰,語速適中,富有節奏變化,做到抑揚頓挫,避免機關槍式的通話;遇到關鍵問題,比如,凡講到人名、地名、數字,或關鍵的詞句,要語氣加重、放緩,甚至重述一遍。
其次發布信息尊重。借助手機通過短信、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體發布信息要體現尊重。一是內容健康。在短信、微信等的內容選擇和編輯上,要健康向上,充滿正能量,這反映了你的品味和素養。所以不要編輯或轉發不健康的短信、微信,特別是一些帶有諷刺名人、公眾人物的短信、微信,更不應該轉發。不發明顯錯誤乃至謠言信息,不轉發不確切信息、有違道德的信息。炫富、曬餐、“秀”美等極具自我個性張揚的活動,不宜多發,最好限制在少數私密朋友圈中,在公務、商務平臺上不大合適。二是語言準確簡明。通過手機發布短信、微信等,信息要完整全面,包括準確署名,不要讓人猜測。用語應當簡單明了,通俗易懂,達到傳情達意目的即可,不宜故弄玄虛。文字內容正確,不管是手寫還是拼音,都要在發送前仔細核對,避免發錯了造成誤會的內容。包括發送對象也應在發送前確認準確,避免發錯對象,張冠李戴,引起尷尬。三是數量適中。微信、微博等即時社交媒體的出現,為忙忙碌碌、心理壓力倍增的現代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泄交流平臺,剛一出現就受到大家的喜歡,于是各種心靈雞湯、哲理故事、八卦“新聞”等如洪水般席卷而來,人們對此是愛恨交加,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因為這些信息良莠不齊、廣而又多,其中有些可能成為信息垃圾,割裂人們時間,浪費大家精力,甚至影響大家健康。因此精選內容、精選發送對象,適度發送一些確實有價值的信息,避免成為信息垃圾制造者,也是手機使用禮儀的重要方面。四是時間合理。不管是使用語音功能還是文字或圖片,都要注意時間,避免對方在不方便的時候,特別是在休息的時候發送。除非有約,否則不應該在早七點前、晚十點后再聯系。尤其是因公聯系,下班后就應避免再聯系。五是反饋及時中肯。對于他人發送的信息,應及時回應、處理,或者點贊、評論,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友善,從而加強雙方友誼。
再次手機隱私尊重。手機是個人隱私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尊重他人,體現自己的涵養,不要翻看他人手機中的任何信息,包括通訊錄、短信、微信、通話記錄等;一般情況下,不要借用他人的手機打電話,萬不得已需要借用他人手機打電話時,請不要走出機主的視線,并且盡量做到長話短說,用畢要表示感謝。
四、安全(SAFETY)
隨著手機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功能也日益擴展,除了通訊功能外,其他很多網絡功能都可以通過手機實現,現在幾乎是“一機在手,走遍天下”。與之俱來的就是手機使用的安全問題,這是手機禮儀規范乃至法律法規的要求。
首先是行動安全。在從事某種活動如開車、走路的同時,使用手機,可能存在分散注意力帶來安全隱患,造成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安全問題,因此,開車時,不要使用手機通話或查看信息,以免分散注意力,造成交通事故;不要邊走路邊打電話、收發短信微信、查看手機資訊。
其次是電磁波安全。使用手機時,會產生電磁波,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加油站、醫院、飛機上等,有可能導致火災、爆炸,或者干擾儀器設備正常使用,因此,避免在加油站、面粉廠、油庫等處使用手機,免得手機所發出的電磁波引起火災、爆炸;不要在病房內使用手機,以免手機信號干擾醫療儀器的正常運行,或者影響病人休息;嚴禁在飛機飛行期間使用手機,以免給航班帶來危險。總之一定要特別注意周圍有無禁止無線電發射的標志,若有,一定不要隨意使用手機。
第三是信息安全。手機嫁接移動互聯網,功能實現質的飛躍,但是也存在病毒入侵、信息泄密的風險。手機使用最好不要涉及商業秘密或國家安全等事項,可能會無心幫助不法之徒獲取國家機密,出現信息外漏,產生不良后果。移動支付借助手機平臺,足不出戶完成購物、理財等日常生活,但是信息泄露可能帶來巨大損失,因此保護各種銀行卡、證券賬戶、以及其他支付賬戶安全,設置安全密碼,加裝防火墻,切勿當眾使用,對涉及錢財的陌生信息拒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熟人也一般不要相互借用手機,以免信息泄露相互猜忌,對于通過微信“搖一搖”結識的朋友更應慎重對待,謹防陷入不法之徒陷阱,帶來財產甚至人身損失。
第四是健康安全。手機強大的獲得和發布信息功能,使得大家幾乎離不開手機了,出現了手機使用強迫癥。因此要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機,避免長時間使用帶來的輻射危害、對眼睛的影響,建議大家在確保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適當使用手機,使用微信等聊天工具。
(作者簡介:郎群秀,河南科技學院教授)